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武汉养殖大棚(新华社聚焦武汉:打造“最美农谷”,建设乡村振兴样板)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金秋九月,武汉市江夏区广袤的乡村,稻田犹如柔软的金色地毯随意铺开,田园阡陌,稻浪千重,形成一幅壮美的“丰”景画。

为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近年来,武汉市江夏区以产业发展为抓手,着力打造“最美农谷”,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力争建成具有江夏特色的乡村振兴全国样板。

新华社聚焦武汉:打造“最美农谷”,建设乡村振兴样板

航拍武汉江夏田园秋景。新华网发

产业兴 特色农业托起致富梦

从武汉市中心城区驱车60多公里,来到江夏区法泗街大路村。村里道路宽敞、房屋鳞次栉比,田园稻谷飘香,即将迎来丰收。

大路村村支书胡涛介绍说,法泗稻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口感润滑、清香味绵,深受市场欢迎。

如今的大路村,实现了从零资产、高负债到集体资产过千万元、集体年收入50多万元的蜕变。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大路村已建成法泗万亩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全力冲刺产值50亿元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新华社聚焦武汉:打造“最美农谷”,建设乡村振兴样板

大路村农业产业园。新华网发

江夏区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3.36万亩,耕地上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到70.25%。全国生猪大区、湖北省粮食和水产大区地位持续巩固。2022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14.7亿元,增幅居武汉市新城区第一。

为实现共建共富,江夏区不断解锁乡村要素流通密码,统筹南部乡村10个街道、1000平方公里,系统编制全域乡村振兴规划,整合涉农资金19亿元,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撬动资本要素流向乡村。

近年来,江夏区粮油、水产、蔬菜、畜禽、茶叶、水果、莲藕、种业、休闲农业等九大特色产业链不断增强;湖北金林原种畜牧有限公司、武汉金龙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中粮肉食品有限公司、武汉梁子湖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汇聚;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中国淡水水产预制菜之都……江夏区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创新培育新型经济主体、创建农产品品牌,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湖北省第一方阵。

新华社聚焦武汉:打造“最美农谷”,建设乡村振兴样板

武汉金龙畜禽有限责任公司生猪养殖基地。新华网发

乡村美 农旅融合展现新活力

秋高气爽时节,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梁湖农庄吃饭、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梁湖农庄董事长曾献琴说,她最近正忙着装扮园区,迎接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旅游高峰。

2008年,顺应当地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的趋势,曾献琴自筹资金成立了武汉市梁湖都市农庄有限公司。

新华社聚焦武汉:打造“最美农谷”,建设乡村振兴样板

五里界梁湖农庄。新华网 李征峥 摄

在她的带领下,梁湖农庄通过流转土地,盘活农村闲置资源,逐步建成了集星级酒店、商务会所、露天游泳池、果蔬采摘园等设施和项目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成为五里界“网红打卡地”。

梁子湖畔江夏区舒安街未来家园,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未来家园是一家三产融合农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1万亩,已经开发利用6600亩。目前一产业种植有3900亩猕猴桃,300亩水培大棚蔬菜,以及桃梨枣橘等时令水果;二产业有蛹虫草、生物精华膜等;三产业主打农旅融合,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每年吸引游客达2万多人。

据介绍,未来家园产业园已带动周边500多位村民就业,务工人员年收入近5万元。

新华社聚焦武汉:打造“最美农谷”,建设乡村振兴样板

舒安街未来家园。新华网发

让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江夏区积极打造梁子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鲁湖都市田园综合体,累计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湾216个。目前,全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企业、农庄、基地等近100家。

随着农旅融合深入推进,江夏区乡村休闲游持续火爆,2022年旅游综合收入超20亿元。五里界小朱湾、湖泗海洋村、安山青春村、金水武当村、法泗刘家港等一批美丽乡村成为市民周末休闲好去处,每年吸引乡村休闲游市民超过500万人次。

新华社聚焦武汉:打造“最美农谷”,建设乡村振兴样板

梁子湖拾光牧场。新华网 李征峥 摄

能人多 乡村人才引领“共富路”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武汉市江夏区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一大批拥有农村情怀、矢志江夏发展的乡村人才,在广阔乡村大施所能、发展产业、盘活经济,描绘出一幅共富新图景。

“把企业做好,惠及更多乡亲。”在武汉市江夏区湖泗街海洋村,武汉阳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驰升说,这些年在外创业,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家乡。

杨驰升是海洋村第一个大学生,从家乡走出去之后,他在北京打拼多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新华社聚焦武汉:打造“最美农谷”,建设乡村振兴样板

湖泗街海洋村。新华网发

成功不忘桑梓地。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2011年,杨驰升决定回乡投资创业,成立了武汉阳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十多年间累计投入超1.5亿元,将海洋村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建设高端民宿,打造美丽乡村,实现农旅融合,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杨驰升说,现在村民们在园区务工充满干劲、充满希望,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0年前不足7000元增加到30000多元。

“我们园区的水果品质非常好。”走进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雷岭村,武汉霄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庞在虎说,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曾在武汉的一家央企从事采购工作。学习农业专业的他,对农村充满感情,也一直希望用所学的知识改变农村面貌。

2017年,他和创业伙伴来到江夏区金口街雷岭村决定投资创业。庞在虎说,霄垚农业成立之初就和农科院专家达成合作,培育出了很多国内少有又深受市场欢迎的品种,引进了新优柑橘品种鸡尾葡萄柚,复兴了江夏区地方名优品种大桥桃,打造了鳜鱼孵化项目。

新华社聚焦武汉:打造“最美农谷”,建设乡村振兴样板

雷岭村霄垚农业。新华网发

为帮助农户增收,霄垚农业为周边农户免费发放种苗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让农户不仅能打工就业,更能发展特色种养殖。如今,雷岭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特色种养殖项目,户均增收近2万元。

“我们农村人靠读书走出来,不是为了逃离农村,而是要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反哺生养我们的乡村,这样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庞在虎说。

近年来,江夏区以稳乡土人才、育专业人才、引高端人才的“三才工程”为总抓手,精细化打造乡村人才队伍,营造“回乡开心、干事顺心、生活舒心”的环境,同时利用现有的高校资源优势,与农科院、华农等高校院所合作,发掘培育了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和农业产业领军人物。

一大批乡村人才纷纷扎根江夏,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领头雁。他们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让广袤乡村变成了充满希望的田野。(张潘)

(来源:新华社)

【编辑:符樱】

【来源:新华社】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