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华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湖北交出长江大保护美丽答卷:破解化工围江,确保一江清水东流)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初夏时节,在湖北宜昌,数头江豚逐浪长江,探头嬉戏。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的美誉。近年来,长江宜昌段可观测到的长江江豚数量逐年增加,这是长江生态持续向好的生动体现。

湖北交出长江大保护美丽答卷:破解化工围江,确保一江清水东流

2023年5月20日,湖北宜昌,江豚在葛洲坝下游水域逐浪嬉戏。

长江干线流经湖北的里程超一千公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三峡库区所在地,肩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特殊使命,也承担着挺起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脊梁的光荣责任。

2018年4月26日,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五年过去了,湖北在长江流域生态治理方面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赴宜昌、十堰等地采访发现,湖北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转折性变化。

从几年前的“化工围江”到如今的“江豚逐浪”,爱长江、护长江已成为数千万湖北人民的共识。如今,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正在加快建设,一幅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的壮阔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湖北交出长江大保护美丽答卷:破解化工围江,确保一江清水东流

湖北长江干线

“关改搬转”破解“化工围江”

一提到江边,宜昌市居民陈晓初首先想到的是绿地和公园。而在前些年,陈晓初的答案一定是化工厂。

作为宜昌首个破千亿产值的产业,化工产业一度贡献了宜昌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湖北省化工产值的三分之一,也来自宜昌。资料显示,2016年,长江宜昌段200多公里的岸线上分布着沿江化工管道1020公里以上、压力容器1.72万余台,最近的化工厂距离长江不足百米,对长江生态威胁巨大。

湖北交出长江大保护美丽答卷:破解化工围江,确保一江清水东流

湖北宜昌,大型国企兴发集团精细化工产业园,生产车间。

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丁寒松告诉澎湃新闻,为破解“化工围江”的难题,宜昌提出了四字解决之道:关(停)、改(造)、搬(迁)、转(产)。丁寒松说:“化工是宜昌的‘当家’产业,直接关乎GDP和就业。经过前期的研判,134家企业需要进行‘关改搬转’,共涉及职工5万余人,阻力和难度是非常巨大的。”

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田田化工)的前身是始建于1970年的原宜昌县化肥厂,公司位于宜昌市点军区艾家镇,厂区距离长江最近处只有几十米。田田化工主要生产合成氨和碳酸氢铵,于2009年被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宁化工)收购,年均利税约2800万元。但与之而来的,还有对生态环境、特别是长江的污染。2016年底,宜昌打响化工污染整治第一枪——田田化工停产。

丁寒松介绍,“关改搬转”是大的方向,具体到134家化工企业,宜昌做到了“一企一策”。

田田化工当时有482名职工,市里投入2600余万资金用于保障职工退休金、养老保险等,同时组织转岗培训、专项招聘会,解决人员安置问题。接下来,再对厂区生产设备切割搬运、修复重金属镍污染的土壤。经过修复,土壤污染物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值,可用作绿化及建设用地。

对于三宁化工来说,田田化工的关停和后续治理让公司减少了利润、增加了成本。“但从长远看,我们抓住老厂房和旧装置拆除搬迁的契机,加快实施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三宁化工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该公司完成销售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39%。

宜昌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鲜开琼有着同样的感受。鲜开琼说,该公司原厂址在猇亭区长江之滨,2018年落实“关改搬转”,将厂区整体搬迁至宜都化工园。借助搬迁契机,该公司由过去相对单一的生产线转型升级成为陶瓷电容全产业链原料生产线。其中,该公司生产的电子级氯化钡纯度达到99.9999%,达世界一流水平。

据统计,宜昌实施“关改搬转”后,修复长江干流岸线97.6公里、支流岸线196公里,完成长江两岸造林绿化1.34万亩,2022年,宜昌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11天,优良天数比例85.2%,达到近10年以来最优,16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长江干流宜昌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长江出境断面总磷浓度较 2017 年下降57%,出境断面较入境断面总磷浓度下降 37.5%。

