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药材种植

山药种植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山药种植技术

【山药概述】

别名:薯蓣、怀山药等。

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根茎经去外皮干燥人药。具补脾胃、补肺益阴、固肾涩精等作用,主治体倦、食少或泄泻、虚劳咳嗽、肺虚咳喘、肾虚遗精等症。除药用外,还可食用。

主要生长栽培区域:山药主产河南省古怀庆府一带,现为焦作市辖区温县、武陟、沁阳、博爱等县。古称“怀山药”。自古以来河南山药最著名,畅销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山西太古也有较长栽培史。全国大部地区亦均有栽培。

【植物形态】

山药是多年生缠绕草本。根茎肉质肥厚,略呈圆柱形,最长可达lm,直径2~7cm,外皮灰黄色,生有须根。茎细长,通常紫色,有棱,光滑无毛。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叶柄细长;叶腋间常生珠芽(俗称“山药豆”);叶片常呈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基部戟形,通常耳状三裂,中央裂片先端渐尖,两侧裂片成圆耳状;叶脉7,---,9条基出。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雄花序直立,雌花序下垂;花极小,黄绿色;雌花雄花均有花被6枚;雄花具雄蕊6枚;子房下位。蒴果有三棱,呈翅状,种子扁圆形,有阔翅。

【生物学特性】

山药种植对气候条件要求不甚严格,喜温暖、阳光充足的向阳、背风地段。对土壤要求严格,宜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pH在6.5~7.5的砂壤土或两合土中。喜稍湿润的环境、尤其苗期。但生长后期若雨水过多或长期积水,都会影响生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忌连作。前茬不宜茄科作物,如烟草、茄子等。土质黏重、过砂或碱性强的不宜栽种。

4月下旬种植山药后,在平均气温达15~17℃条件下,10天左右出苗。5月幼苗生长迅速;6月地上部茎蔓发育成型,地下根开始生长;7月地下根快速生长并膨大,地上部开始开花;8月零余子在叶腋间长出,地下根继续长大;9月地下根部发育减慢,但养分转化使干物质量不断增加;10月逐渐停止生长,果实全部成熟,地上部枯萎。整个生长期在170天左右。

根茎作种称芦头(龙头),栽子一般只可连续使用3年,否则会发生品种退化,需用“山药豆”重新培育种栽才能使品种复壮。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山药为根茎直生的典型深根作物,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而向阳的地块。于秋末,前作物收获后即深耕达50cm,使土壤经冬风化。翌春解冻后,施撒腐熟的畜粪等基肥,亩施肥量2000~3000kg,再深翻30~35cm,耙细整平,扶埂作畦。

2.繁殖方法

(1)芦头繁殖:

每年秋末冬初收获山药时,选脖颈短(俗称芦头)、粗壮、无病虫害、芽头饱满的山药。将上部7~lOcm长折下(下部加工人药),置室内通风处晾5~7天,或在Ft下略晒,使断面伤口愈合。贮于室内(或窖内)越冬。翌年4月取出,在准备好的地里按行距40cm、深6cm开沟,按株距30cm、顺沟平放芦头、芽头朝向一个方向,摆好芦头后,取开第二沟的土覆盖在第一沟上,依次进行。每亩约种栽5000株左右。

(2)珠芽繁殖:

每年秋季收获山药前,选收无病虫害、无损伤、个头较大的“山药豆”(珠芽)。用湿砂埋在室内(或窖内)过冬,防止受冻或受热。翌年4月取出,在已准备好的地里,按行距20cm、深3cm开沟,按株距15cm摆栽珠芽。栽后约15天可出苗。当年秋天根可长成棒槌形的小山药。因个头小,一般不加工成商品,仅留作翌年作种栽用,故又称“圆头栽”。“圆头栽”可原地越冬也可室(或窖)内砂藏越冬,翌春栽种,方法同芦头繁殖。

培育三分地的“圆头栽”,翌年可栽一亩地,虽然珠芽繁殖生产周期为2年,但因长期用芦头繁殖有退化现象,而用“圆头栽”作种的山药,生长旺盛,抗逆性强,产量和质量都有提高。所以主产地每年都要用珠芽培育出一部分“圆头栽”,以分步更新。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出苗后及时除杂草,8月以后,除草勿碰落珠芽。

(2)灌溉排水:

适时适量灌溉,是山药根部发育均匀、形态美观的重要条件,出苗期要有足够的水分才能正常生长。“小暑”至“秋分”期间要求水分均匀,不能干旱。土壤应保持含水量在15%左右。大雨后应及时排出积水。

(3)追肥:

追肥可用厩肥和饼肥,结合浇灌施用。

(4)设立支架:

为使地上部通风透光良好,加强光合作用及减少病虫害,应及时设立支架供茎蔓缠绕。

(5)防治病虫害

1)炭疽病:

