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精细化养殖(调研中国生猪养殖业:且问拐点何时现?)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多家上市猪企接连报亏,一些中小养殖户的情况则更不乐观——

□ 此次猪周期被业内称为“超级猪周期”,即此次周期有着超过以往的价格波动。

□ 不少生猪养殖企业减缓扩繁步伐,下调今年的出栏目标。

□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生猪价格短期迎来上行,但并不会根本性改变产能过剩的状况,开启下一轮猪周期尚需时日。

坐完猪价“过山车”,生猪养殖企业仍心悸不已。

经历3个月下跌后,生猪价格终于在10月“回暖”。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1月初生猪价格已接近7月初水平。价格回暖的背后,却是生猪养殖企业三季度全面亏损。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相比于大起大落的价格,企业更希望生猪价格小幅波动,即通过保障生产、稳定出栏、控制成本等手段,“熨平”猪周期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不过,面对回暖的猪价,不少企业表示,不宜过分乐观,在产能、资金等各方面仍需做好充足准备。

现状

猪企第三季度深度亏损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呈持续走低态势,从刚披露结束的上市公司三季报看,多家上市猪企接连报亏,其中包括被认为最抗跌的“猪茅”牧原股份。

牧原股份披露,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7.44亿元,同比下降18.68%;实现净利润-8.22亿元,同比下降108.05%。去年第三季度,牧原股份净赚102亿元。

作为我国全产业链养猪的“超级龙头”,牧原股份一直被认为在养殖成本控制方面表现优异,具备抵抗猪价下跌的能力。如今,其第三季度出现亏损,意味着我国主要生猪养殖企业陷入全面亏损的境地。

三季报数据显示,温氏股份份第三季度亏损72.5亿元,正邦科技亏损61.97亿元,新希望亏损29.86亿,天邦股份亏损26.96亿元。上述生猪养殖五大巨头合计亏损已接近200亿元。

头部企业尚且如此,一些中小养殖户的情况就更不乐观了。

在郑州市中牟县大汾店村,袁强经营着一家年出栏800头生猪的猪场。他告诉记者,就在一周前他刚刚卖掉了最后一批猪,彻底清空了猪圈。

“卖的价格是每斤6块多,这个价格比年初降了一半还多。”袁强说,在最糟糕的9月底,他每卖出一头猪就要亏损上千元。“已经把家底都赔上了,还负债100多万,现在准备外出务工了。”袁强的言语中透露着一丝无奈。

像袁强这样退出养猪业的人不在少数,特别是在今年2、3月份高价购买猪苗的养殖户,如今卖出一头猪净亏损高达上千元。“饲料、防疫成本都在涨,猪价却在跌。”一位不愿具名的养猪户告诉记者,养得越多亏得越狠,养猪人正遭遇寒冷的冬天。

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到76.7%。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以来,全国生猪价格从7月初的16.48元/公斤降至9月末的11.11元/公斤,降幅超过30%,较年初36.94元/公斤下降近70%。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带来的全行业防疫成本上升,叠加玉米等原料大幅涨价,养殖成本普遍上升,导致目前行业亏损情况比上一轮行业低谷期更为严重。”牧原股份称,就目前市场价格而言,全行业都在深度亏损。

探因

猪价为何大起大落?

养猪业一直存在周期波动现象,即猪肉价格高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到很低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一般而言,一次“猪周期”时间为4年左右。

相比以往周期,此次猪周期被业内称为“超级猪周期”,即此次周期有着超过以往的价格波动。记者梳理发现,从2019年11月40.98元/公斤的高点,至2021年10月10.78元/公斤的低点,此次猪周期已出现近3倍的价格差。

什么原因导致此次猪价大起大落?

