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药材种植

宁夏隆德:“药乡”人财富梦【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宁夏隆德:“药乡”人财富梦

赵楼,312国道上边的一个村庄标识,这里是隆德中药材种植第一村。

冬闲时节,庄户人闲了,赵楼的药农却不闲。挑拣、修剪、整形,捆绑成捆,码放整齐,赵楼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门前,七八个药农神情专注干着手中的活计,身后是从地里挖回来的黄芪,堆满了场院。

赵楼是隆德中药材产业发祥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们零星种植,土地承包到户后,面积逐年增加。现在,赵楼178户人种植中药材900亩,年产值300万元。

赵楼,药材是主导产业,每个药农背后都有一个辛勤劳作、弄潮市场、发家致富的故事。

赵有和,一个40多岁的中年汉子,赵楼村村支书,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高中毕业后,赵有和开始做小生意,养家糊口。

1994年,24岁的赵有和结婚了,4000元的外账成了压在他头顶上一顶沉甸甸的“帽子”。那个时候,他和弟弟开着拖拉机从甘肃秦安贩运苹果,辛辛苦苦一个月,兄弟俩挣了150元。

淘金的机会处处有,只要有心就能捕捉到。赵有和在联财街道卖苹果时,碰到一个从陇西过来收购药材的商贩,说是还差200公斤党参,看能不能帮忙收购。村里有的是药材,这个事还不好办。赵有和急匆匆赶回家,用了一个小时就收购好了,送过去赚了160元。

“一个小时,一公里路,赚了160元。”尝到了甜头,赵有和开始贩药材,一年下来还清了4000元外债,手头还盈余几百元,“年头欠账,年终还账。”感觉自己一下子成了有钱人。

1995年,赵有和种了三分黄芪苗子,移栽种植1.2亩,卖了5600元。上世纪90年代初,赵楼的第一幢二层楼就已拔起而起,建楼的人叫赵效杰,村里人称他“老万”,是赵楼的第一个万元户。赵有和的梦想就是能赶上“老万”,这个梦想越来越近。

“药材养活了一家人。”赵有和说,2000年,他拆了住了二三十年的土房子,花了3万多元建新房子,修新院子。

2007年开始,十几户种植大户走出赵楼,跨地域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赵有和在温堡乡杜堡村种100亩黄芪,毛收入30多万元。翻过年,受“影响”的杜堡村民种植黄芪1000亩。

“最精彩的是2011年。”当年,赵有和在联财镇金台村种了130亩药材,纯利润35万元。这些年来,他辗转县内各乡镇种药材,自己受益,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中药材种植行列。今年,他在奠安乡种植的300亩药材已收获,黄芪160吨、独活30吨。

中药材种植第一村的发展道路该如何走,赵有和已有了规划:“现在村上种植大户在全县每年流转土地2000多亩,种植中药材。今后的发展趋势就是改进种植技术,发展规模化种植,进行初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赵三洲,科技特派员,在药材这一行摸爬滚打多年。当初,对当好科技特派员这个角色很茫然,参加了全区科技特派员培训班后,他知道科技特派员不是单纯指导农民种植,而是要带头创业,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当群众致富的‘活教材’,就要干出点成绩。只有干出了成绩,群众才能看到药材是怎么种的、怎么管理的,钱是怎样挣的。”2010年至今,赵三洲连年在清凉河流域流转土地100多亩,种植中药材,“土地没有假,只要管理跟上,技术跟上,效益就能跟上。这几年药材行市好,每亩纯收益都过千元。”

赵三洲走过的地方,原来都是以种植土豆、蚕豆和小麦为主,现在有些人已经尝试着种植药材。陈靳乡新兴村有14户人种植中药材,他们的技术都是在务工时学到的。村民王来学已经种了三年药材,今年种植了40亩柴胡。

赵三洲的事业干得如火如荼,哥哥周建太也从老家联财镇恒光村走了出来,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每年纯收入七八万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隆德药材种植“百户加工、千户育苗、万户种植”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目前,隆德全县种植大田中药材8.1万亩,林药间作8万亩,资源修复保护12万亩,新建沙塘许川新民、温堡吴川前进两个万亩基地和观庄田川一个5000亩基地。预计生产优质中药材2.2万吨,实现总产值2.8亿元。

标签: 药材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