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消毒室消毒养殖(提高养殖场消毒效果的措施)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7|点击次数:

为降低疫病的影响,要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管理养殖场。预防的途径主要是疫苗接种和消毒,而养殖场的消毒工作是动物疫病综合预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消毒,可以减少养殖场和圈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减少或避免传染病的发生。本文阐述了提高养殖场消毒效果的主要措施,以期为促进养殖场健康发展,提高养殖场生产效益提供参考。

提高养殖场消毒效果的措施


消毒的分类及常用的消毒方法

1.1消毒方法的分类

畜禽养殖场消毒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其中生物消毒法是指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因其作用缓慢且灭菌不彻底,在畜禽养殖生产中采用较少,一般用在粪便消毒方面。

1.2常用的消毒方法

1.2.1物理消毒法。

主要有机械消毒、热力消毒和辐射消毒。

机械消毒是通过清扫、冲洗、浸泡等手段清除表面污染物,从而减少病菌。

热力消毒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其作用原理是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机能。热力消毒最多的是利用流动蒸气方法消毒如熏蒸消毒,因其消毒范围大、空间广,尤其是不宜接触的地方都可以达到,因此生产中常用于空栏期圈舍的消毒。在消毒时配合使用化学药品可极大地提高杀菌力,提升消毒效果。

辐射消毒主要是紫外线消毒,它是利用紫外线照射引起细胞成分,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从而达到消毒效果。

1.2.2化学消毒法。

主要是利用化学物品的特性来消灭病菌。市面上化学药品种类繁多,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氧化剂类、卤素类、醛类、酚类、醇类、酸碱类、双胍类及季铵盐类、复方化学类等。

每一类的消毒药作用和原理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选择化学消毒法时要按其特性选择适合的消毒药品。

提高养殖场消毒效果的措施

2.1建立合理的消毒制度

消毒制度是保障消毒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只有制定并执行严格合理的消毒制度,才能够防止疫病的发生。要根据不同养殖场的自身特点,制定符合该场的消毒制度,如外来人员进场消毒、员工外出归来消毒、外来车辆消毒、房舍消毒、定期更换消毒槽中的消毒药剂、病畜禽的处理消毒、消毒程序等都要做详细的规定,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应有专人负责监管整个消毒过程,并定期对员工进行消毒知识培训,增强消毒意识,自觉遵守消毒制度。只有采取综合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才能保证场内良好的消毒效果。

2.2完善消毒设施和设备

养殖场除了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外,还需要完善消毒设施和设备,如在养殖场的大门口设置对车辆进行消毒的消毒池,对人进行消毒的消毒室,对需要进入生产区的外来人员一定要准备胶鞋、服装等,并在专用的消毒室进行消毒。喷雾消毒一定要配备合适的喷雾设备,另外各种器械的常用消毒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消毒设备齐全,消毒才能彻底。

2.3设计科学的消毒程序

有些畜禽养殖场消毒效果差,主要是执行的消毒程序不科学。畜禽养殖场现行的两种消毒程序,一种是以消毒代替清洁,使用直接消毒程序;另一种是先消除被消毒物上的有机物后再消毒,使用先清洁后消毒程序。综合现行两种消毒程序,把一次消毒程序改为二次消毒程序:第一次使用稀释好的消毒药剂直接进行消毒,待一定作用时间后,清洁被消毒物上的有机质或其他障碍物质,再用消毒药剂重复消毒一次。这种二次消毒程序,既科学又彻底。

提高养殖场消毒效果的措施


2.4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应用消毒药时,要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消毒环境、消毒对象和被消毒物的种类等具体情况,选择高效、可行的消毒方法。如喷雾、浸泡、刷试、熏蒸、涂擦、冲洗等。

提高养殖场消毒效果的措施


2.5正确使用消毒剂

2.5.1选择合格的消毒剂

畜禽养殖场选择消毒剂要在兽医人员指导下,根据场内不同的消毒对象及消毒环境条件等,有针对性地选购经兽药监察部门批准生产的消毒剂,或是选购经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推荐的适宜本地使用的消毒剂。选择时要检查消毒剂的标签和说明书,看是否属于合格产品,是否在有效使用期内。

2.5.2按要求科学配制消毒

剂 市 场 上 的 化 学 消 毒 药品,因其规格、剂型、含量不同,往往不能直接应用于消毒工作。使用前要按说明书 要 求 配 制实际所需的浓度,配制时要选择稀释后对消毒效果影响最小的水,以及稀释后适宜的浓度和温度等,还要注意有些配好的药液不宜久贮。氯制剂多次使用时最好先测定有效氯含量,然后根据测定结果进行配制。消毒药配制时要特别注意配伍,漂白粉不能与硼酸、盐酸配伍;新洁尔灭不能与碘、碘化钾、过氧化物配伍;配制消毒药应选用含杂质少的深井水或自来水;一般的消毒药用水稀释后稳定性会变差,所以要现用现配;配制消毒液并非浓度越高越好,要针对不同的杀菌谱选药,按使用说明正确配制。

