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药材种植

我国研制出可回收的“智能农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我国研制出可回收的“智能农药”

近日,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消息,该院技术生物所专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可通过感知酸碱度来释放有效成分的控释农药,据测算能够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20%,从而减少施药频次,并且还能利用磁场回收残留农药,降低农药引发的面源污染。该项目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研究员吴正岩课题组完成,相关成果已被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化学工程》接收发表。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1.jpg

课题组利用硅藻土、四氧化三铁等制备出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并以此为载体研制出可控释放、可回收的智能农药。该农药对于酸碱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通过酸碱度调控农药释放,使释放速度与需求速度同步,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药在植物叶面的附着力,从而显著减少流失、提高农药利用率、延长持效期。

鳜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成功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完成了首张翘嘴鳜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并对其生长与性别性状进行了QTL定位。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定位与抗病、生长和性别决定等重要数量性状相关的基因与标记具有重要意义。首张翘嘴鳜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为翘嘴鳜重要性状相关的基因与标记的进一步定位提供有价值的资源,性别相关标记的鉴定将有助于单性苗种的培育及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并将有助于翘嘴鳜基因组序列的组装。

科学家育出抗氧化转基因紫米

华南农大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因设计新方法,能够一次传递多个基因,培育的稻米胚乳具有高水平的抗氧化色素———花青素,即培育出了紫色胚乳稻米。

研究团队分析了不同稻米中花青素通路基因序列,鉴别出了提高胚乳花青素含量的相关基因,并发现了不含有花青素的粳米和籼稻的缺陷基因。基于这些分析,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转基因堆叠策略,能让粳米和籼稻胚乳表达8个花青素路径基因。下一步,他们计划使用该转基因堆叠向量系统,修改涉及其他重要营养物质和药用成分产出的植物生物反应器。

高效精准大蒜播种机研发成功

近日,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与山东省玛丽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召开新产品发布会,正式宣布联合研制的首台高效精准大蒜播种机上市。

据介绍,此款高效精准大蒜播种机突破了单粒取种、鳞芽方向控制、直立栽种等大蒜播种关键技术难题,种芽直立率超过90%,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大蒜机械化生产水平达到新高度。机器生产效率是人工播种效率的近30倍,不仅能大幅降低蒜农劳动强度,同时为我国的大蒜种植、收获等关键技术的产业链形成,进一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通农民自制激光平整机

近日,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一台拖拉机正在田间进行平整作业。与一般的平整机不同,这台平整机上装着一根“天线”,旁边的田埂上还竖着一根“竿子”,原来这是利用激光技术、液压系统,在电脑自动控制下平整田块。让人惊奇的是,这台激光平整机出自海安农民李卫民之手。

据了解,这台农田激光平整机在驾驶室可以实时显示田块平整信息,作业效率高,平整后的耕地高低误差为2cm,可以有效改善农田表面状况,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有利于控制杂草和虫害,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了科学高效种田。

辽宁合作社蔬菜有了“电子身份证”

近日,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兴民蔬菜合作社的蔬菜贴上了二维码,配备“电子身份证”出售。

在蔬菜大棚里,已经布好的网线沿着大棚护坡边缘整齐悬挂,新安装的360 度高清红外摄像头可收录棚内任何角落,全程记录棚菜生产过程。全社200余个大棚全部引进高清摄像头、蔬菜检测、打码器等设备,摄像头记录棚菜生产过程的视频自动上传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蔬菜上市前,只要通过质量检测,系统就自动生成产品的二维码,市民在购买时扫描二维码可以知道蔬菜生产全过程。

杂交小麦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前,河南科技学院承担的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强优势BNS型杂交小麦组配与规模化高效制种技术研究”通过了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验收。项目组在BNS型杂交小麦优异亲本创育、强优势组合配制和规模化高效制种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对于大幅度提高我国小麦综合生产能力、抢占高技术种业制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项目组利用人工气候室、日光智能温室和大田结合,选育新恢复系16个、不育系8个,创制出3个BNS型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可满足不同麦区的亲本需求。

哲罗鱼全人工繁育成功

哲罗鱼是鲑科哲罗鱼属的冷水性鱼类,也是我国大型的名贵冷水性鱼类之一。

辽宁省淡水院近年来对引进的哲罗鱼发眼卵或鱼苗开展了养殖试验研究,掌握了哲罗鱼从发眼卵孵化、苗种培育、商品鱼养殖和亲鱼培育技术。于2017年春季突破了哲罗鱼全人工繁殖技术难关,首次完成哲罗鱼在辽宁省内从鱼苗养殖到亲鱼繁殖的养殖循环,近日通过了辽宁省内专家现场验收。采集的12尾哲罗鱼雌鱼鱼卵与16尾雄鱼精液人工受精,共获受精卵5.6万粒、上浮鱼苗1.2万尾。

当前,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高达百万吨,利用率却不足40%,大部分农药通过径流、渗漏等途径流失,不仅造成农残超标,而且引发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威胁人畜健康。如何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用量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和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课题组利用硅藻土、四氧化三铁等制备出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并以此为载体研制出可控释放、可回收的智能农药。该农药对于酸碱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通过酸碱度调控农药释放,使释放速度与需求速度同步,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药在植物叶面的附着力,从而显著减少流失、提高农药利用率、延长持效期。

吴正岩介绍,这项技术还可以利用外加磁场来回收残留农药及载体,大幅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危害。新华社

果农思维转变 换得效益大增

最近,江阴市璜土第十届葡萄节开幕了,当地政府统计数据显示,在这块瓜果飘香的土地上,今年预计葡萄产量可达3500万斤,产值接近2亿元。现场很多果农带来的葡萄有点特别:箱里竟然放着一叠叠冰袋,大热天里,葡萄摸上去还是凉凉的。

“璜土葡萄种了30多年,什么都在变,品种变多了,技术变强了,品质变好了,就是包装一直没怎么变。”璜土镇故乡情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许文波说,长期以来,葡萄的包装就是“外面纸盒子、里面废报纸”,后来稍微好一点,报纸换成了碎布,但依然是很简陋。去年,璜土的果农们联手顺丰冷运,通过电商销售葡萄,结果却被见多识广的快递公司嫌弃了:包装太土、不适合长途运输、没有保鲜措施……果农们傻眼了:怎么改?只能自己四处摸索,再加上快递公司的帮助,最后总算解决了问题——箱子里的填充物换成了两厘米厚的吸水海绵,最大限度防止葡萄碰撞受损;每个盒子里都放上了冰袋,帮助葡萄降温保鲜……

“经验就是慢慢摸索的。开始不懂,冰袋放进去之后水分蒸发出来,在箱子里产生了水雾,反而让葡萄容易烂,后来我们又对冰袋进行了封闭包装,这样才解决了问题。”许文波感慨道,以前在“路边摆摊”式的销售过程中,确实是想不到这些。“确实是要沉下心来多看看,多学习,多借鉴别人的模式。”

果农们转变思维,最大的阻碍就是成本,许文波算了一笔账,“换装”之后,每盒葡萄增加成本约1.5元,但带来的增值效应远远不止这个数。“我们合作社现在有72家农户,用了新包装后,就算在本地卖葡萄,我们的价格也比别人高10%,大家还都买账,说我们的葡萄新鲜,看着就放心。”

标签: 药材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