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九孔鲍人工育苗的幼体培育_养殖方法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09|点击次数:

九孔鲍人工育苗的幼体培育

⒈浮游幼体培育

⑴向培育池投放担轮幼虫:九孔鲍的胚胎发育,在到达担轮幼体尚未破膜的阶段,时间约有10~14小时。在这段时间内,换水2~3次,每次换水量为四分之三,或采取不断流水的方法,但要注意使受精卵不受损伤。

当担轮幼体破膜孵出后,则大量上浮,可用虹吸方法吸取,先在筛绢网箱中浓集,然后转到育苗池中培育。其密度应控制在5~10个/毫升,每天换水2~3次,每天换水量三分之二。

⑵向培育池投放胚胎或受精卵:当九孔鲍的卵受精后或发育至8细胞前,直接把受精卵或胚胎泼洒至培育池中,让胚胎在培育池中发育。这种方法在南北方的使用较为多见。

⒉匍匐幼体培育

匍匐幼体及继续发育的围口壳幼体、上足分化幼体阶段,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⑴附着基:在进入培育的3~7周之前,先用附片进行底栖硅藻的接种和培养。附片有聚乙烯薄膜、聚乙烯波纹板等。附着基应置于离水面10厘米处,以利于浮游幼体降落于附片上转入匍匐生活。

⑵采苗:为使匍匐幼体在附着基上面相对分布均匀,可采用倒置采苗架或倒置附片的方法。育苗池水温控制在20℃以上,也可在池中施加2毫克/升的γ—氨基丁酸作为诱导剂,促使幼体快速、同步附着,以利于缩短采苗时间。

⑶控制培育密度:一般来讲,匍匐幼体的培育密度为1.5~2个/平方厘米,围口壳幼体的培育密度为1~1.5个/平方厘米,上足分化幼体的培育密度为0.5~1个/平方厘米。而且,要注意底栖硅藻饵料的补充,使幼体顺利生长,达到4~5毫米。

⑷流水充气:水质应保持良好,首先是要采用过滤海水,最初1~2天,还应加以筛绢过滤以防止幼体流失。整个育苗期间,需要流水充气,每天换水量3倍,每分钟充气量为1%~1.5%。

⑸饵料补充:采苗后半个月,为使底栖硅藻能连续生长、繁殖,可向培育水中加入营养盐(N:P:Si:Fe=10:1:1:0.1)。

⑹敌害防治:附着基上面的杂藻、线虫、聚缩虫、桡足类和其他原生动物,会与鲍幼体争基面、夺饵料、污染水质。因此,发现后应及时洗片、换片、清洗、倒池;桡足类可用1~2毫克/升敌百虫毒杀。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