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双流附近养殖基地(养猪大省如何应对周期波动——四川生猪养殖调查)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四川是全国生猪生产大省,也是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2021年,四川出栏生猪6314.8万头,较上年增加700.4万头,增长12.5%,年出栏量居全国第一。今年以来,猪价的调整对我国生猪生产带来持续影响。面对近期探底回升的猪价行情,四川的养殖户、生猪养殖企业如何看待?产业发展会有哪些新趋势?

生猪是重要性仅次于粮食的农副产品,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养殖户。作为全国生猪养殖第一大省,四川近年来沉着应对周期波动,多措并举稳产保供,稳健布局产业转型。

今年上半年,四川生猪出栏3139.8万头,同比增长7.2%,均价14.7元/公斤,价格整体呈V形走势,生猪养殖进入微利空间。7月份,四川召开研究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专题会议指出,今年上半年,四川非洲猪瘟疫情得到较好控制,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合理区间,猪价回升已结束行业亏损状态。整体来看,尽管短期价格尚有波动,但四川生猪市场供应有保障,有望完成生猪生产全年目标任务。

调整心态打好“持久战”

2021年3月6日,绵阳市盐亭县一家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成(化名)在4个圈舍入栏首批5000只猪仔,他和朋友3人合伙投资1200余万元修建的养猪场正式开始运营。

“我最初的回本预期是3年至5年,现在看可能需要7年至8年。行情有高低,只要长期坚持下去,肯定会有回报的。”袁成说,此前猪价下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不小,面对周期波动,他调整了心理预期并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2019年年底,年近60岁的袁成响应家乡盐亭县的号召,回乡发展养殖业。当年11月份,盐亭县与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1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盐亭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相关数据显示,在生猪规模养殖方面,盐亭县已匹配建设用地3000余亩,投入项目支持资金8000余万元,建成投产143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年出栏生猪80万头以上。

有的养殖户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而有的养殖户一直在“持久战”里来回博弈。

今年是成都市双流区凌峰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帅安伦养猪的第40年,以他对生猪市场价格历年来的分析预测,近期猪价走势看涨。“目前出栏毛猪价格大约是23元/公斤,从前期玉米、豆粕涨价趋势来看,饲料成本上涨了,毛猪价格预计可能涨到30元/公斤。出栏生猪按120公斤/头测算,每头猪能赚500元左右,后期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帅安伦认为,本轮猪价上涨与前期市场价格低迷、养殖业主信心不足导致生猪产能调减叠加及近期消费快速回升有关。

在大部分一线养殖户看来,本轮上涨行情是反弹而非反转,观望情绪仍然比较浓厚。

“最近有不少养殖户想让我牵线购买能繁母猪,但当我找到卖家以后,养殖户往往又说要再观望一下。”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绵阳希望饲料分公司总经理漆勇军说,因为无法承受上一轮行情下跌带来的损失,川北地区近30%的散户选择减量,还有的人干脆选择退出生猪养殖产业。随着新一轮上涨行情出现,部分散户开始打听后备母猪价格并有补栏的打算。

在四川,不少养殖户的心态已经从曾经的“赌市场”转变为现在的“打持久战”,这样的变化恰恰说明经历了数轮猪周期的“洗礼”,人们变得更加客观理性。采访过程中多位养殖户表示,今时不同往日,进入养猪行业要做好充分准备,在经历爬坡过坎的“阵痛期”时要心态稳、有定力,不因价格一时上涨而盲目补栏造成产量过剩,也不因短期亏损而火速离场造成亏损。更重要的是,如今四川规模化养殖趋势越发明显,这或许会成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一剂良药。

规模化养殖是趋势

“去年我和朋友一起养了70多头猪,现在只剩下12头了,散户在应对疫病、价格波动、成本上涨等问题时压力很大,本想着养猪能挣钱,现在发现这是个操心的活。”陈明(化名)是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的一家饲料经销商,也是有着10多年经验的养殖户。据他观察,桑枣镇及附近村镇的散养户基本都已“洗脚上岸”。

相比陈明,盐亭县一家生猪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陶刚(化名)更淡定一些。他与新希望六和盐亭基地签订了代养合同,今年是双方合作的第3年。在陶刚看来,对一家年出栏规模达1万头猪的公司而言,一旦发生非洲猪瘟,背后没有“靠山”会是致命的打击。

