药材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药材种植

丹东地区关玉竹种植与发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丹东地区关玉竹种植与发展

近年来,玉竹属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口感好及含糖量、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湘玉竹”而倍受青睐,其产品主要作为药食两用资源开发,如保健品、食品、饮品、药品等,是中国玉竹植物中的上品。

玉竹属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干燥根茎可药食两用。野生玉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东北和湖南地区的产量最大,是全国两大玉竹主产区,因而,民间习惯把产于南方的玉竹称为“湘玉竹”,产于东北地区的玉竹称为“关玉竹”。关玉竹是生长于东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野生中草药资源中优势种群之一,因其无异味,口感好及含糖量、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湘玉竹”而倍受青睐,其产品主要作为药食两用资源开发,如保健品、食品、饮品、药品等,是中国玉竹植物中的上品。一、市场需求及前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前,关玉竹商品在国内的应用仅限于中医药业,即使在饥不择食的六十年代也只能作为民间果腹充饥的食材,其应用价值未被国人所关注,故一直处于冷背品种的状态。进入二十一世纪初,特别在2006年后受出口影响需求量激增,国内初加工产品主销南韩,出口的商品主要加工保健食品。据业内人士调查统计,南韩年需求关玉竹干品原料5000~6000kg,而国内所能提供的干品原料不足2000kg。与此同时,随国内玉竹茶、玉竹面及冲剂等玉竹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研发和上市,加剧了供求关系的失衡,原料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商品价格逐年攀升,目前鲜商品产地价已达到2.5元/kg,并大有价格继续上扬的空间。二、目前生产现状多年来,东北地区关玉竹人工驯化栽培尚未开展,原料采收依赖于野生资源。近几年,农民受关玉竹高价位的刺激而无序采挖,形成采挖量远大于再生量的结局,致使有限的关玉竹野生资源量的枯萎,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资源性品种遭到濒临灭绝。目前,在关玉竹人工栽培上,国内仅东北地区辽宁省开始商业性栽培,栽培面积5万亩左右,并只局限于丹东、桓仁、本溪、抚顺等地区,吉林长白山延吉地区有零星试验性生产,其它地区仍处于采挖野生资源阶段。从关玉竹栽培技术成熟上,丹东宽甸玉竹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所研究栽培、田间管理、品种的选育等技术达到国内同类领先水平,已具备直接应用于指导生产的能力。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多年的栽培生产中,我们认为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研究驯化栽培品种时发现[www.613935.com],人工栽培品种随栽植年限加长种栽极易混杂退化,今后应注重种苗基地的建设和提纯复壮工作,加大关玉竹优良品种选育力度,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2.商品玉竹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量化等级标准,对栽培配套技术、产品加工技术完整性而言尚属缺失,尚需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规范。四、发展与对策如何使关玉竹生产向自然型、生态型方向发展,已成为关玉竹产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丹东地处长白山余脉,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503万亩,有林地面积1485万亩,森林覆盖率65. %。天然林禁伐后,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大多数集体林地已均分到户,原有的涉及集体林产业模式受到限制,已不适应林改后现代林业的发展,区域内山多地少是玉竹集约化发展的障碍因素,而板栗是我市林业产业中支柱性产业,栽培面积150万亩,产量与面积均占全省90%以上,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份额。板栗林地资源为解决这一难题找到了切入点。板栗园冠下关玉竹栽培,充分利用板栗树间空地,以及关玉竹生物学特性,建立了栗药复层间作模式,实现了板栗林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为解决板栗园收入单一,效益低下开辟新途径。同时,利用板栗园林地资源,可做到林药互补,以短养长,创建板栗园“栗药间作”模式,使板栗和关玉竹产业互相依托,优势互补,提高了板栗园涵养水源的能力,防止了水土流失。对提高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调节和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及林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突破了板栗园收入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的瓶颈问题,符合国家倡导的高效林业、生态林业要求,综合效益显著。为山区栗农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也为解决“三农”问题又添一条新途径。

标签: 药材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