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15万只鸡场:养殖蛋鸡30年,上半年损失50万,靠鸡粪赚回来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10-10|点击次数: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蛋价触底,全国产蛋鸡减少到11亿羽,减少了近1亿羽,陈宗祥的鸡场也损失50万,但是他通过好氧堆肥技术将鸡粪加工成有机肥,变废为宝,弥补了大部分损失。

15万只鸡场:养殖蛋鸡30年,上半年损失50万,靠鸡粪赚回来



环保养殖先锋人物:陈宗祥

环保养殖推荐理由:坚持蛋鸡养殖30年不动摇

江苏盐城亭湖区北郊,陈宗祥的养鸡场就坐落在这里,15万蛋鸡养殖规模和配套1千亩的稻田基地,让陈宗祥成为远近闻名的种养循环农业牛人,当选为盐城市亭湖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基地也被评为盐城市智能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现年50来岁的陈宗祥,养殖蛋鸡已经30年了,在这个淘汰率比较高行业里,像他这样坚持这么多年的并不多,在这些年的养殖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曲折,又有哪些心得分享给大家?

从几百只到15万只,最头疼的是鸡粪

2020年6月14日一大早,养鸡场迎来50多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参观者,他们慕名而来是参观鸡场里的一套鸡粪发酵有机肥的处理设备,当天正是看发酵效果的日子。

15万存栏养殖规模的鸡场,由陈宗祥等三人合股投资建成,占地面积20亩,鸡场实行机械化运作,鸡舍内温度、湿度均可调节,机械传送带及时地将鸡粪运送出去,使得鸡舍里没有扑鼻的气味。


陈宗祥在鸡舍检查

而清运出来的鸡粪先在储粪棚里进行预处理,再通过“畜清”纳米膜无臭堆肥机进行发酵,最终形成高品质的有机肥。

据陈宗祥介绍,他们三人还共同承包了1000多亩地,种植水稻小麦,有机肥一部分出售给周边农户,一部分用于农田施肥,既节约了化肥又提高了产品品质,按有机农产品售价比普通售价贵1/3来保守计算,稻米小麦年增收30%。

蛋鸡养殖是一项投入大、风险大,但利润高的行业,从最初的几百只到如今的15万只,鸡场一点点做大,发展过程中最让陈宗祥头疼的是鸡粪。

鸡粪都处理不好怎么能养好鸡?

“养鸡场和农田共雇了12名工人,种养的机械化节省了很多人力成本,但鸡粪处理一直是老大难。”陈宗祥说。

于是,早在2013年陈宗祥就决定养给鸡场转型,组建家庭农场,一开始因为资金不足,就和周边一些养殖户合开了一家大型养殖场。

2015年打算做种植养殖循环,租了养殖场周边的600多亩农田来处理鸡粪搞循环农业。

陈宗祥说,既不能把生鸡粪直接还田,大部分发酵设备投资成本又高,如果仓促上马,效果不行,钱只能打水漂。


不少养殖场负责人去鸡场参观考察

“了解了环保要求肯定要做环保养殖,鸡粪都处理不了怎么能算养鸡呢。”陈宗祥坚定地说。

以前鸡粪都是靠沼气池,加上有农田,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农田,做农业循环。当仅靠沼气已经处理不了,为了解决粪污问题,寻找好的粪污处理设备不断地跑市场去考察。

这些年,陈宗祥跑了全国多地的研讨会、展览会,甚至到国外考察,但都没找到理想的粪污处理设备,直到去年9月份在湖北孝感一个粪污处理中心参加“科技成果发布会”,让他看到了希望。

发布的科技成果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博士后马瑞强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畜清”纳米膜无臭堆肥机。

计划扩大规模到30万只

这个粪污处理中心把附近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粪污拉过来,通过“畜清”纳米膜无臭堆肥机进行发酵,当天的揭膜活动,展示的就是发酵完成的鸡粪有机肥。


陈宗祥参加在湖北汉川的活动

陈宗祥看到褐色的有机肥均匀细腻,徒手抓感觉水分不到40%,而且闻起来没有任何臭味,腐熟程度非常好。

随后他找到这套设备的研发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博士后马瑞强,根据他的鸡场规模、场地情况,量身定制了一套方案,根据存栏15万蛋鸡,一天产粪20方计算,使用标准型号“畜清”纳米膜无臭堆肥机,一年发酵10次的话,年产2000吨有机肥。

一个解决方案,几套纳米膜堆肥设备,彻底扫清鸡场发展障碍,陈宗祥说,心里踏实多了,面对又臭又稀的鸡粪再也不犯怵,眼下蛋鸡养殖市场行情不错,未来发展目标要将鸡场存栏扩大到30万只,再争取把养鸡场的优质鸡蛋和农田产出的有机大米打造出特色品牌。

从事蛋鸡养殖30余年,从几百只到15万只,陈宗祥从未安于现状,始终坚定地认为散户养殖肯定会被市场淘汰,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养殖设备,寻找高效的粪污处理方法,最终形成了一条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高价值产业链。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