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黄花鱼是养殖的吗(金灿灿舟山海域3天捕获171尾野生大黄鱼)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日前

浙海大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调查组

在中街山列岛与马鞍列岛之间海域

开展秋季近岸渔场渔业资源调查时

一次性捕捞到101尾野生大黄鱼

金灿灿!舟山海域3天捕获171尾野生大黄鱼

“秋冬季节是大黄鱼的繁殖季节,

这是第一次捕获这么多的数量。”

浙海大海洋与渔业研究所

渔业资源与生态研究室副主任蒋日进介绍

此次刺网作业收获的大黄鱼个体发育较好

体重大约在三两左右

最大的一条有36厘米左右

通过实验数据和比对

基本可以确定是野生大黄鱼

大黄鱼曾是东海区的“四大海产”之一

上世纪70年代后大黄鱼资源遭到破坏

资源枯竭,至今形不成渔汛

为了恢复大黄鱼资源

我省持续开展了20余年的

大黄鱼的增殖放流工作

同时

浙江海洋大学和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等单位相继承担了省科技厅择优委托项目

舟山渔场大黄鱼资源重建

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牧场增殖聚鱼等课题

将大黄鱼作为重要研究对象

为掌握资源状况

浙海大海洋与渔业研究所

每年进行渔业资源调查

及时评价大黄鱼资源修复效果

金灿灿!舟山海域3天捕获171尾野生大黄鱼

好消息再度传来

调查组在后续调查中

再次捕获大黄鱼70尾

3天内在自然海域共计捕获大黄鱼171尾

规格尾重100至400g

大黄鱼的资源密度

是历年来调查中最高的一次

金灿灿!舟山海域3天捕获171尾野生大黄鱼

近年来

浙江省大力推进全省生态资源修复工作

浙江海洋大学积极参与到

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的修复工作中

通过大黄鱼野化训练、成鱼放流等创新方法

积极推进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

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下一步

浙江海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从

形态学、微生物分析、脂肪酸、胃含物

等方面对这批大黄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黄鱼七兄弟

在东海边长大的渔民们

通常把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

梅童鱼、鮸鱼、黄唇鱼、毛鲿鱼

称为“黄鱼七兄弟”

它们都属于硬骨鱼纲的石首科

石首科鱼类的最大的特征

就是头里面有一对大大的耳石

因为长得相似,很多人不太分得清楚

NO.1 大黄鱼

大黄鱼因通体金黄而得名。它能长到80多厘米,鱼尾细长,鳞片略小。它曾是东海舟山渔场的四大经济鱼类之一,现在野生大黄鱼比较稀少,市面上看到头圆、嘴小、腹大的大多是养殖大黄鱼,而野生大黄鱼嘴又尖又大,呈瘦长型。

NO.2 小黄鱼

小黄鱼也叫“黄花鱼”“小黄花”。它最大约能长到30厘米,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背鳍起点至侧线间有五六行鳞呈金黄色。

NO.3 梅童鱼

市面上常见的梅童鱼,通常是棘头梅童鱼。因头部较大又名“大头梅”,鱼如其名,稚嫩可爱,最大的也不过15厘米。它通体金黄,味道鲜美,在黄海、东海、南海近海海域都有分布,并且越是浑浊的海域,梅童鱼的颜色就越黄。

NO.4 黄姑鱼

黄姑鱼又称“黄婆子”“黄三”,名字非常形象,因为它通体金黄,仅次于大黄鱼、小黄鱼,位居“老三”。它最大能长到40多厘米。黄姑鱼也有家族,有白姑鱼、黑姑鱼、叫姑鱼,从颜色等区分。

NO.5 鮸鱼

鮸鱼长得黑不溜秋,口大而微斜、体被栉鳞、鳞片细小,但外形还是与黄鱼相似,最大能长到60多厘米。与黄鱼一样,如今鮸鱼也已实现人工养殖。

NO.6 黄唇鱼

黄唇鱼被闽粤人称为“金钱鮸”“金钱猛鱼”,又名“鱼高”,温州人称“黄甘”。它最大能长到180厘米,体长、侧扁,尾柄细长,体背棕黄色,腹侧灰黄色,各鳍色素较深,有时呈灰黑色,显著特点是胸鳍腋下有一圆形黑斑。黄唇鱼是我国特有鱼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NO.7 毛鲿鱼

毛鲿鱼是一种海洋性洄游鱼类,也叫“褐毛鲿”“舟山大鱼”。它可长到100厘米以上,非常罕见。

浙江日报记者 林上军 黄宁璐 通讯员 沈家迪、浙江新闻此前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 浙江新闻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