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湖北麂子养殖(再谈胡蜂的习性、行为及防治)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7|点击次数:

作者:杜辉林(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麂子峡路 8 号,湖北 来凤 445700)

夏季来临,有的地方蜜源一个接着一个,如果抓住有利时机,管理好蜂群,蜂蜜将获得很大的收成。可是随着夏季到来,蜜蜂的敌害也随之增多,胡蜂就是蜜蜂最可怕的敌害。有的年份,山区和丘陵地区胡

蜂危害蜂群可致使养蜂人员忙碌不堪。胡蜂猖獗,蜂蜜失收,蜂群猛跨,这是养蜂人员最头疼的事。为使养蜂人员度过夏季胡蜂危害蜂群的这一难关,本文收集了一些资料和亲身经历所积累的经验, 对胡蜂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给养蜂者参考,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胡蜂种类很多,危害最大,群体数量最多的是大胡蜂和小胡蜂 2 种。

1 大胡蜂

又名土蝼蜂、金环胡蜂、马蜂等,群居生活,身长 35~40 m m ,头部褐色,中胸背部黑色,足深褐色,上颚呈三角形,橙黄色,尾端处呈黑色,后半身有明显的金黄色环纹,灼灼双目闪露着恐怖的凶光。该蜂常营巢在土洞里或树洞里。

中蜂抵御胡蜂能力较强,由于飞行速度快,能躲避胡蜂攻击,因此,一般胡蜂对中蜂没有毁灭性危害,而西方蜜蜂由于飞行速度缓慢而常受胡蜂的攻击,所以必须加强防范。夏秋两季是胡蜂攻击蜜蜂的高峰期。胡蜂常盘旋在蜂场上空或守候在蜂群巢门前,捕杀进出蜂箱的蜜蜂,将蜜蜂逮住后,吸食蜜囊中的蜜汁,随后将蜂尸带回巢穴饲喂幼虫, 2 只大胡蜂一天可杀死 100 多只蜜蜂,一箱意蜂 3 天之内就被大胡蜂杀死大半,剩下的蜜蜂只得弃巢飞逃。

大胡蜂的最大特点是结伴在巢门口、踏板上肆无忌惮地捕杀进出蜂箱的蜜蜂,有时竟破门而入在蜂箱内进行危害,而小胡蜂是在蜂箱前捕捉飞行中的蜜蜂,这就是大小胡蜂最大的区别。当大胡蜂的侦查蜂找到养蜂场后,首先在蜂场上空盘旋几次,确定蜂场方向后,迅速返回巢穴,并在飞行途中留下一种特有的信息素,几分钟后就引来其它同伴,随后越来越多,穷凶极恶地对进出蜂箱的蜜蜂任意杀戮,致使蜂箱前蜂尸遍地,险象环生。

大胡蜂虽然凶残恐怖,但种群数量不多,蜂场附近 2 km 范围内最多也只不过一二窝,有的地方也可 能没有,人工扑打常能制住。

2 小胡蜂

又叫花蝼蜂、白脚蝼蜂、马蜂等。群居,身长30 m m 左右,形状与大胡蜂略有相似,但稍小于大胡蜂,头部黄色,中胸部背板黑色,腰部棕褐色,足浅黄带白色,身着明显的金黄色环纹,翅翼较长,飞行速度极快,以花蜜和昆虫为食,蜂巢呈圆形球状般悬挂在树枝上或刺从中。每年 6-10 月小胡蜂常盘旋在蜂场上空或守候在巢门前,饿鹰般窥视着蜂场蜜蜂的进出,锁定目标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捕捉飞行中的蜜蜂。

小胡蜂将蜜蜂逮住后带到附近的树枝上咬断蜂身,吸食蜜囊中蜜汁。蜜汁吸干后抛掉蜂尸,又捕捉第二只,往返数次,直到把自身的蜜囊吸满,然后带着蜂尸返回巢穴饲喂胡蜂幼虫,如果因巢内幼虫饲料缺乏时,有的胡蜂捕到蜜蜂后将其带到树枝上稍作停留把蜜蜂咬死直接把蜂尸带回蜂巢。

小胡蜂数量极其庞大,它才是蜜蜂的最大“杀手”和掠食者。小胡蜂最多的年份,有时蜂场上空及巢门前数以千计,纵横穿插,蜜蜂根本就无法进出蜂箱,常长时间被蛰伏在蜂箱内,不能采集,由此而造成饲料缺乏,致使蜂王停产,蜂群严重损失,夏季蜂蜜失收,蜂场被迫迁移。据报道,2012 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胡蜂危害,深受其害的养蜂人,视胡蜂为“洪水猛兽”,望而生畏。

小胡蜂不常见天敌,最大的“克星”莫过于胡蜂自身和人类。小胡蜂繁殖力很强,但种群的繁殖又最大限度地受着蜜源食物和气候的制约。根据多年的观察,胡蜂在自然界生存的过程中,由弱小到强大,4-5 年一个周期,这已形成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其原因是:在山区由于夏季和秋季蜜源丰富,食物充足,致使胡蜂大量而无限制的繁殖,只需 4-5 年胡蜂的种群数量就达到了顶峰,密度极大。在胡蜂鼎盛期的第二年春天,如遇低温寒潮,加之早春蜜源有限食物缺乏,根本不能满足鼎盛期后庞大的胡蜂群食物的需要,这便给胡蜂带来了灭顶之灾,悲剧就这样发生了,绝大部分胡蜂因缺乏饲料冻饿而死, 只有极少数残存下来,第二年胡蜂很少,残存下来的少量的胡蜂又要经过 3-5 年才能发展壮大起来,这便形成了再次 胡蜂高峰期。在胡蜂鼎盛期后,一二年内很少出现胡 蜂危害蜜蜂。只要掌握了胡蜂的这一规律,养蜂者就可以利用有利时机做好全年养蜂的工作安排,夺取全年蜂蜜丰收。

