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养殖的金枪鱼(全人工蓝鳍金枪鱼养殖:日本近畿大学30年跋涉历程)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日本人每年吃掉全球80%的蓝鳍金枪鱼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蓝鳍金枪鱼遭到过度捕捞,在不到30年时间几近消失。随着蓝鳍金枪鱼被列为濒危物种,捕捞大国开始研究人工养殖技术

全人工蓝鳍金枪鱼养殖:日本近畿大学30年跋涉历程

爱琴海岸的土耳其伊兹密尔金枪鱼养殖场,圆形浮动网箱里蓄养着捕获的蓝鳍金枪鱼幼鱼

海上牧场

人工养殖蓝鳍金枪鱼通常指两种方式:一是将从海洋捕捉到的野生蓝鳍放到人工环境中喂养,这种方式在澳洲、地中海和日本部分地区应用较为广泛;另一种是从鱼卵孵化到成鱼的完整生命链养殖,这一技术始于日本,正趋向成熟。

全人工蓝鳍金枪鱼养殖:日本近畿大学30年跋涉历程

刚刚孵化出的蓝鳍金枪鱼幼鱼

上世纪80年代,为应对过度捕捞造成的南方蓝鳍金枪鱼资源日益枯竭,澳大利亚开始实行非常严格的配额制度。渔民需申请获得捕捞蓝鳍的配额后方能实施作业,这种配额可以转让,也可像股票一样交易。受配额之困,渔民们发明了一种绝妙的增值办法。他们把捕捞到的金枪鱼用拖网小心翼翼地拖进靠近岸边的浮动围栏中,以小杂鱼喂食使之增肥;经过数月到1年时间,待蓝鳍体重增加一倍后,如果东京市场的价格正合适,他们便将这些蓝鳍卖到日本市场。日本市场上消费的蓝鳍金枪鱼有近1/4来源于此。

浮动饲养场也叫海上牧场。由于金枪鱼游速快,游动距离远,浮栏至少需要50米宽。一个独立的网箱可以喂养大约2000尾蓝鳍,其价值高达百万美元,以至于需要雇佣武装警卫来守护。全澳洲有15个金枪鱼养殖公司,每年向日本出口1万吨南方蓝鳍金枪鱼,收入超过2亿美元。金枪鱼养殖是澳大利亚增长最快的行业,其中林肯港的金枪鱼养殖业走在世界前列,为当地造就了大批富翁。

全人工蓝鳍金枪鱼养殖:日本近畿大学30年跋涉历程

澳大利亚林肯港的“海上牧场”

1996年克罗地亚从澳大利亚引进了蓝鳍金枪鱼蓄养技术,开启地中海蓝鳍金枪鱼养殖之先河,之后意大利、土耳其和西班牙纷纷加入。利比亚沿海海域是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在地中海的主要产卵地,5〜7月渔业养殖公司在这里捕捞到金枪鱼后,将其引入水下网箱,喂食两年后销往日本。当地不少养殖产业系为日本公司所有。

这种养殖方式虽然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但会影响到野生蓝鳍的繁殖。因为养殖公司捕捞的金枪鱼包含各种鱼龄,其中大量2〜3年的蓝鳍幼鱼还未到产卵期即被捕获。养殖业经过10年发展,地中海的野生蓝鳍金枪鱼数量已急剧下降。

问题不止于此。由于喂食蓝鳍的杂鱼是来自南美洲、西非及北大西洋等非当地产的冻鱼,这些异地鱼被集中在狭小的区域喂养,极易滋生病害。在渔业监管上更是困难重重,比如一家西班牙注资的渔业公司以利比亚为基地,使用在突尼斯注册的渔船将金枪鱼拖曳到土耳其、希腊或马耳他的海岸蓄养,这就很难对捕捞、养殖和销售环节进行监管。一位日本渔业官员表示,“很多进口到日本的金枪鱼,我们不能确定是哪个国家捕捞的,更无法得知它们在网箱里养了多长时间。”

从孵化开始

早在蓝鳍金枪鱼数量急剧减少之前,日本政府就意识到发展人工养殖的紧迫性。上世纪70年代,政府拨款要求渔业科研机构对蓝鳍的人工养殖进行专项研究。近畿大学(Kindai University)人工繁殖和饲养蓝鳍金枪鱼最早始于1979年,经过近30年不懈攻关,掌握了从孵化到饲养直至进入商业市场的技术,到2007年已经实现蓝鳍金枪鱼养殖第三代完整生命周期。

全人工蓝鳍金枪鱼养殖:日本近畿大学30年跋涉历程

近畿大学金枪鱼研究团队的试验过程充满艰辛和挫折。人工养殖的难点之一在于提高金枪鱼卵孵化的存活率,而产卵过程也充满了未知。一般野生蓝鳍金枪鱼性成熟年龄为4〜5年,产卵年龄为6年左右,但捕获的蓝鳍有的10年竟未产卵。

1979年近畿大学首次成功让蓝鳍金枪鱼在人工环境下产卵,但鱼卵和鱼苗在数周内全部死亡。当这批蓝鳍分别于1980和1982年再次产卵后,鱼苗最长也没活过57天。直到1994年,蓝鳍第三次开始产卵。其间,研究者发现大鱼苗会吃掉小鱼苗,于是便按照尺寸的不同对鱼苗进行隔离。1800尾2〜3个月的鱼苗被放置到网箱中,但1个月后除40尾外其余的又全部死亡。

