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药材种植

祁县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生态防治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祁县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生态防治技术

随着人们对蔬菜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热门话题。在现实的温室黄瓜生产中,菜农往往采用化学农药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和蔓延,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严重问题,本篇文章主要讲述温室蔬菜大棚中黄瓜的发病条件、传播途径、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方法。祁县温室蔬菜大棚近年来发展迅速,既丰富了祁县人民的菜篮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黄瓜是一种主要的温室蔬菜,而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首要病害,具有发病快、流行性强等特点,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在现实的温室黄瓜生产中,菜农往往采用化学农药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和蔓延,易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严重问题,同时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化学农药,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由于温室大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并可人为控制,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可采取人为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黄瓜霜霉菌繁殖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防治霜霉病发生,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的目的。一、发病条件黄瓜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侵害引起。在病原物充足和感病品种面积较大时,霜霉病的发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即85%以上的湿度和15-25℃的温度[www.613935.com]。而在冬春季节早晨日出后,棚温逐渐回升,一般睛天上午9-10点就能上升至25℃左右,这段时间无论是湿度还是温度都非常适宜黄瓜霜霉病发生,因此控制这段时间的棚内小气候成为控制大棚黄瓜霜霉病发生的关键。此外,浇水后3天内也是黄瓜霜霉病最易发生的另一个关键时期。二、传播途径该病菌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种子不带菌,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该病的蔓延速度很快,有人将其称为“跑马干”,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3~4次的扩大再侵染,即可酿成大灾,因此防治此病的关键是尽早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三、发病症状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偶尔也能危害茎、卷须和花梗等。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淡绿色小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斑点将变黄绿、黄色,最后转为褐色,但病斑边缘仍为黄绿色,病部与健康部位交界很不明显。在叶片面,也可看到许多黄色褪绿的多角形病斑。当大棚偏潮湿时,叶子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叶片全部成枯黄色,结瓜量少,提前拉秧。霜霉病对黄瓜生产威胁很大,如防治不及时,不但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四、生态防治措施高温闷棚是利用生态调控技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1.调节大棚内温湿度晴天早晨温度允许情况下,拉开草苫放风排湿30分钟,通风换气,湿度下降到75%左右,然后紧闭棚室,使棚室温度迅速提高到28℃以上,实现温湿度双限制,抑制病害发生。温度超过30℃时放小风,将上午棚的温度控制在28~32℃。下午可加大通风,使温度降到20~25℃,相对湿度在70%以下,这样有利于黄瓜的光合作用,实现湿度不利的单因子控制病害。在夜晚时,通过温湿度交替限制病害,前半夜相对湿度小于75%,温度控制在15~20℃,利用低湿来控制病害;到了后半夜,虽然相对湿度可达到90%以上,但温度只有10~15℃,利用低温来控制病害。2.应适时、适量浇水阴雨天、午后和夜间不浇水,以免增加棚内湿度。浇水时间应在晴天上午时分,采用膜下浇暗水,既节约用水,又使地温提高。将棚内温度降低,可很好地控制霜霉病。浇水后马上关闭棚室,将室温提高到32℃,维持1小时后降温排湿。如果棚温低于25℃,应再闭棚升温到32℃,1小时后再通风降温排湿,避免湿度升高,以利病害控制。3.高温闷棚处理许艳、孟焕文等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黄瓜植株病情指数降低,说明霜霉病菌受到抑制,但45℃处理120分钟,部分黄瓜出现萎蔫灼伤,对植株造成伤害。李宝聚的研究表明高温闷棚的最佳温度为45℃,最佳湿度为80%,时间为一小时。二者均认为黄瓜感病初期进行高温闷棚防治效果高于发病后。菜农应密切关注棚室内的黄瓜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有霜霉病株,就要及时进行高温闷棚处理。具体操作步骤:首先选择在晴天中午进行,将棚室封严。为防止黄瓜受害,可在闷棚前1天浇1次透水。在黄瓜生长点挂温度计,当大棚室内温度上升到40℃时,再缓慢上升到45℃,时间约2小时左右。温度不宜低于42℃,更不能超过47℃,超过47℃对黄瓜生长点有灼伤。然后由小到大放风,降温到28~30℃,进行正常管理。一般10天后可再闷棚1次,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综上所述,温室大棚相对封闭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其温湿度可人为调控,是适宜推广生态防治技术的。而此项技术的要点即在于利用风口控制棚内温湿度达到生态防治的目的,因此,是否熟练掌握风口运作技术是生态防治成功与否的关键。

标签: 药材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