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淡水鲨鱼养殖(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前言

淡水鲨鱼,学名为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ui Sutchi [Fowier]),属于鲶形目、鱼芒科中的圆腹鱼芒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近年来不同种类的淡水鲨鱼已被大量引进,其中体色有红白相间、篮白相间和黑白相间等几个变种,分别被称为淡水红鲨、淡水篮鲨和淡水黑鲨。

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淡水白鲨,特别是在其被众人所知后,掀起了养殖热潮,养殖规模逐渐开始增大。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然而由于该鱼无法在自然环境下越冬,寒冷地区的养殖主要集中在一些季节,并以游钓为主要活动。另外由于淡水白鲨的种苗主要依赖进口,导致鱼价居高不下,限制了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为了推动淡水白鲨的养殖发展,有必要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养殖技术。通过科学依据,可以更好地推广和发展该品种的养殖,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和养殖规模。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一、淡水鲨鱼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淡水鲨鱼体表光滑,无鳞,有黑、白、灰三种体色。体型侧扁,背部隆起,头部呈圆锥形且扁平,口位于较下位置,前后鼻孔距离较远,鳃膜与颊部无连接。具有脂鳍,共有两对须,分别是额须和口须,以及平直的侧线。

幼鱼体侧呈现3至4条纵向蓝色条纹,成年鱼条纹逐渐消失。鳔发达具备辅助呼吸空气的功能,常见它在水面上打水,具有耐低氧的特性。其体形类似鲶鱼和鲨鱼,因商业需求而俗称为淡水鲨鱼。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2.生活习性

淡水鲨鱼属于热带鱼类,常栖息在水域的中下层,喜欢水流较缓慢、水深较大且阴凉的环境。其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20℃至30℃,最适宜水温在24℃至28℃之间。当水温超过35℃时,摄食量会减少。

然而淡水鲨鱼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较差,当水温降至18℃以下时,摄食和活动明显减弱,水温降至14℃时,活动减少甚至停止摄食,水温低于12℃时开始死亡。大于5℃的温差也可能引发不适和死亡。其适宜的pH值范围为6至7.2。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淡水鲨鱼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常浮在水面,具有在空气中呼吸的能力,对低氧环境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短时间内可以在溶氧为1.5 mg/L至2.0 mg/L的水中存活,养殖水体的溶氧最好保持在3.5 mg/L以上。相比四大家鱼,淡水鲨鱼更具环境适应能力。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3.生长习性

淡水鲨鱼生长迅速,最大养殖个体可达10 kg,而在自然环境的江河中,最大个体甚至可达27 kg。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鱼苗仅需一年内就能达到0.75 kg至1 kg的重量。体长与体重的关系近似为W=0.00069×L^2.6698(相关系数r^2=0.87031)。其养殖周期通常为1年至1.5年。黑鲨的生长速度较白鲨快,其消化道不同部位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也较高。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4.食性

淡水鲨鱼属于贪食性杂食动物,以扁形动物为主食。幼鱼以浮游生物为食,如轮虫、挠足类、枝角类以及各种藻类。成年鱼则会食用水生植物和人工饲料,此外它们还喜欢食用剩饭、米糠、麦麸、残饲等。

虽然目前尚无专门的人工配合饲料,但可以使用罗非鱼饲料或畜禽饲料来替代。同时也可投喂经过发酵处理的猪粪、鸡粪、鸭粪肥水,以培养生物饵料。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5.繁殖习性

淡水鲨鱼的性成熟较晚,通常需要3至4岁的年龄,体重达到3 kg以上才能进行繁殖。每年的5月至8月是其繁殖季节。它属于一年产卵一次的鱼类,产卵季节内,卵呈淡黄色,具有一定的粘性,卵径约为1 mm,每克鱼体重可产50粒至100粒左右的卵,而最适宜的产卵水温范围为27℃至30℃。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二、淡水鲨鱼的人工养殖技术

1.人工繁殖

在淡水鲨鱼的养殖过程中,最先需要做的就是关于亲鱼的培育。在亲鱼培育中,需选择年龄在3岁以上,体重达3 kg~5 kg的健壮个体作为亲鱼。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适宜的池塘面积范围为1,000 m^2~2,000 m^2,水深保持在1.5 m~2.5 m之间。在放养亲鱼之前,必须充分清理池塘。亲鱼的放养密度通常在0.5 kg/m^2左右。