“就像2006年夏季开始的蓝耳病疫情,开启了2006年至2010年猪周期的上涨通道,这轮推动猪价进入上涨周期的最重要的因素便是2018年底非洲猪瘟疫情。”南方某上市猪企高管表示,非洲猪瘟疫情对国内生猪产能产生较大影响。

多数生猪养殖企业认为,非洲猪瘟导致“超级猪周期”的出现,增加了行业的不确定性。据业内人士粗略估计,当时能繁母猪的数量减少了30%至40%,致使2019年以后生猪的供给相对偏紧。

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母猪存栏下降速度明显加快,1-9月每月环比平均降幅达到约4.6%,累计降幅约40%。生猪价格方面,2019年二季度猪价开始上行,最高达到40元/公斤,2020年全年,猪价几乎都在30元/公斤以上运行。

记者注意到,在“超级猪周期”的影响下,国内主要养殖企业纷纷扩充生猪产能,部分企业甚至定下了产能翻倍增长的目标。其中,牧原股份2021年计划出栏生猪3600万至4500万头,正邦科技计划出栏超2000万头,新希望则计划出栏1600万保底争取2500万头。另外,还有不少企业“跨界”涌入养猪赛道。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3月份以来,规模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均在3000万头以上,并持续增长。8月、9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

“产能恢复超预期,生猪压栏,导致过度育肥的生猪数量增加,同时进口猪肉数量不断增长,市场已明显供大于求。”业内人士表示,非洲猪瘟造成短期内产能快速下滑与行业之后的“大干快上”,是导致生猪价格巨大波动的主因,而历经了这轮大涨大跌,行业对生猪价格的“温和波动”更为期待。

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稳定的合理利润比波动的高利润要好得多。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不利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而更为合理的盈利预期,能够使企业更有规划地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实现积累。

应对

缓项目、控成本应对猪价低谷

10月20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孔亮公开表示,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不实质性调减产能,猪价低迷态势难以扭转,尤其是明年春节过后的消费淡季,猪价可能继续走低,并造成生猪养殖重度亏损。

面对这一情况,不少生猪养殖企业都减缓扩繁步伐,下调今年的出栏目标。

“我们不会单纯去追求出栏数量,主要是打基础、降成本,各方面理顺后,再考虑进一步发展。”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在2020年底考虑到了猪周期的影响,及时调整了生猪扩繁的节奏。

正邦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目前的融资环境较为友善,银行为企业授信260亿元;企业也在通过发行6000万美元债券等手段灵活融资,确保正常运转。

今年10月,牧原股份披露,拟定增募资60亿元,随后又宣布10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获准注册,以期优化财务结构。此外,牧原股份加大了对新建、在建项目的管理力度。牧原股份预计,公司第四季度的投资性现金流支出将低于第三季度。

缓解资金压力、调整产能的过程中,成本控制也是重要一环。

“我们目前更重视对养殖成本的管理。”正邦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公司整体更注重提质增效的经营策略,更加注重提高母猪效能,通过不断提高种群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牧原股份此前也表示,通过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养殖,加强育种研发,实行生猪营养精细化管理、原粮就近收购等,不断增强成本控制。

预测

拐点什么时候到来?

今年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各地同步进行,以稳定市场预期。10月10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收储3万吨中央储备猪肉,并布局存储在12个省份。

在消费提振以及国家收储政策影响下,近期生猪价格有所回暖。数据显示,生猪价格已从10月初的10.63元/公斤上涨至目前的16.41元/公斤。

近期超过54%的涨幅,是否意味着此轮“猪周期”拐点已经显现?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生猪价格短期迎来上行,但并不会根本性改变产能过剩的状况,只有持续的自然产能缩减和突发性情况才可能使得猪肉产能重新出现缺口,开启下一轮猪周期。

更有养殖企业高管直言:“什么时候从主动淘汰母猪变为被动淘汰母猪的时候,行情就起来了。如果出栏量还增加,说明底部还没有确认。”

申港证券最新研报称,目前我国正处于第四轮猪周期的衰退末尾期,生猪存栏和母猪存栏同比增速均处于历史最高区间,同比增速依然超20%,供大于求情况短期难以得到根本缓解。参照过去15年的数据,下一轮猪周期的完全启动需要等待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速进入负值后出现。

中金公司预测,国内能繁母猪存栏于2021年6月份达到峰值,为4564万头,这意味着2022年3至4月份生猪出栏或达到峰值,猪价或将大概率达到最低点。

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