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药材种植

云南最新种植(聚焦“云药”创新发展 云南农大科研团队“林下三七有机种植技术”获全国博士后大赛总决赛评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9|点击次数:

10月26至28日,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山东省烟台市开幕。共吸引6206个博士后项目、2.5万人参赛,经预选推荐和全国复赛,1530个团队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云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的“林下三七有机种植技术”项目,成功闯进大赛创新组现代农业与食品赛道总决赛,并获得大赛评委91.29高分。

聚焦“云药”创新发展 云南农大科研团队“林下三七有机种植技术”获全国博士后大赛总决赛评委高分

三七是我国大宗名贵中药材,占云南省药材产值一半以上。然而,随着三七种植面积的扩大,农民种植过程中只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尤其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使三七在品质和适应性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种质资源良莠不齐、生态适应性降低、对病原微生物抗性减弱、根腐病等病害频繁发生等是制约三七生产的主要问题。大量施用农药造成的病原菌抗药性增强、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三七药材的整体品质不断下降,加之连作障碍引起的土地和环境的压力,严重制约三七产业健康发展。因此,三七种植过程中由于病虫害、连作障碍等造成的连作障碍问题非常突出,其机制十分复杂,而能否克服连作障碍关系着三七产业的健康发展。

该研究项目团队负责人刘屹湘介绍,林下有机三七种植技术体系是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指导团队,历时十余年研发构建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三七种植新模式。该技术立足云南生物多样性资源禀赋,利用生物多样性“相生相克”和“生境耦合”原理,让“中药材回归山野林中”,严格遵守“三防两不准”和“三证合一”管理制度,实现“高品质、高效益、低成本”的三七林下有机种植生产技术体系。

该研究项目以药效品质为导向,提出不使用农药化肥,从源头解决了中药材质量下滑难题,并有效缓解了因中药材连作障碍等问题导致的土地资源匮乏矛盾,为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这也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提供了重要的抓手。

刘屹湘说,项目获得大赛评委好评,基于“林下三七有机种植技术”创新成果的突出亮点:一是创新全新路径,以药效第一为前提,三七生长发育特性为基础,建立三七回归林下种植新模式,从源头解决药材质量下滑难题;二是探明主要原理,突破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实现三七林下有机种植;三是实现产业升级,依托于本成果形成的院士建议“关于发展林下中药材生产的建议”受到重视,为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此外,本技术成果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48篇,授权专利18项,颁布了1项国家标准(GB/T 41552)和3项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982系列标准),出版专著1部,农民培训教材1本。

聚焦“云药”创新发展 云南农大科研团队“林下三七有机种植技术”获全国博士后大赛总决赛评委高分

目前,林下三七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已在我省普洱、昆明、曲靖、红河等20多个地区示范种植10000余亩,带动50余个贫困村全面脱贫。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够加快该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实现三七种植产业的转型升级,既可以充分利用大量退耕还林的闲置林地,又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推广前景广阔。林下三七种植推广开来既可以为贫困山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又能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人员技术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我省共17 个项目进入本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有惠及民生的药物研发,有提升效能的系统设计,还有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具有突破性、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参加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系列活动,期待更多博士后青年人才来云南创新创业,推动云南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也推动各类博士后研究项目与人才的深度对接。

云南网记者 李海球

标签: 药材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