在亲鱼培育期间,可使用人工配合饲料,但需特别注意投喂青饲料,尤其是在产前培育阶段,以防止亲鱼过度肥胖影响产卵。为促进性腺发育,还应定期进行流水刺激。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在亲鱼成熟度的选择上,由于雌雄鱼在外部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但在繁殖季节可以根据腹部膨胀情况以及生殖孔的状况来区分。通常通过轻压雄鱼腹部,可使精液流出。另外观察卵子的饱满度、色泽、粘性以及鱼体外形,可判断雌鱼的性腺是否成熟。

成熟的雌鱼腹部会膨胀,肛门呈粉红色。通过检查卵子的核象(细胞核在中间为未成熟,核象偏移到一侧为成熟),可以进一步判断卵子的成熟度。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在人工繁殖中,使用的催产剂种类包括HCG、LRH-A、DOM等,或者使用同种鱼或鲶鱼的新鲜脑垂体。催产剂一般分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总剂量的1/5~1/3,随后在8小时至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剂量为第一次注射的剩余量。

注射时使用研钵将脑垂体磨碎,提取上清液。HCG的注射剂量为1,000 IU/kg~1,500 IU/kg,LRH-A的注射剂量为10 μg/kg~20 μg/kg,DOM的注射剂量为3 mg/kg~5 mg/kg(通常与LRH-A混合使用)。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雌鱼进行第二次注射时,雄鱼也应同时注射,剂量为雌鱼总剂量的一半。注射后亲鱼需受微流水刺激,在水温维持在28℃~30℃的条件下,约8小时至12小时后即可开始产卵。

对于孵化而言 ,一般采用自然孵化和脱粘孵化两种方法。自然孵化将鱼巢放入孵化池或孵化网箱中,让其自然进行孵化。鱼巢通常由棕榈树纤维、水生植物、水草根等制成。要注意保持孵化器内的溶氧情况,以防止卵缺氧死亡。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此外也可以在流水条件下进行孵化,将网箱放置在小溪中,让其自然孵化。在受精卵脱粘后,可以使用与家鱼孵化相同的方法,在流水孵化设施中继续进行孵化。

在发育过程中,刚受精的卵呈无色透明,随着发育,原生质的流动和卵质的集中,受精卵逐渐变白。水温保持在26℃~29℃时,胚胎发育至原肠中期需要约8小时~9小时,此时可以统计受精率。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约30小时~34小时后,鱼苗破膜而出。刚出膜的鱼苗呈无色透明,腹部卵黄囊较大,占据身体的一半以上。鱼苗游泳能力较弱,常附着于池壁或其他物体上,大多栖息在池底。

经过2天至3天,鱼苗的身体逐渐伸直,色素细胞增多,背部呈灰色。鳔充气,游泳能力增强,卵黄囊逐渐消失,消化道贯通,开始进食。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2.苗种培育

鱼苗培育常采用水泥池面积50 m^2~100 m^2,或土池面积100 m^2~500 m^2,水深1.0 m~1.5 m,入水口和出水口设有栏栅以防止外来害虫入侵。

在将鱼苗放入培育池之前,需进行药物清塘以杀灭病原菌和有害生物。消毒1天至2天后,放入基肥并加水,以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生长。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在放养前应先试水放入数尾鱼苗,确认水质情况正常后再进行正式放养。初始时池水深度从0.6 m开始,逐日以微流水冲注逐渐加深。放养密度通常在水泥池中为每平方米200尾~300尾,土池中为每667平方米8万尾~10万尾,放养时需特别注意温差不能超过±2℃。

从第2天开始,可使用熟蛋黄、豆浆或鳗鱼饲料进行投喂,每天4次~6次。在培育后期,最好每天从池底排掉10 cm~20 cm的废水,并添加新水。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经过7天至10天,可以开始使用人工颗粒饲料进行投喂。在培育过程中,每隔10天用1 g/m^3的漂白粉进行全池消毒。经过15天~20天的培育,鱼苗的体长可达3 cm~4 cm,此时可将其放入大池继续鱼种培育或分池继续培育。

在鱼种培育阶段,需要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溯水性强的个体进行放养。鱼种培育池通常使用水泥池(面积100 m^2~200 m^2)或土池(面积500 m^2~1,500 m^2),水深为1.5 m~2.0 m。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在鱼种放养之前,应进行药物清塘。放养时应注意避免温差过大,最好在天气晴朗、风力较小的情况下放苗,以获得更好的放养效果。鱼种放入培育池前,可将其浸泡在30 g/L~40 g/L的食盐水中约5分钟,以提高存活率。