据宜昌市发改委副主任黄毅介绍,宜昌制定出台《关于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意见》及其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典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37项,谋划实施年度32个重大事项、9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093.4亿元,坚决守好全国淡水资源“储备库”、国家濒危物种“避难所”、珍稀动植物“基因库”,加快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以更大的力度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守好丹江口一库碧水”

汉江是长江第一长支流,在武汉汇入长江。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有“亚洲天池”之称,也有人把丹江口水库比作北方的“大水井”。

湖北交出长江大保护美丽答卷:破解化工围江,确保一江清水东流

湖北襄阳,清晨时分,汉江薄雾缭绕,波浪般涌动,河面好似披上了一层柔曼的轻纱,城市犹如仙境一般美如画卷。

作为丹江口水库的坝区所在地、核心水源地、纯调水区,近年来,十堰市把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推进库区监测网络建设,全面开展水土流失监督性监测,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了双下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多年前,“百里万箱下汉江”是丹江口的一大盛景,上万余名渔民在此靠养鱼捕鱼为生。随着长江大保护和长江10年禁渔战略的推进,丹江口市全面完成12.1万只网箱、10.75万亩库汊清理任务,5288艘渔船全部退捕上岸,上万名渔民弃渔转产。同时,该市在194个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最高水位线外1公里内控制农业种植、禁止新增永久建筑物,200米设置禁养区。

为推动禁捕退捕工作落实落细,丹江口市纪委监委成立6个监督检查组,深入重点责任水域,通过实地查看、渔民走访、船册比对等方式,对渔民身份精准识别、捕捞船网回收补偿、转产就业援助、后续社会保障等情况现场监督检查,保障禁捕退捕、护鱼限渔政策落实落地。截至去年3月,丹江口市纪委监委联合水产、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开展禁捕退捕执纪执法活动1200余次,建档立卡退捕渔船568艘,回收《捕捞证》58件,打击各类涉渔非法案件120多起,共没收各种渔具500多台,帮助转产就业180余人。

丹江口市奔富智慧渔业基地负责人许文化回忆,以前,这里的渔民都是用传统的网箱养鱼,他最多时有300多亩库汊、27个网箱,光是一年饵料的成本就高达30万元。不过,高密度的养殖环境容易引起鱼类疾病的暴发,大量使用药物更会对水库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现在,他们已改用“陆基循环鱼桶”养鱼,相比传统的网箱,“陆基循环鱼桶”可以自动温控、增氧、投喂、鱼粪过滤,尾水通过微滤机处理后集中排入三级净化池,最后实现循环利用。

据介绍,丹江口市陆基养殖经营主体已达28家,建成1048个陆基循环鱼桶,饲养翘嘴鲌、鳜鱼、鲈鱼等名优特产鱼,年产鱼1000万斤。

据十堰市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十堰控制单元共有12条入库河流,2012年以前其中的7条河流水质稳定达标,2012年以来,十堰市累计投入约30亿元,通过实施截污、控污、减污、清污、治污、管污六大工程,构建了前端“正本清源”、中端“休养生息”、末端“严防死守”的治理体系。“五河”水质先后达标,治理经验被列入全国“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被国家环保部门誉为全国黑臭河流治理的样板和典范。

湖北交出长江大保护美丽答卷:破解化工围江,确保一江清水东流

2023年6月6日,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青山环抱 ,水面碧波荡漾,宛如山水画卷。

长江生态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

据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自2019年起连续4年稳定在Ⅱ类。去年虽遭遇干旱灾害天气影响,326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仍达到90.5%,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达到100%。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转折性变化。

近年来,湖北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2022年召开的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指出,未来五年,要努力实现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取得新进展。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决守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强化省级统筹,将全省划分为长江、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确定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加强长江、汉江、清江流域的上下游统筹、左右岸协同、干支流互动,共抓长江大保护,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守住水环境安全底线。

2023年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湖北省第一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规划纲要》要求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明确以流域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地理单元,把先行区建设的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落到流域治理的底图上,通过评价指标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厅将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四化同步高质量发展,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水环境安全底线,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倡导全民绿色行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