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济宁特种养殖(2022年济宁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8507亿元)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2022年济宁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85.07亿元

新闻发布会现场

大众网记者 姚舜禹 济宁报道

7月18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乡村振兴看济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场),大众网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85.07亿元,居全省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37元,同比增长6.7%,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全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上来,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突出乡村产业振兴,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产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市农业农村局坚定扛牢农业大市责任,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81.7万亩。2022年济宁市粮食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有力、成效明显,获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全省5个地级市)。2023年度济宁争取建设任务53.8万亩,总投资12.9亿元,建设任务和投资金额居全省第3位。2022年济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81.9万亩、总产489.69万吨,继续保持单产、总产、面积“三增”的良好态势。2023年济宁夏收夏种工作圆满收官,据行业统计,夏粮播种面积、总产、单产继续保持“三增”,夏粮再获丰收,夏种累计播种面积607万亩,同比增加8.23%。市农业农村局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强化“菜篮子”产品供给,着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畜禽规模化养殖和生态高效渔业,2022年全市蔬菜产量773.4万吨,肉蛋奶产量103.7万吨,水产品产量29.18万吨,均居全省前列。

产业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园区成片、产业成带、主体成群发展理念,积极打造产业融合新平台,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实现农业县市区全覆盖,其中金乡、嘉祥、泗水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济宁市成为全国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最多的地市;累计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51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328个,县、乡、村三级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22年金乡县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成为全国率先全部创建“五区一园”的县。鱼台成功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强县,汶上成功争创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累计培育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2年全市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55亿元。

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全市已基本建成任城农产品现代流通、兖州粮油、曲阜玉米胚芽油、泗水甘薯、邹城食用菌、微山淡水渔业、鱼台稻虾、金乡大蒜、嘉祥大豆种业、汶上芦花鸡、梁山鲁西黄牛等11个产业集群或产业化联合体。梁山、嘉祥入选国家沿黄肉牛特色产业集群,嘉祥入选国家沿黄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济宁市启动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攀登计划,先后出台了《济宁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关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2022年度升规纳统奖励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发挥好政策激励作用,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嘉祥成功争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51家,实现营业收入1318.42亿元。市农业农村局把“按揭农业”作为发展特色产业的新举措,累计实施“按揭农业”项目95个、总投资80.96亿元,扎实推动特色产业扩面提质。

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显著增强

市农业农村局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依托兖州、嘉祥、汶上3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兖州小麦、泗水花生、邹城花生、鱼台水稻、金乡大蒜、鱼台辣椒等6个省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全市落实良种繁育面积87.8万亩以上。济宁市立足种业振兴,重点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2家,实施“大豆育种关键技术研发与新品种选育”等2个省良种工程项目。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32%,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7%。济宁市聚焦智慧农业与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农产品加工等,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截至2022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03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济宁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平安农机示范市、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省级“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市。

质量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市农业农村局始终把“舌尖上的安全”放在首位,全域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成功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获批全国第三批、全省唯一一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资格,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常年稳定在99%以上。市农业农村局扎实推进“济宁礼飨”品牌建设,7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52家品牌企业产品纳入省级知名品牌名录,总数居全省第2位。济宁7个农产品品牌入选“好品山东”目录、居全省第1位。济宁先后获评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省级5个,总数居全省首位。今年以来,济宁举办了“年货好礼济宁农品”品牌展播活动,先后组织嘉冠粮油、美晶大米、友和生物等企业参展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好品山东等各类推介活动,全力做好2023年“好品山东”品牌申报工作,提高了济宁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

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济宁市研究制定《济宁市推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市财政列支500万元用于推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6月底,全市县级以上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数量分别达到1547家和928家。济宁全域打造“济时雨”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全市社会化服务组织累计达到3596家。今年“三夏”生产期间,全市有4589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64.42万名小农户提供小麦生产托管服务,托管面积达到289.5万亩。济宁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不断健全,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成立了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138个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市农业农村局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任务,着力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努力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建设上走在前、开新局。

不断提升粮食和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市农业农村局坚定扛牢农业大市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巩固提升粮食产能,贯彻落实大食物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让老百姓的“粮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更丰富、更优质。

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市农业农村局以“1352”农业全产业链产业集群打造为抓手,重点培育金乡大蒜、兖州粮油、嘉祥豆种、鱼台大米、邹城蘑菇、泗水甘薯、梁山沿黄肉牛等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构建供应链,创建全国特色产业发展龙头;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引导和支持保障作用,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两个”正增长。

深入实施品牌强农质量兴农战略

市农业农村局持续打造“济宁礼飨”区域品牌,积极组织品牌农产品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等推介活动,提高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尽快将济宁市大蒜、大米、大闸蟹、小龙虾、芦花鸡等优质农产品打造成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卖得好的知名品牌;全力做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验收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加快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完善基础制度、深化对接服务、健全指导体系,推动经营主体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健全土地托管、统防统治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股份合作、保底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联结机制,把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事情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去做,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群众致富增收。

扎实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巩固提升国家“农安市”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地膜棚膜回收利用、稻田退水治理工程实施,拓宽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渠道;加快推进金乡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微山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推进济宁渔业生产转型升级,打造内陆淡水养殖新高地。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