防治方法: (1) 人工扑打,这是一种常见的击退胡蜂危害蜂群的方法。当蜂场有蜜蜂危害时,可用宽 6 cm 、长 80 cm 的木块或其他较好的工具进行人工扑打,来一打一,整天守候在蜂场里,效果较好,能减轻或制住胡蜂的危害, 但劳动强度大而麻烦,这种原始的简单扑灭法只能在胡蜂较少的年份使用。 (2) 携毒杀灭法,这种方法 《蜜蜂杂志》 曾于几年前作过介绍,几年来通过实际操作有些过程更加完善,现介绍如下,用废了的旧羽毛球拍剪去网线或用 8 号铁丝做一个网圈 (网兜可用尼龙纱窗制作) 用来捕捉胡蜂。网着胡蜂后用镊子轻轻地隔着网兜夹住胡蜂,从网兜取出后再用左手从上往下捉住胡蜂的头部,这样胡蜂就无法伤人,立即再用右手将镊子夹住胡蜂的胸部,胡蜂的足就不能动弹了,随后用事先准备好的白色棉线活套,从尾部向上套进胡蜂腰的最细处,将活套轻轻拉紧,以不伤害胡蜂为度, 留 4~5 cm 剪断,在棉线末端 1 cm 处涂上 90% 的敌敌畏,不能涂得过长,否则胡蜂返巢时在路途就会死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胡蜂带着带毒的棉线钻进蜂巢,到处乱爬乱串,企图摆脱线套,有毒的气体在蜂巢中散开,致使蜂巢中的胡蜂和幼虫中毒身亡,如果多有几只带毒的胡蜂返巢,就可把整群毒死。据观察,胡蜂的觅食范围 1 km 左右,只要养蜂者花一定的时间,可在 10-15 d 把蜂场周围的大部分胡蜂毒死。这种方法的全部过程只需一人操作。此方法虽然不能彻底灭绝胡蜂,但最大限度地制约了胡蜂在蜂场的危害。 (3) 捣毁巢穴法: 掌握了胡蜂在一定范围内觅食的特性,养蜂人只要设法毁掉胡蜂活动范围内的蜂巢,养蜂场就安全无事了。用一根小竹竿或小树枝, 长 1 m 左右,尖端系一只小蝗虫、蜜蜂或其幼虫,也可用一小点猪肝或猪肺等作为诱饵,然后把带饵的竹竿伸向花丛中或蜂箱前觅食的胡蜂,胡蜂凭借敏锐的目光,很快就会扑向竹竿取食,这时立即将其逮住,在胡蜂的腰部最细处系上一根 4~5 cm长的白色棉线,或用食品保鲜袋剪成宽 3 m m 、长 50m m 的细条,设法粘在胡蜂的背上或足上,随机放飞。带有白色标记的胡蜂在空中飞行,其标记随风飘动, 十分醒目耀眼,这样就可顺着胡蜂飞行的方向跟踪很远,如有条件也可用望远镜追踪更远。

胡蜂取食后一般都是直线返巢,这样可以顺着胡蜂返巢的路线找到蜂巢,如果胡蜂蜂巢距离蜂场较远,可在胡蜂返巢的中间地点设一观察点。通常胡蜂飞行高度离地面不高,目光投向空中能清楚地看到带着标记的胡蜂从头上越过,便可仔细观察胡蜂降落的地点,即可找到胡蜂巢穴。

小胡蜂的蜂巢大多是悬挂在树枝上,找到蜂巢后,穿上防蜂服,用敌敌畏或灭蚊药对准蜂巢喷射数下,杀灭进出的胡蜂,待所有的胡蜂幼虫死掉后就可将胡蜂巢摘下来,取出巢内的老熟幼虫和蛹,这些蛹和幼虫是难得的美食,蛋白质含量极高,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量少可自行食用,量多可作为美食投放市场,价格十分可观。但值得一提的是,胡蜂的性情十分凶猛,无论是人或动物不慎接近或触动蜂巢时,很快胡蜂就会倾巢而出并群起而攻之,因此臭名昭著,民间常流传“人不过七”的说法,其意思是说,人只要被 7 只胡蜂蜇后就会命丧黄泉,此话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这种流传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胡蜂的毒液毒性很大,一只胡蜂的毒液数量和毒性是蜜蜂的 20 倍以上,人只要被10 只以上的胡蜂蜇刺,如果不及时抢救和治疗,很快就会痛苦地死去。在山区常有因胡蜂而丧命的事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捅马蜂窝”,所以捕杀胡蜂必须身穿防蜂服全副武装后才能进行。

如果养蜂场捕杀胡蜂的能力有限,可在当地聘请捕杀胡蜂的高手。每年夏末秋初,这些捕胡蜂者都要在山里寻找胡蜂的蜂巢捕杀胡蜂,然后获得蜂蛹和幼虫在市场高价出售,正是这种可观的商业利益驱使他们铤而走险。

由于他们常年与胡蜂周旋,天长日久,摸索和积累了许多丰富经验,个个身怀绝技,走山林刺丛如履平地,他们所到之处无一胡蜂幸存。由于工多利熟从未见有人因捕杀胡蜂失手而伤身。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养蜂者只要给予适当报酬,请他们在蜂场 2 km 范围内捕杀 5-10 天,就可除恶务尽。 (以无胡蜂危害蜂群为度,所获得的胡蜂蛹和幼虫归他们所有,这样一举两得,他们乐意接受) 。

再谈胡蜂的习性、行为及防治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