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奶牛养殖合同(奶价下行喷粉持续,奶牛养殖业应对渡难关)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奶价低迷、成本上涨给奶牛养殖业带来的冲击仍在持续。大型奶牛养殖企业澳亚集团近期发布盈利警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综合亏损净额在40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另一家牧业集团现代牧业也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减少57%至61%。

有奶农告诉新京报记者,当前生鲜乳的盈亏成本线在3.8元/公斤,但下游乳企给出的合同奶价普遍低于成本价,且收奶量有所减少,选择不续签合同的乳企开始增多。卖不掉的生鲜乳只能拉到工厂喷粉,而喷粉后折合生鲜乳收购价仅有2元/公斤,加之饲料成本维持高位,牧场经营压力加大,已有个别小型牧场选择退出。

面对行业自2008年以来的“最难一年”,专家表示,目前尚未出现牧场倒闭或大规模退出,只是生鲜乳产量增速有所放缓。业内建议稳定收奶合同续签,鼓励养殖企业主动淘汰低产奶牛,适当压低奶牛场建设速度。

奶企业绩下滑

港交所上市不足一年,澳亚集团业绩表现持续低迷。7月23日晚,澳亚集团发布盈利警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综合亏损净额约40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纯利为3000万美元。

澳亚集团解释称,报告期内,来自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变动的亏损(重估亏损)介于5500万美元至6500万美元之间,而去年同期该部分收益为200万美元。重估亏损主要归因于过往12个月原料奶价格下降及饲料成本增加。今年上半年,由于原料奶及乳制品需求疲软,奶价低迷,澳亚集团原料奶平均售价同比下降约8%,每千克原料奶饲料成本同比增加约7%,导致毛利率下降。

资料显示,澳亚集团是中国前五大奶牛牧场运营商之一。得益于中国牛奶消费量的增加、新兴乳制品品牌对优质原料奶的需求,澳亚集团2019年—2021年业绩连续增长,持续经营业务纯利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4%。

2022年年底,澳亚集团登陆港股,上市即遭遇行业下行周期,2022年净利润减少77.63%至2339.4万美元。与此同时,澳亚集团也未能逃脱破发命运。上市初期,澳亚集团发售价定为6.4港元/股,截至2023年7月24日收盘已降至1.82港元/股。

除澳亚集团外,现代牧业也在近期发布盈利警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亿元至2.2亿元,同比减少约57%至61%;现金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12.3亿元至13亿元,同比减少约10%至15%。

由于大宗原材料价格仍处于高位,国内原料奶价格下行,现代牧业今年上半年原料奶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个百分点,原料奶总销量的增长无法完全抵消毛利率下降带来的影响,导致其原料奶毛利额减少1.2亿元至1.8亿元,同比减少8%—12%。另受报告期内牛肉市场价格下降、原料奶售价下降、饲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其乳牛公平值变动减乳牛销售成本产生的亏损同比增加1.8亿元至2.4亿元,同比增亏50%—70%。

奶价持续低迷

澳亚集团的境遇也是近两年上游奶企的写照。据新京报记者统计,2022年国内10家上市、挂牌奶企多数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有8家出现净利润下滑。

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高鸿宾在近期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奶业大会上表示,当下中国奶业面临着2008年以来最难的时刻。疫情期间,受消费者需求推动,国内乳品消费增速远超过去10年,但目前行业面临消费疲软、奶价下行、成本上升等压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任发政针对《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3)》解读称,2022年,中国奶业生产继续增长,规模化养殖比例进一步提高,乳品质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但消费增长趋于平缓。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717.3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降低10.6个百分点;人均乳制品消费量42千克,比上一年减少0.6千克;奶业主产省份生乳收购平均价4.16元/千克,4年来出现首次下降。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在会上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奶价下跌、饲料价格上涨挤压了养殖企业利润,今年5月已有牧场开始退出。目前每公斤奶收购价和完全成本价仅相差约0.1元,甚至低于成本价,造成行业亏损面超过60%。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7月第二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7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8.7%。

天津奶农王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下游乳企合同奶价在3.5元/公斤—3.8元/公斤之间,而养殖盈亏平衡点在3.8元/公斤左右。“能给到3.8元的不多,即便能给到3.7元以上的乳企也限制了收奶量,奶价平均下来又降了。”

由于下游乳品“销售不动”,今年收奶合同到期后,选择与王先生不续签的乳企开始增多,即便续签也出现限量情况,“收奶量与往年相比最起码差10%”。与此同时,随着豆粕、玉米、草料价格持续上涨,王先生运营的牧场目前一头奶牛每天的饲料成本在90元左右,较两年前上涨约50%,饲养3000头奶牛就意味着每天需要支出20多万元的饲料成本。

