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信阳肉牛养殖(奏响牧业强劲发展之歌──信阳市畜牧业发展纪实)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畜牧业不仅能够加快粮食和其他副产品转化,推动种植业增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加速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在信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畜牧局的科学指导下,信阳市畜牧部门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面对新要求,适应新常态,砥砺奋进,克难攻坚,全市畜牧产业始终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可谓六畜兴旺,牧歌高扬。

奏响牧业强劲发展之歌──信阳市畜牧业发展纪实

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前排右二)在光山县调研畜牧产业扶贫

生态养殖创品牌

日前,在信阳农村,记者见到一个农户门口挂着好几串腊肉,仔细一看,有腊鸡、腊鸭、腊猪肉、腊羊肉,还有好几条腊鱼。“现在开始腌了?”记者不禁破口而出。东家笑着说:“哪里哪里,是去年的老存货!

这年头,真的不缺肉了……”

在信阳,群众都过上“不缺肉”的生活。“不缺肉”源自于畜牧业的实力雄厚,有数字为证:2016年信阳市生猪、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566.6万头、21.09万头、106.6万只、1.6亿只,肉类总产量达47.2万吨,禽蛋总产量达19.3万吨。

信阳市总人口大约850万,换算一下,人均多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真叫想怎么吃都吃不完。吃不完怎么办?卖呗!

数字显示,2016年,信阳市畜牧业总产值162.8亿元,比2011年增长26.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

“孤芳自赏”不算本事,“墙里开花墙外香”那才行:信阳的畜牧业产值、肉类总产量位居全省前列;禽业产值产量稳居全省第一,鸭加工出口总量全国领先;信阳已发展成为全省瘦肉型猪和优质家禽重点开发区域,并成为全省最大的优质水禽生产加工基地。

好山好水育良品,生态养殖是潜质。从平桥向阳牧业的猪—沼—种植(水稻、莲藕)模式到浉河兴达农业的猪—沼—茶叶种植模式,从新县兴锐猪—沼—中药材(油茶、蔬菜)模式到罗山万林的猪—沼—蔬菜(果、茶)模式等,全市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已达420多家。此外,生态放养、林下养殖、水面放养等各种养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截至目前,全市355个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全市共有15个畜禽养殖场被授予国家级、省级示范场称号,1个合作社被授予省级示范社称号,涌现了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61家。

奏响牧业强劲发展之歌──信阳市畜牧业发展纪实

信阳市长尚朝阳(前排左一)在潢川县调研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

扶贫战场立奇功

“家有两头牛,脱贫不用愁”,“户养十只羊,不愁奔小康”,“养殖场里就近打工,脱贫致富轻轻松松”。畜牧业成为信阳脱贫攻坚战场的生力军,相当一部分贫困户通过畜牧产业脱贫致富并走向小康之路。

风起于青萍之末。早在几年前,为推动产业扶贫工作顺利进行,市畜牧局成立了畜牧产业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把产业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贫困县也分别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具体责任。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大力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畜牧产业,着力实施养殖技能培训工程、龙头企业带动工程、畜牧企业就业工程、特色产业推动工程、合作组织培育工程,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2231户、贫困人口7782人。

不仅如此,对涌现出一批发展好、带动能力强、脱贫快的企业和典型模式不遗余力地加以宣传推广。光山县的“贷资助企,近期返利”模式、新县的“代养代管帮扶”模式、潢川县的“就业帮扶”模式、固始县的“双向寄养”模式。政府与民间的互动、互济,有力地助推了扶贫的“精准性”。

作为畜牧业服务部门,市畜牧局在强化政策保障上下功夫,保障每一个惠民政策不落空,扎扎实实生根发芽。一方面畜牧部门采取贫困县增加资金分配系数的办法,重点加强对贫困县畜牧业发展扶持,支持平桥区、潢川县、罗山县、息县生猪调出大县充分利用大县奖励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支持,依靠政策推动产业扶贫开发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与发改、财政、扶贫、农业、环保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出台扶持政策,争取扶贫开发等涉牧资金对畜牧业的支持。2016年,信阳市共实施各类畜牧业项目8个,争取上级政策性扶持资金2281万元。各县区扶贫整合资金切块投入畜牧产业扶贫,其中商城县投入畜牧产业扶贫资金达6600多万元,覆盖19个乡镇108个项目。光山县投入1000万元建立畜牧担保基金,可放大5倍担保贷款用于产业扶贫资金需要。

奏响牧业强劲发展之歌──信阳市畜牧业发展纪实

光山县壮山牧业

抢占市场制高点

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信阳市始终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学谋划,把创新作为畜牧业发展的“发动机”,把改革作为其经济增长点的“加速器”,不断推动信阳市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决不允许“问题肉”上餐桌。目前,全市已建成3个年可处理病死畜禽5000吨的无害化处理场,完成21个病死畜禽收集网点设置,购置运输车辆4台,建设冷库24座,全市累计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4.75万头。

创新育肥猪保险工作,让群众安心、放心养猪。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沟通,达成了市财政全部配套的协议。全市共投保场户1024家,投保生猪93.23万头,理赔14.49万头,理赔金额2371.12万元。

创新畜禽屠宰监管体制改革,确保监管有序。设立畜禽屠宰管理办公室,完成了生猪屠宰行业管理行政职权清理以及全市40家生猪定点屠宰和2家禽类屠宰加工企业摸底调查,建立了信息档案。

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做到有的放矢。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两牛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新建牛源基地,扩大养殖规模,今年信阳市新上5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7个,扩建16个;在息县、淮滨两县连续两年实施肉牛扩群增量项目,累计新增犊牛6544头。

创新科技服务发展体系,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大与科研院校合作,重视科技创新驱动和成果转化。每年定期在全市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练兵,努力在提高产业素质、大力推广适用技术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信阳市畜牧产业优势竞争力。

落实防疫政策改革,认真执行免疫病种“两进两退”,积极开展“先打后补”试点,逐步实现养殖场户自主采购、财政直补。目前,各县区都制订了试点工作方案,全市已选择9家生猪企业和9家禽类企业作为试点,先行先试、稳步推进、积累经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信阳畜牧业经过多年来的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行业领域充满朝气和活力,已然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道多彩亮丽的风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信阳畜牧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愿望更加强烈,产业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重构经济形态、服务信阳人民的目标更加宏远。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