2.5.3消毒剂的种类特点

消毒剂按化学性质可以分为8个大类。

过氧化物消毒剂:这类消毒剂主要有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过氧戊二酸、高锰酸钾等。此类消毒剂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储存条件、使用环境的影响,应在避光、阴凉处保存,使用时杀菌作用时间短,同时此类消毒剂刺激性强,若长期使用会损伤人和畜禽的眼睛和呼吸道黏膜。常采取浸泡、喷洒、涂抹等方式消毒。

卤素类消毒剂:卤素类消毒剂主要有二氯异氰脲酸粉、三氯异氰脲酸粉、氯胺-T、二氯二甲基海因、漂白粉、氯化磷酸三钠、碘酊、碘甘油、聚维酮碘等。此类消毒剂杀灭作用较强,对病毒、细菌、芽孢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刺激性太强,易挥发。碘制剂类消毒剂的生物降解性差,长期使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醛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主要有戊二酫、甲醛、邻苯二甲醛等。戊二酫气味淡,常用于环境、畜禽体表消毒。甲醛对细菌、病毒甚至芽孢等都有很好的杀菌效果,但刺激性很强,具有毒性,长期使用会致癌,目前甲醛已被其他醛类消毒剂所取代。

酚类消毒剂:这类消毒剂能使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活,从而起到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酚类消毒剂主要有氯甲酚、甲酚、二甲苯酚、双酚类、复合酚等,常用于外环境消毒,如养殖场大门口、排污口等处,消毒效力较高,但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也会污染环境。

醇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主要有乙醇、异丙醇,通常用于皮肤、工具、设备、容器的消毒。优点是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缺点是杀菌效力不强,对真菌、芽孢、病毒无效。

酸碱类消毒剂:酸类消毒剂有硼酸、水杨酸、苯甲酸、柠檬酸等,碱类消毒剂主要包括氢氧化钠、生石灰等。碱类消毒剂适用于潮湿和光照不强的环境消毒以及畜禽养殖场区、圈舍内的污染设备及各种物品的消毒,也可以用于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畜禽排泄物和废弃物的消毒,此类消毒剂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腐蚀性。优点是对大多数繁殖型细菌和病毒有强大的杀伤力,缺点是对家禽的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应空栏圈消毒,不能带畜禽消毒。

双胍类及季铵盐类消毒剂:根据分子结构可分为单链和双链2种,包括苯扎溴铵、氯已定、度米芬、百毒杀、四烷基铵盐等。双链类消毒剂具有与单链类消毒剂相同的优点,且双链类消毒剂杀菌效果强于单链类消毒剂,但渗透力差。常用于人员手部、用具、圈舍栏、车辆等消毒。

复方化学消毒剂:由2种或2种以上消毒剂配制,或者是由1种消毒剂加入适当的增效剂、稳定剂或缓冲剂中,从而使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达到协同、增效、稳定等作用。

复方化学消毒剂主要有季铵盐类与碘的复配、戊二醛与过氧化氢的复配等。复方化学消毒剂通过合理复配几种消毒剂,可以发挥各种消毒剂的抑杀优势,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2.6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消毒剂浓度、消毒剂作用时间、消毒剂作用时的温度、养殖环境的湿度和酸碱度等都会影响消毒剂的使用效果。养殖场的从业人员要根据不同消毒场所(室内、室外、大门消毒池等)、不同要求(空栏舍、带畜禽、饮水等)、不同消毒方法(喷洒、浸泡、熏蒸等)、不同气候条件和卫生条件及不同类型消毒剂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消毒剂。

养殖场日常的预防性消毒要针对本地常发疫病、易感畜禽种类及流行特点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制定消毒计划。在受到疫病威胁或发生疫病时,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制定临时消毒计划,有针对性地选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及时选用和更换最佳的消毒新产品,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2.7相关注意事项

购买和使用消毒药要注意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消毒药要求保存在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下,否则会造成消毒药吸潮、分解、失效。

养殖场应多备几种消毒剂,定期交替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消毒药不能随意混合使用,防止相拮抗的两种成分发生反应,削弱甚至抵消消毒效果。

消毒池内的消毒药应定期调换,以确保有效的消毒效果。

免疫前后1 d和当天不能喷洒消毒药,前后2~3 d和当天不得饮用含消毒药的水,否则会影响免疫的效果。

消毒人员在做消毒工作时,应先做好自身的防护,如戴好口罩、手套、护目镜及穿工作服、胶鞋等。

关注我,每天更新“猪知识”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