金枪鱼天生是游泳健将,幼鱼主要死于撞击网箱的边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网箱太小。于是研究者把6平方米的网箱换成12平方米的八边形网箱,1个月后的存活率增长到16.4%,到1996年达24.9%。后来研究者发现,幼鱼不仅游速快而且不善转弯,所以才会经常撞击到网箱边缘,于是他们又设计出一种深6米、直径达30米的环形网箱,这使幼鱼首月成活率提高到55.7%。

金枪鱼在野生环境下可以茁壮成长,一旦切换到人工环境就失去了精气神儿。蓝鳍金枪鱼的皮肤非常细嫩,如果被人手反复触摸可使其致命。研究发现,金枪鱼对噪音和光线的轻微变化异常敏感,对附近行驶的汽车反应非常负面,黎明的光线稍微变强时也会让幼鱼受到惊吓,以致在惊恐中相互撞击直至死亡。近畿大学已经摸索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养殖技术仍在不断改进。

金枪鱼的喂食同样是个难点,喂食不当会直接导致金枪鱼变形或死亡。不像三文鱼在幼鱼时期就可以喂食复合鱼饲料,金枪鱼必须吃鲜鱼,否则就会相互吞食。饲养4年后蓝鳍金枪鱼可重达70〜100公斤,这时它们需要吃整条的鲭鱼或鱿鱼。大金枪鱼每天要吃掉相当于其体重5%的活鱼,1米以上的蓝鳍体重每增加1公斤就需要吃15公斤活鱼。近畿大学在利用桡足类浮游动物喂养金枪鱼幼鱼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近期他们完成了一项试验,可用包含40%植物蛋白的食物喂养金枪鱼,但其后果仍需进一步分析。使用合成饲料虽然能降低喂养成本,但无疑也会影响金枪鱼肉的品质。

全人工蓝鳍金枪鱼养殖:日本近畿大学30年跋涉历程

2002年,近畿大学首批人工孵化成长的金枪鱼开始成功产卵,6尾7龄和14尾6龄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出生成长的蓝鳍产下5000多枚鱼卵,其中孵化出的蓝鳍有的成活到2006年。从人工饲养的蓝鳍产卵到生长至可以进入市场,这一过程被称作闭环周期。随着蓝鳍金枪鱼三代闭环周期的成功完成,近畿大学在理论上已经无须再从海洋中捕捞野生蓝鳍了。

近畿大学的养殖渔场位于纪伊半岛和歌山县近海,渔场的网箱直径70多米,深30米。当蓝鳍长到1米长、30公斤重的时候,脂肪含量就能达到市场标准。由近畿大学养殖的蓝鳍金枪鱼被命名为“近大金枪鱼”,其脂肪含量要比野生金枪鱼高出许多。2013年,近畿大学在东京和大阪分别开设了一家餐厅,专门制作该校养殖的金枪鱼和其它鱼类的菜肴,成为展示人工养殖蓝鳍金枪鱼的窗口。

全人工蓝鳍金枪鱼养殖:日本近畿大学30年跋涉历程

一尾1米长、30公斤重的近大蓝鳍,脂肪含量已达到市场标准

近畿大学领先的人工养殖金枪鱼技术为饕餮们和蓝鳍金枪鱼都带来了希望。现在他们每年能生产80吨蓝鳍,尽管只占日本每年蓝鳍消费的1/500,但毕竟是好的开始。研究蓝鳍金枪鱼已有50多年的熊井教授表示,“通过养殖水产来满足人类的需要是可能的。将来我们还会把人工繁殖的鱼放归大海,真希望近大金枪鱼可以畅游世界。”

为应对人们对蓝鳍金枪鱼不断增长的需求,近畿大学水产研究所不遗余力地推广其养殖技术。澳大利亚林肯港的一家金枪鱼养殖公司在近畿大学技术援助下,投资数千万美元开始在室内环境孵化南方蓝鳍金枪鱼。

全人工蓝鳍金枪鱼养殖:日本近畿大学30年跋涉历程

近畿大学开设的金枪鱼餐厅,是其展示和推广金枪鱼养殖技术的一扇窗

南方蓝鳍金枪鱼唯一为人所知的孵化区是印尼爪哇岛东南印度洋温暖的海域。成熟的雌性金枪鱼在一个产卵季可产卵数百万枚。孵化期从9月到次年4月,幼鱼向南游至澳大利亚西海岸,夏季时聚集在澳洲南部海岸的水面上,冬季则进入较深的温带水层。5岁龄后则很少能在沿岸见到。南方蓝鳍在产卵时对环境超级敏感,在水温低于26℃或者有风有雨的环境下一般不产卵,且孵化鱼苗的成活率极低。

在林肯港的室内养殖场,南方蓝鳍金枪鱼被放置在巨大的水池中,通过人工模拟海洋洋流、提高温度和光亮度等方式,营造出金枪鱼产卵地的环境,诱使其产卵。2008年3月取得重大突破,20尾南方蓝鳍金枪鱼产下首批鱼卵。2009年9月该公司与近畿大学研究者共同宣布,他们已成功孵化出南方蓝鳍鱼苗,迈出商业化养殖南方蓝鳍金枪鱼的第一步。这一突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排名第二的世界最佳发明。

完整生命周期养殖的成功,对于蓝鳍金枪鱼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挑战远未消失。囿于饲养场地有限、饲料成本高,以及生长周期长、成活率低——长成6厘米的鱼苗只占3%,长成可在市场出售的比例仅为0.1%,蓝鳍金枪鱼养殖的技术和资本投入要求都非常高,有限的产量还远填不饱市场的胃口。

全人工蓝鳍金枪鱼养殖:日本近畿大学30年跋涉历程

潜水员潜入海中,检查网箱状况

授权声明

本文为世界知识画报授权八鲜过海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