“最让我安心的是新希望六和在盐亭县已经建立了体系完善的疫病监测实验室,每天有专人到养殖场对相关情况进行抽样检查,数据送检后大约两小时就能出结果,对疫病的响应速度非常快。”陶刚说,除了疫病防疫机制到位外,新希望六和在每批次生猪出栏后会按照每头猪200多元的价格支付代养费,有企业兜底,自己心里踏实。

在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苏学文看来,规模化养殖是大势所趋。“中小养殖户对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不足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也是眉山近年来持续推进规模化养殖提质扩面增量的主要原因。现在眉山市规模化养殖比重已达60%以上,共有规模化养猪场900余个。”苏学文介绍,眉山坚持“以大带小”强化主体带动,广泛推动“公司+农户”代养寄养模式,龙头企业秉承“助农增收”原则,代养费结算不受市场行情影响,只与养殖成绩挂钩。“在前期出栏每头生猪普遍亏损500元的情况下,代养户头均代养结算费用在130元以上。”

今年6月份,国家统计局眉山调查队公布的数据显示,眉山市能繁母猪存栏14.48万头,处于生猪产能调控的绿色区域。

在眉山市东坡区松江镇丁塘村的一处山坳上,一排排蓝顶白色外立面的圈舍次第排开,格外醒目。这里是眉山市唯一的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万家好松江种猪场所在地。种猪场按照现代生猪生产7个阶段布局建设,现存栏纯种猪2800余头,年提供优质种猪3万头,商品猪5万头。

大型养殖企业在应对行情波动时有明显优势。“公司在低谷期对猪群结构进行了调整,淘汰产能低下的母猪,补充优质高产的母猪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此外,提前销售了部分断奶仔猪来锁定亏损额度,降低出栏重量来减少饲料的消耗以减少亏损。”谈及如何应对猪周期,四川省眉山万家好种猪繁育有限公司经理吴锐很有经验。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前不久印发的《四川省“十四五”生猪产业发展推进方案》提到,2020年底四川省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达14000余家,规模养殖比重超过50%,较“十二五”时期末大幅提高超20个百分点,规模养殖成为四川生猪养殖的主要形式,四川作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的基础进一步稳固。按照规划,到2025年,四川将培育和引进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10亿元级的20家、产值50亿元级的5家,养殖规模化率达65%以上。

稳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稳定的猪肉价格既关系生猪生产,又关系百姓生活。然而,生猪养殖是一项高度市场化的产业,高收益并非常态,微利或亏损状态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产业遭遇外部冲击时,及时的用地、环保、财政、金融、保险政策支持,是对市场预期的正向引导,更是行业发展的“定心丸”。

袁成告诉记者,在新希望六和的牵线搭桥帮扶下,公司从银行贷款了300多万元用于缴纳代养保证金、建设基础设施,利率为4.6%。如果自己找银行贷款,利率肯定不会低于5%。帅安伦认为,生猪养殖保险保费补贴是看得见的实惠,在政府给予每头猪40多元补贴后,自己只需要缴纳10多元。

四川地理地势条件优越,历来是养猪的重点区域,也相继出台过多项支持生猪生产的政策。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十四五”期间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四川计划建设100个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开展优势特色生猪产业开发示范;培育“川系”新品种(配套系),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同时鼓励引进优秀种猪,拓宽四川种猪遗传基础;鼓励建设专门化父系场,以改变四川核心种猪长期依赖国外的局面。

政策的出台应具有延续性,同时更需有针对性。当前,生猪养殖成本持续攀升,疫病防控压力仍存。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养殖户提到了贷款难问题。

“凡是抵押都涉及确权颁证,确权要求是房地一体进行登记,而养殖场的土地大多是流转得来,无法确权,进而导致土地上的圈舍、设施设备也无法确权。”一位大型养殖企业的负责人建议采用房地分开确权,只要企业取得设施农业用地审批就视为土地来源合法,就可以对地上建筑物进行确权颁证,进而解决大额融资贷款难题。

据记者了解,四川一手抓稳产保供,一手抓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四川还将推动生猪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川渝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整合生猪生产、交易、屠宰、加工等数据资源,实现产业信息现代化。

刘 畅

来源: 经济日报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