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阳朔福利村民养兔两年赚80万 带着乡亲“发兔财”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5-10|点击次数:
阳朔福利村民养兔两年赚80万 带着乡亲“发兔财”

  3月,淅沥沥的春雨一下就是十几天。阳朔县福利镇锁石村,终日笼罩在这蒙蒙的雨雾当中。

  一大早,莫运德就开始忙活起来了:打开兔舍,吩咐工作,联系市场,中途还接了好几个电话,都是合作社成员打来的。春季是兔子疫病易发季节,合作社的乡亲们生怕兔子生病,隔三差五就有新手打电话来询问养兔技巧。接着,他又来到门口,一幢四层楼的小洋楼刚搭起了水泥框架。不出意外,这幢办公楼将在今年内启用。“可能要花到100万。”莫运德看着眼前的楼说。

  40开外的莫运德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和兔子结下不解之缘。

  贫困村走出的“兔子大王”

  “莫运德的家怎么走啊?”

  “哪个?”

  “就是养兔子那个莫大哥嘛!”

  “哦,你讲的是‘兔子爸爸’啊,往里面走,就在那边。”这段对话发生在锁石村口,对话的正是记者和村民。由于莫运德夫妇俩养兔子有方,大家打趣地管他叫“兔爸”,管莫运德的媳妇林菊英叫“兔妈”。久而久之,夫妻俩的真名倒没人叫了。

  见到我们过来,莫运德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屋里坐。眼前的这个“兔爸”年纪不大,朴实,话不多。“我们这里水果产业做得还是不错的,所以我以前是做水果生意的。2007年,我和媳妇开始养猪。养猪的成本蛮高,周期又比较长。我和媳妇商量,干脆就养竹鼠吧。2010年我们又开始养起了竹鼠。2012年,我从网上得知养兔子的效益好,周期短,就养起了兔子。”莫运德用最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了自己的前半生。

  事实上,养殖这条路并不好走。在莫运德养猪的那会儿,锁石村还是阳朔的贫困村,大家都指望着能够靠养殖种植脱贫。但由于技术和条件限制,村里的人均收入还是原地踏步,并没有依靠养猪而富起来。莫运德看到这样的现状,决定换条路走走。2012年,莫运德的媳妇林菊英上网看到肉兔能赚钱,在了解了一段时间后,夫妻俩毅然决定拿出养猪、养竹鼠积攒下来的钱投资肉兔市场。

  于是,夫妻俩将原来的竹鼠舍旧房改造、清扫、消毒后,安装上了一大批兔笼,同时配备了育儿箱、料盒等。“这次大改造花了几十万,改造完口袋里差不多空了。”莫运德说。改造完兔舍,夫妻俩就去引进种兔。还是在网络上,林菊英联系上了山东一家兔场,考察后选择了该场的法系伊拉兔作为种兔。林菊英说,这种兔子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能力强。母兔的产仔率高,一只母兔能产9-10只小兔。

  说着,莫运德把我们带到了兔场,4个兔棚占地约4000平米,坐落在郁郁葱葱的果树丛当中。其中还有黄灿灿的油菜花零星散落。“这些树和油菜花都是用兔粪种出来的。果蔬不用化肥,兔粪得到有效利用,一举两得。”莫运德说。

  在1号场房内,兔笼一字排开。由于已经接近晚饭时间,工作人员小蒋开始挨个喂兔子。小蒋告诉我们,为了让兔子长得快、长得好,他们还专门从引进兔子的产地配套引进了饲料。每只兔子每天要吃4两左右的兔粮。由于兔子太多,小伙子不得不从下午3点钟就开始喂。喂一圈下来,需要2个多小时。“前年我们刚开始养的时候,才有300只兔子。去年我们出笼了2.6万只兔子。市场上供不应求,净利润达到60万。马年农历新年期间,一天的产值就有1.8万。我们的这个兔场也是桂北地区最大伊拉兔兔场。2013年,我们还被授予‘自治区标准化兔业养殖场’称号。全市只有我们这一个。”莫运德说着,眉眼里掩饰不住骄傲。

  带领乡亲摘掉“贫困”帽子

  莫运德养兔子发财的事情在村里传开了。一传十,十传百,好多人慕名前来,就是想讨教养兔子的诀窍。而夫妻俩也毫无保留,只要有人想养兔子,莫运德就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兔场参观,传授经验。对于那些家庭比较困难的乡亲,莫运德先为其提供兔苗、兔笼、饲料。等他们出了效益后,再收成本钱。

  2013年3月,金灿灿的“金利万兔子养殖合作社”的牌子挂在了兔场门口。莫运德说,前来学养兔、拿兔苗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保证乡亲们养的兔子都能成活,卖得出好价钱,就成立了这么一个合作社。刚开始,合作社的成员只有20多户,如今成员达到了200多户。成员们基本上都是附近的贫困户,其中还有50户是残疾人士。

  莫运德说,刚开始养兔子时,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兔子在特定的季节容易遭到病菌的侵袭。最常见的是兔瘟、兔出血性败血症、呼吸道传染疾病等,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防范,很容易造成兔子生病或死亡。为了提高兔子的成活率,莫运德和林菊英每日观察、记录,总结出了一套养兔技术标准,将其刊印后,免费发放给合作社成员。记者看到,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内消毒标准、饲喂标准、各阶段管理标准、疾病防控标准、免疫程序被逐条列出,可操作性非常强。除了“远程指导”外,莫运德还主动上门给乡亲们提供疫苗。有一户人家住在离锁石村70公里外的杨堤,莫运德就开着车子把疫苗送去。而自己兔场的疫苗注射,则由林菊英亲手完成。为此,林大姐笑称“女主内,男主外”。

  过硬的技术也是养好兔子的重要环节。金宝乡马鞍村村民黎树发从来没养过兔子。在县扶贫办和莫运德的帮助下,他也搞起了肉兔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一遇到什么困难,他就爱找莫运德帮忙。莫运德也每个月都主动上门为其提供技术指导。渐渐地,黎树发的兔子养得有模样了,兔子的数量也从最初的20只变成了如今的200多只。2013年11月,黎树发成功售出70多只5斤重左右的商品兔,赚了5000多块。“只靠兔子,我们一家就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啦!”黎树发高兴地说。兴坪万利村的低保户莫正恩之前也是靠吃低保生活,当听到养兔子可以致富后,他也忍不住要试试。如今,他养起了近500只兔子赚了15万元。

  不仅引导乡亲们养殖兔子,莫运德夫妇还为贫困户、未就业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莫运德还有近百亩的果树林,每到忙时,他就会和媳妇一起叫上贫困户,请他们上山帮忙。林菊英粗略估算了一下,光是农忙时付给村民的工资就发放了几万元钱。大学生小林刚走进社会没有找到工作,就联系了兔场。莫运德夫妇留下了她,每个月还给她近4000元的工资。“同学们都挺羡慕我的。”小林说。

  莫运德夫妇助残、助贫的善举越传越远。2013年,阳朔县扶贫办与兔场结成了对子,将种兔扶贫基地、阳光助残扶贫基地的两块牌子挂到了大门上。

  天色将暗,莫运德送我们出了村口。临别时,他畅想了一下未来:今年年底,要突破100万元产值,带动更多的乡亲养兔子,“把乡亲们的致富梦给圆了”。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