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成都水产养殖土地出租(探访成都环城生态区:既做农也做旅 市民在田野中感悟“天府粮仓”新场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良田串起城市与乡村,河水流经古老与时尚,树林映照天空和大地。在成都,都市农业不是孤立的存在,环城生态区的农业也不仅仅是大田种植。

田在城中、城在园中、四季分明,这既是公园的生动呈现,又是生活的灵活表达。

5月10日,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组织的“环城生态区探访打卡活动”进入第六天。法律工作者代表、市民代表、记者、网络大V前往成都天府新区、龙泉驿区,实地探访环城生态区如何既做农,也做旅,为市民呈现多层次的生活新场景。

01

庙山社区工厂

从建渣废墟中“抠”出生态空间

既建设农田 也有大美风景

探访第一站,代表团环城生态公园首期段白鹭湾片区,这里涉及新兴街道庙山村2组和4组,总面积424.38亩,农田整治区约128.46亩、生态修复区约289.39亩、配套设施建设用地6.53亩。

“这里之前就是小作坊的厂房和旧货市场,废旧物资和建筑垃圾随处堆放。”新兴街道居民张元忠对之前脏乱差的场景还记忆犹新。如今,腾退搬迁的厂房所在地,变身为居民每天散步的社区公园,远处的农田也重新种上了小麦。

探访成都环城生态区:既做农也做旅 市民在田野中感悟“天府粮仓”新场景

环城生态公园今年的小春季收割正式拉开帷幕

环城生态区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前,在那时就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同其他大城市一样,大量土地被出租用于厂房、仓库、市场,废旧物资和建筑垃圾随处堆放,导致农业功能不断丧失,生态功能持续退化,灌溉水系逐渐萎缩,土地撂荒,耕地质量下降。 混乱的背后,存在普遍性的原因,那时城市的规划几乎都只管城区,没有覆盖到农村地区,所以形成了城乡接合部的诸多问题。

“通过拆迁后清运垃圾,环城生态区‘抠’出了25平方公里的生态空间,既建设了农田,也有大美风景。”成都市公园城市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测算,环城生态区全面建成后,中心城区人均绿色开敞空间面积将增加9平方米。截至目前,通过持续拆迁拆违,生态空间累计增加25平方公里,长达100公里的环城绿道贯通,文商旅体设施350余处建成,生态基底明显稳固。如今,环城生态区不仅成为市民游客热爱的“打卡地”,更是众多文体活动的举办地。

02

青龙湖湿地

环城生态区也是生态隔离区

未来呈现更多生活新场景

探访第二站,代表团走进成都环城生态区“六库八区”之一的青龙湖湿地公园。时值五月,正是观鸟好时节。欢快游玩的野鸭、悄悄觅食的白鹭,市民们在湖边的候鸟监测点,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发育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先行”的规划设计理念,造就了城市之中的“观鸟天堂”,发挥着涵养生态的重要作用。龙泉驿区政府党组成员赵巍然介绍,青龙湖原址上是星罗棋布的鱼塘,2004年计划投建,2008年开始蓄水,后形成一座蓄水面积达4000亩的生态湖。经历规划打造,园区总面积超过1万亩,成为成都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被称为“城市绿肺”。

探访成都环城生态区:既做农也做旅 市民在田野中感悟“天府粮仓”新场景

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

漫步青龙湖湿地公园,森林、湖泊、草甸、湿地、休闲广场、步道、运动场地、智慧设施等一应俱全。如果你不想携带露营设备,还可以在公园租赁使用。

天府绿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城生态区已逐步形成了一些积极的生态环境效益,比如“冷岛”效应,夏季高温天气该区域能够降温1.0-2.5℃。在环城生态区的公园里,随处可见飞翔的白鹭和游人互动。这样一个生态隔离区,可进一步保护和修复山水田林湖等自然要素,对于提升生态系统的连接性、完整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环城生态区发展还有巨大想象空间。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将建成7个农业示范区、10个林盘、20条智慧跑道、30个智慧驿站以及多个主题园区:成都人可以在纵横公园感受多维交通体验场景,可以在丛树艺术公园看展、喝咖啡,也可以在棬子树足球公园来一场家庭足球赛……形式各异的美好体验背后,是一个个别样精彩的生活新场景,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03

青龙湖绕城外侧农业示范区

紫花苜蓿等大地景观为何被“破坏”?

它是一种肥田作物,粉碎后可改善土壤

探访第三站,代表团来到毗邻青龙湖湿地公园的农业示范区,园区总面积约2580亩,主要围绕1097亩自营农业项目,引领环城生态公园都市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其间的环城生态公园科普研学基地,是原青龙湖小学老校区改建而来,这一旧貌新颜的建筑,展现了现代乡村田园生态生活画卷。五颜六色的成都平原土壤样本、色彩斑斓的昆虫与植物标本、“鱼菜共生原理”实验装置,研学基地在去年向公众开放后,诸多看点吸引数万人打卡。

探访成都环城生态区:既做农也做旅 市民在田野中感悟“天府粮仓”新场景

饱满的麦粒与秸秆分离后滚滚涌入蓄粮仓

“有网友质疑,紫花苜蓿、三叶草这样的大地景观,为何栽了又‘破坏’掉?其实是误会。”成都市公园城市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植物是农业上的“绿肥饲草”。这是指通过栽种紫花苜蓿、苕子等绿色植物翻耕还田提升地力肥力、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耕作方式,还可以 “留茬肥地、过腹还田”,“这种方式需要一两年的连续种植,再将绿肥作物打碎到田里做肥料,如果不了解,可能就以为是把草坪给推了。”

以青龙湖大运林片区为例,实施了农田整治,采取了田型调整、渣石清除、种植土回填等措施,提升土壤种植条件,通过智慧化方式,建设信息监管平台和田间监测系统,探索农业智能管理。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周边景观区域开展了系列农事体验、研学科普等活动,邀请市民参与体验认种认养,包括小麦种植、水稻插秧等农事环节,在寓教于乐中传播农业知识,丰富市民出游体验。

城市的主体是人。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公共服务将不断优化,美好生活新空间将不断涌现,而沿线周边的100个未来公园社区,将引导中心城区人口疏解和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也将继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广大市民参与进来,12345实时在线,实现共建共享,环城生态区将因你的意见建议更加美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