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用材林可以发展养殖吗(山区丘陵地带的农田,有两条出路,适合发展三大项目业态)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7|点击次数:
山区丘陵地带的农田,有两条出路,适合发展三大项目业态

当下,我国农村人流流失,导致无人种地,撂荒地普通,土地资源过度浪费,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真正种地的农民,增产不增收,收入严重下滑,导致种地根本就不划算。而且,山区丘陵地带人均耕地又少,机械化耕种难以实现。农业发展的方式,亟需改变。

我国的农耕地大概有20亿亩左右,都是基本农田。农业要高质高产,就得靠高标准基本农田,但高标准基本农田,也只有三分之一不到。其它,三分之二,都是靠天吃饭的地产农耕地,多数是丘陵地带的农田。

当务之急,除了整理地产农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还得想办法给山区丘陵地带无法机械化耕作的农田,另谋它路。

有人说:“农耕时代,平原最值钱;工业时代,沿海最值钱;休闲时代,山地最值钱”。

那么,山区丘陵地带的农田,在无法机械化的情况下,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政策层面,全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农业机械化”中,明确提出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

一直以来,关于如何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存在“以机适地”和“改地适机”的争论。两条路,如何选?

“以机适地”的逻辑是认为,是农机研发力度不够,没能研发出可以自平衡在坡地作业、可以爬坡上坎、可以在细碎地块作业的农机。

“改地适机”的逻辑是认为,现代农业不仅仅是要农机单兵突进,地块、农艺等要素也要配套,现代化的农业机械需要成整连片、平整的农田相适应,只有细碎坡地进行“短并长、小并大、坡改平”的改造以适宜农业机械作业,才是根本出路。

2021年以来,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事业也进展得如火如荼,该项工作的领头兵“重庆”正在进行整镇推进,实施大规模农田宜机化改造;临省四川也准备拿出2亿进行试点;山西2020年完成了5万亩改造,2021年将继续再接再厉;后起之秀的宁夏,准备在高标准农田资金中拿出10亿建设宜机化的旱作高标准梯田;贵州、湖南也在稳步推进;广东正在论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事宜,准备开展试点……

但是,试点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有些地方,条件不允许,我国毕竟是“大国小农”的现状,真正无法机械化耕种的农田,还需另寻它路。

我国丘陵山地地貌占陆地面积的73.4%, 大部分乡村位于丘陵山地地区, 因此土地分割细碎, 难以实现机械化、大规模的现代农业道路, 如何从“小微”规模实现小农现代化成为当务之急。

山区丘陵地带的农田,有两条出路,适合发展三大项目业态

山区丘陵地带的农业现状

1、山地多、耕地少是丘陵山区的地貌特征。当前丘陵山区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山间河谷的少数耕地上,而大量的山坡地并未得到合理利用,尤其是坡度为25°以下的缓坡地,具有发展经济林的良好条件,应重点开发利用。

2、可以根据当地的各种条件,发展果、茶、桑及用材林等。

3、丘陵地带一般湿地较多,温度适宜,土壤好,磁场和地理宜农作物生长,可以种植小麦、水稻、土豆、各种水果等作物。

可以看出,以“生态文明”为主导,成为山区丘陵地带农田嫁接的溢价空间。山区丘陵拥有绝佳的自然生态环境特色:自然生态环境无污染,每天都是风和日丽,并有自己的农业特色;具有当地传统乡村风貌和民俗特色;有山有水有绿植的天然风景特色的村落。

只要,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设农旅融合性项目,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提高经济效益。

可以借鉴“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经验,以“精致农业”为抓手,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山区丘陵地带的农田,三步求改变

1、生态优先,永续发展

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综合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田园建设,强调区域绿色发展和景观的可持续性。

2、山地特色,农旅融合

立足当地实际,以山地特色农业为支撑,依托山地特色绿色食品和特色养殖基地,开展食品生产与加工,以农旅融合为依托,充分挖掘各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国际优质旅游资源,吸引游客。

3、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山区丘陵地带的农田,起步阶段,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支持作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政府要加强规划引导,加强对市场的规范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农民按照运行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的方向提高适合发展项目业态的竞争力。

山区丘陵地带的农田,适合未来发展的三大项目业态

1、小微田园综合体

瞄准小微农户个体、基于小规模农业, 涵盖“微型”“小型”规模的农户与家庭农场,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 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拓展增收空间。

山区丘陵地带的农田,有两条出路,适合发展三大项目业态

建立与之相应的“业态模型”, 探索以农业为基础、二三产各级产业联动的可能性。

进行适度规模和土地形态的土地流转整合, 利用“社区支持型农业”等经营方式, 发展精耕细作、质型导向的农业模式, 建立基于城乡互信的农产品直销、体验休闲、农民直接受益最大化的业态模型。

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小微田园综合体”, 作为乡村“农业+”产业的基本空间单元, 其营建模式将对精准助农、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休闲农业园区

进行适度规模和土地形态的土地流转整合,发展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并加载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打造突出自然生态和休闲创意农业的旅游产品,提质升级为精品休闲园区。

山区丘陵地带的农田,有两条出路,适合发展三大项目业态

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和度假。包括: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院、休闲农场、教育农园、市民农场、休闲牧场等模式。

3、家庭农场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一直是我国的农业传统, 在当前人多地少的国情下, 小农家庭经营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重点应将其转向高层次的家庭经营模式。家庭农场,要紧靠“生态”来做文章,不断地升级改造,植入“社区支持农业、定制农业、认养农业、共享农业、创意农业”等新模式。

山区丘陵地带的农田,有两条出路,适合发展三大项目业态

总之,山区丘陵地带的农田,要紧跟政策动向,与时俱进,急于求变,能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寻找最佳的载体,稳住粮食不缺的基本盘。只有手中有粮,心中才不会慌。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请关注“唯美乡村”微信公众平台!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