奶源阶段性过剩

在消费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奶源阶段性过剩已成为行业共识。

受进口大包粉及复原乳冲击、原料奶价格低迷及销售困难、贸易摩擦等影响,我国奶牛养殖业在2015年—2018年进入调整期,荷斯坦奶牛存栏量从2014年的857万头下降到2018年的504万头,养殖企业普遍业绩不振。2018年—2021年,我国奶价触底反弹并进入景气周期,北方地区规划了多个奶源产地,下游乳业对优质奶源的争夺也越发激烈。

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网今年的分析文章指出,近年国内奶源大规模建设伴随着加工企业向养殖端布局,面对当前原料奶阶段性过剩局面,加工企业必然首先稳定和保护自有奶源生产能力,中小规模养殖场将更加脆弱并承担大部分风险。

李胜利分享的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液奶消费出现8年来首降,供给过剩在340万吨左右。2023年2月,全国奶业二十强企业喷粉1万吨左右的生鲜乳,当前每天喷粉4000吨—5000吨的生鲜乳,预计今年过剩生鲜乳将超过110万吨,喷粉库存在23万吨—30万吨。与此同时,我国进口乳制品大幅下降,今年1月—5月大包粉进口量减少33.8%,包装牛奶进口减少31.8%,“反映去库存压力大”。

早在今年1月,河北奶协就在公开文章中提到奶业出现的困境。当时,河北省每天喷粉储存的富余生鲜乳在4000吨以上,每天占用企业资金达1600万元以上,乳企承压,省内绝大多数奶牛养殖场没有盈利空间。山东省奶业协会也在同期举行的行业交流座谈会上透露,原料奶相对过剩,乳企喷粉比例超过20%,压力传导至养殖端,使在盈亏线上挣扎的养殖场愈发困难。

王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乳企收不掉的生鲜乳拉到工厂喷粉以便于保存,而喷粉现象已从去年12月持续到现在,目前其牧场所产生鲜乳的喷粉比例在15%以上,“我有一个1000多头规模的牧场,没能跟乳企续签合同,每天喷粉规模在20吨左右。”与乳企收奶合同价比,当前喷粉后折合生鲜乳公斤奶价仅2元左右,而在半年前价格还能达到每公斤2.5元、2.6元。

牛只淘汰加快

据王先生了解,一些饲养规模在五六百头的中小牧场已经“坚持不住了”。受淘汰牛增多影响,目前肉牛价格也开始走弱。以往行情好时,一头小公牛的售价可达到5000元,如今价格已降到几百元。

李胜利披露的数据显示,当前淘汰母牛价格从2021年—2022年的25元/公斤下降到18元/公斤,公犊牛的价格从每头4000元—5000元下降到现在的500元—600元。今年5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辐射的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3.45%,3000头以下牧场存栏同比减少6.28%。

我国奶牛存栏量是否会像上一个周期底部那样大幅减少?据奶业上游杂志《荷斯坦》主编豆明观察,增加淘汰牛,优化牛群结构,是现阶段各牧场普遍采取的应对措施,但尚未看到牧场倒闭。由于淘汰牛只销售困难,加之牛群自然增长率和为减少公斤奶成本而提高单产,奶牛存栏量整体并未减少,仅是生鲜乳产量增速有所下降。他认为,牛肉和牛奶都是轻奢型消费品,受经济和消费影响较大,因此眼下奶牛养殖业面临的问题不在行业本身。

王先生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尽管困难重重,但中小牧场尚未全面退出,“这取决于债务水平、饲养水平和销售情况。如果正常销售,目前牧场还能够维持,亏一点问题不大”。他打算继续维持牧场运营,等待上行周期的到来。

澳亚集团则在盈利警告中表示,已于2023年3月采取措施降低成本,第二季度毛利率环比一季度有所改善,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奶量,通过内部饲料厂开始饲料加工。现代牧业也称,在做好原料奶业务的同时,将开拓饲料业务、数智平台、草业、育种、肉牛等新业务。截至6月30日,现代牧业成乳牛平均年化产奶量约12.6吨/头,优于去年同期。

针对眼下奶业面临的困境,李胜利建议,稳定收奶合同续签,各省份继续实行生鲜乳收购指导价,鼓励养殖企业主动淘汰低产奶牛,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和规模牧场适当压低奶牛场建设速度,使用部分库存奶粉代替部分进口代乳粉延长饲喂犊牛,鼓励和连续扶持有条件的奶农依靠自有奶源有序发展乳制品加工,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低息或者贴息贷款(2%—3%),缓解奶农现金流压力等。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李严

校对 卢茜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