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鲍鱼苗养殖场(520万头鲍鱼“回家”记:看荣成鲍鱼不寻常的育成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7|点击次数:

身材“苗条”南下,载着丰腴北归。如今的荣成鲍鱼走着不寻常的育成路,于南下北上之间,小小鲍鱼变的是颜值与价值,乐了天南海北的养鲍人。

520万头鲍鱼“回家”记:看荣成鲍鱼不寻常的育成路

南下鲍鱼回家,海上作业忙

自4月19日起,寻山集团去年南下福建越冬的鲍鱼陆续北上,海上生产格外繁忙。这批鲍鱼于去年11月底南下越冬,主要前往福建莆田、霞浦、宁德等地,但随着春季南方海水回温速度快,不适宜鲍鱼生长,自4月下旬起,南下的鲍鱼分多个批次,陆续“回家”。据了解,今年寻山集团共运回239万粒鲍鱼苗及144万粒半成品鲍鱼。在4月底之前鲍鱼苗已经全部回迁完毕,这些鲍鱼苗被送往育苗场继续培育。而半成品鲍鱼直接运往养殖码头,经过简单的分拣、筛选后,通过舢板运往海上养殖区养殖,半成品鲍鱼预计于5月底之前全部回迁完毕。

荣成鲍鱼品种为自主研发的杂交皱纹盘鲍,利用南北海域温度差异进行海域转换,实行北鲍南养获得成功。杂交皱纹盘鲍具有个头大、鲍肉肥美的特点。今年鲍鱼长势良好。幼鲍南下时的规格只有2.3公分,归来时已长至5.2公分;大鲍鱼南下时大小7-8公分,回来时大小在8-9公分。为了让鲍鱼极早入海生长,鲍鱼运回后,通常要进行鲍鱼分选装笼。“鲍鱼也是大的吃小的,大小混养,小鲍鱼会被大的吃掉,所以,每年回家后的鲍鱼都要分选,大小各安其所。”工作人员介绍到,“这些鲍鱼昨天下午已经分装好。一般早晨6点多钟,我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将它们装车运往青鱼滩码头,然后下海放笼。”

寻山街道青鱼滩码头,随荣成鲍鱼一起回来的,还有莆田当地300多万头鲍鱼。荣成夏天的水温,很适合鲍鱼的生长,莆田鲍鱼来荣成“避暑”也已经很多年了。它们在5至11月份转场荣成,可以规避南方的台风、赤潮等带来的风险和污染。

520万头鲍鱼“回家”记:看荣成鲍鱼不寻常的育成路

据了解,荣成市去年有2200多万头鲍鱼南下越冬,今年鲍鱼转场总数为520万头,截止5月8日,已转场数量354.1万头,预计6月初全部完成回转。

海洋创新之作,破了“两个纪录”

在中国北方曾流传“鲍鱼不过成山头”之说,说的是鲍鱼只能在成山头以北的大连等地海域养殖存活,唯荣成人不信这个邪。

1989年,国际鲍鱼市场行情不断上涨,每千克价值400元左右,成为出口水产品中价格最高的海珍品。时任寻山渔业公司党委书记李洪义决心要在荣成养殖鲍鱼。他先后七次到大连水产研究所,与该所所长、全国著名的“鲍鱼大王”赵洪恩合作,在寻山进行鲍鱼人工养殖试验。1991年,16万粒鲍鱼苗在荣成爱伦湾繁育成功,并实现规模养殖,“鲍鱼不过成山头”从此成为历史。

鲍鱼是海洋生物中的“软黄金”,很“娇气”,对水温的要求近似苛刻,最适宜的水温是在12℃至25℃之间,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引起大量死亡。自1999年起,荣成市利用南北方之间的海水温度差,成功探索出了“北鲍南养”技术。2004年,寻山集团开始在福建莆田建立养殖基地,和他们合作开展鲍鱼“南北转场”、冬夏对调养殖。就这样,每年的11月初,荣成将鲍鱼苗和半成品鲍鱼运往福建越冬,次年5月回到荣成海域养殖,11月份再次南下,等到第三年5月回到寻山海域养殖半年,历经3年4次转场,鲍鱼苗方能长成成品。

目前,荣成鲍鱼的养殖面积、产量位居全国县级首位,品质全国闻名。2018年荣成市鲍鱼养殖总面积5838亩,产量7067吨,占山东省53%,主要产地是爱莲湾和桑沟湾。2011年“荣成鲍鱼”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