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为害茎叶,受害部出现褐色略下陷小斑,有不规则轮纹,上生小黑点,雨季危害重。

防治方法:下种前将种栽用1:1:150波尔多液浸泡10分钟;发病期喷50%退菌特800~1000倍液,7~10天1次,连续2~3次。

2)山药根结线虫病:

病原为线形动物门根结线虫属,主产地发现爪哇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两个种。一般在7月下旬以后发病,病株茎梢变黄,地下块根表面出现瘤状物,并呈疮痂状,后期块根往往腐烂。发病重的地块,减产64%以上。

防治方法:首先实施检疫,带病山药,禁止运往无病区繁殖;当病情发生时,及时拔出病株;选地应前茬以禾本科植物为好,如与小麦地、玉米地交替种植,就能预防根结线虫病发生。

3)褐斑病(俗称枯叶病):

在多雨、地涝的情况下易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生黄色或黄白色病斑,后期变淡褐色,严重时叶片萎缩或枯死。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冬季清理地内杂草,深翻土地,消灭越冬病菌。从6月下旬起,为预防发病,每隔7~10天喷一次1:l:200倍波尔多液,连喷2~3次,发病后,用65%代森锌500倍液,隔7天喷洒一次,连喷2~3次。

4)根瘤病:受害后山药块根长有大小不等的许多小瘤,不能正常发育。影响产量与质量。此病主要是土壤传染,应避免在有根瘤病的土地上栽培,凡染有根瘤病的栽子,不宜再作种栽使用。

5)蛴螬:

在山药块根生长期中,咬伤根部,被害后块根长不大,加工刮皮后变成黄褐色,煮不烂,味变苦,干燥后坚硬如牛筋,因此叫“牛筋山药”,品质最坏。

防治方法:施肥时加入适量的黑矾,每亩4~Skg,翻人土中,还可用敌百虫90%原液制成1:lOO倍的毒饵诱杀。

6)地老虎:

为害山药不太严重,但块根被咬食后,也会变成牛筋山药。防治办法同蛴螬。

7)黑肉虫:

又名灰口布袋虫,是一种灰黑色的小肉虫,长2~2.3cm,7~9月常成群聚集在山药的叶背,吞食叶片,将全株大部分叶食去,为害很大,可用乐果乳剂毒杀。

4.选育良种

山药的品种较多,其中较好的品种有“菜山药”,这类品种地下根茎长,产量高,水分大,需6~7kg鲜根茎,加工1kg干山药;另一种是“铁杆山药”,外皮发黑,须根稀硬,产量略低,但水分少,粉性足,一般4~5kg鲜货加工lkg山药。另还有一种“太谷山药”,原产于山西太谷,皮粗,须根粗又稠,体粗大,产量高。

当种栽的山药,应在收山药时,选健壮、脖子粗短、芽头饱满和无病虫害的芦头(山药嘴)瓣下来,放在箔上晒,晚上盖严,防止受冻。晒3~4天,使水分蒸发,伤口愈合后,放人窖内保存。经常检查,防止霉烂。如无现成的窖,可在院内向阳处挖深与宽各65cm的坑,长短不限,坑底铺一层砂,把山药种栽平放坑内,放13cm高,盖一层砂,再放一层,再盖砂,放满后,上边盖一层草,覆土7cm//致富经www.613935.com //。严寒时再覆土13cm,以冻不透为准,翌年临栽前取出做种栽。

【收获加工】

芦头栽种的,当年收获;珠芽繁殖的,第二年收挖。采收季节一般在10月下旬以后植物叶片枯落时。先收拣珠芽,每亩可收珠芽250500kg。再挖取块根,采挖时应顺行挖深45~65cm的沟,顺次将山药挖出,防止损伤。去净泥土,折下芦头贮藏作种,其余部分加工入药。

加工时,先将鲜根置清水浸泡一天,洗净,用竹刀刮除外皮,装入篓中熏硫磺。每1OOkg鲜根用硫磺约1kg,在密闭环境里点燃熏8~10小时,使水分外出,根体发软后日晒。晒至外皮稍干硬时,堆放闷润,再晒,反复几次直至全干。即为内销的“毛山药”。一般每亩收300~600kg。毛山药也可在鲜根刮去外皮时,切成片晒千。

出口外销的山药,为了商品美观,通常加工成“光山药”。即将上述加工成的毛山药放清水中泡1~2天,取出稍晾,再用硫磺熏一次(方法同前)后日晒到出现白霜,用木板搓光搓润。放箔上日晒2小时后,装篓内返润1~2天,取出再搓,搓好后切成12~15cm或18~20cm的段,用刀刮去不平的突起,再搓一遍,此次要搓达圆、光,置箔上晒干。再用铜锣底打磨侧面,用铁挫挫平两端面。平均每亩产出成品药材约400kg。

山药成品以质坚、色白、粉足、个大、干燥者为佳。

标签: 药材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