池塘放养密度一般为每667平方米1万尾~2万尾,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情况下,水泥池的放养密度可以适当增加,达到每平方米80尾~120尾。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在鱼种培育过程中,投喂含粗蛋白30%~35%的全价颗粒饲料,颗粒直径为2.0 mm。放入鱼种后,需要进行驯食,采用少量多次投喂的方法。经过5天~7天的时间,随着鱼种逐渐适应食物,投喂次数可以适当减少,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8%,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经过10天的培育,鱼苗的体长可达5 cm~6 cm。经过40天~45天的培育,鱼种一般长到体长10 cm~12 cm,体重10 g~11 g,此时可将其放入大池继续成鱼养殖。在水泥池中培育鱼苗和鱼种时,由于水体较小,水质易变,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3.成鱼养殖

目前淡水鲨鱼的人工养殖方式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同时也可以采用网箱养殖方法

在池塘养殖中,先需要选择适宜面积、便于进排水、水源充足且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的池塘。在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并改善水质,以促进淡水鲨鱼的快速生长。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针对单养的池塘,面积通常为2000 m^2~3500 m^2,水深在1 m~2.5 m之间。在每年4月至5月,当水温达到18℃以上时,可以放养体长为9 cm~10 cm的鱼苗,每667 m^2 放养2000尾~2500尾。投喂方面,可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小鱼、小虾、米糠等进行。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虽然现在没有专门的人工配合饲料可用,但可以使用罗非鱼饲料或畜禽饲料作为替代,其粗蛋白含量应在25%~30%之间。每天的投饲量应占鱼体重的4%~6%,每天进行2次~3次投喂。每隔10天~15天,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

在此基础上,要遵循“四定”(定时、定质、定量、定位)和“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活动及吃食情况)的原则进行投饵,以确保充足的营养供给和适当的食物浪费。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放入鱼苗后的第5天开始逐渐加水,每日水量增加5 cm~10 cm,直至水深达到2.0 m。随后根据水质变化,及时换水和加入新水。每半个月,全池进行药物如生石灰和二氧化氯的泼洒,以定期防治疾病。

在养殖后期,应设立增氧设备,以维持水质的良好状态。在5个月的养殖期内,平均体重可增长到0.5 kg以上。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混养方面可以将淡水鲨鱼与鲢鱼、鳙鱼、鲤鱼、鲫鱼、草鱼、鲂鱼、罗非鱼、虾、蟹等一同养殖。在主养淡水鲨鱼的情况下,每667 m^2可放养体长为5 cm~10 cm的鱼苗900尾~1000尾,管理方法与单养相同。

而在配养淡水鲨鱼时,每667 m^2可放养体长为5 cm~10 cm的鱼苗50尾~200尾,可不加饲料或稍微投喂。通过混养,可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在网箱养殖中,网箱规格通常为4 m × 4 m × 2 m或5 m × 5 m × 2 m,有效养殖水体为25 m^3~45 m^3。放养规格为8 cm~10 cm的鱼苗,每立方米可放养100尾~150尾。

饲料方面要使用蛋白质含量为28%~32%的人工配合颗料饲料,最好是浮水性饲料。通常情况下,每立方米可产出鱼体重为60 kg~100 kg,成活率可达80%~90%。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由于在池塘和网箱养殖中,淡水白鲨不能自然越冬,必须在10月~11月的第一次寒流到来之前,将鱼捕捞上市或转移到温室内越冬,以防止损失。

如果没有温泉或电厂温排水的条件,可以降低放养密度,选用9 cm~10 cm规格的鱼苗,每667 m^2可放养900尾~1200尾,以提高经济效益。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结论

淡水鲨鱼作为一种热带型鱼类,比较适宜于池塘和网箱养殖。养殖过程需注意水质管理、投喂规律,选择合适的饲料。池塘养殖可单养或混养,合理放养密度,提高产量。网箱养殖则需保证水体充足,注意饲料质量。

未来淡水鲨鱼养殖有望在提升鱼苗质量、科学饲养管理、节约资源等方面进一步发展,推动养殖产业可持续增长。

淡水鲨鱼生物学特性和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1] 淡水鲨鱼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J]. 周兴华.饲料广角,2002(14)

[2] 浅析淡水网箱养鱼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 卢春娇;陈君.农业与技术,2013(08)

[3] 浅析淡水网箱养鱼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 黄科;韦文颂.农业与技术,2012(04)

[4] 淡水鲨鱼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J]. 周兴华.渔业致富指南,2002(23)

[5] 淡水鲨鱼[J]. 江海 ,周胜员.北京农业,2005(07)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