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泥鳅高密度养殖技术(泥鳅又小又滑会钻泥,养殖池如何捕捞才能事半功倍?)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泥鳅又小又滑,收拾起来劳神费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也一直把它当作野杂鱼,闲暇之余捞上一些,作为鸡鸭口粮之用。但近些年研究却表明,泥鳅营养价值极高,更是被冠以“水中人参”的美名,价格一路飞涨,一跃成为老百姓口中的美味佳肴,更是被养殖户们争相追捧,成为他们眼中的“香饽饽”,火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泥鳅又小又滑会钻泥,养殖池如何捕捞才能事半功倍?

泥鳅滋补汤


泥鳅生活习性及建塘规格

泥鳅属于无鳞鱼,喜浅水,善钻泥,有鳃呼吸、肠呼吸和皮肤呼吸三种呼吸方式,耐低氧能力极强,因此具备高密度养殖的潜力。泥鳅塘口的建设,其首要标准,需要契合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其次,也要兼顾到生产管理方面的需要,譬如捕捞。所以,泥鳅养殖池的建设必须严谨,一般会选择壤土或粘土土质,方位坐北朝南,宽度基本在25-30m左右,深度在1.5m左右。

泥鳅又小又滑会钻泥,养殖池如何捕捞才能事半功倍?

水中人参--泥鳅


如何选定捕捞方案

养殖到了收获期,该如何捕捞泥鳅呢?泥鳅有别于其他的养殖品种,常规的捕捞方法显然是不适用的。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泥鳅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结合塘口条件和投饲方式,才能制定科学的捕捞方案。

1、泥鳅的钻泥特性及运动特性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泥鳅具有钻泥特性,捕捞时难度是不是很大?有如此想法的人,显然对泥鳅的钻泥特性不太了解。泥鳅并不会无缘无故地钻泥,只有在以下几种情况时,泥鳅才会钻泥:1)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2)水温过高时;3)水温过低时;4)水源干涸时。一般情况下,泥鳅会在水体中积聚成团,单体上下翻腾运动摄食,整体则呈水平移动。对于体型较小的泥鳅来说,这种运动方式,无疑使得地笼的“迷魂阵”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起捕效率大大提高。

2、塘口条件

泥鳅喜欢在塘梗周边活动摄食,为了增大泥鳅的活动区域,合理利用水体空间,塘口建设时宽度一般比较窄,大多控制在25-30m左右,而养殖后期水位也往往在70cm左右,这与常用的泥鳅地笼长度和高度是极其吻合的,捕捞时能够大大减少地笼的使用数量,降低工作量。

泥鳅又小又滑会钻泥,养殖池如何捕捞才能事半功倍?

泥鳅养殖池


3、投饲方式

泥鳅养殖过程中,投饲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定点投饲和四周投饲。

1)定点投饲,主要利用泥鳅聚团摄食的特性。一般适合比较小的塘口,投饲简单,但前期需要进行投食驯化。投食区域的塘底基本没有淤泥,捕捞前,先利用饲料把泥鳅引诱到投食区,然后拉网捕捞。拉网捕捞需要的人员比较多,但操作时间比较短,起捕量大,唯一不足的是,起捕不完全,后期需用地笼进行收尾。

泥鳅又小又滑会钻泥,养殖池如何捕捞才能事半功倍?

泥鳅定点投食-----可采用拉网方式进行捕捞


2)四周投饲,主要利用泥鳅喜欢在塘梗四周活动摄食的习性。沿着池梗四周投饲,泥鳅吃食均匀,出塘时规格差距比较小。一般采用地笼捕捞的方式,捕捞时间相对较长,但起捕率极高,2天时间基本可达到95%以上的起捕率。由于泥鳅养殖密度极高,前期起捕量相当高,短时间出鱼口就会出现泥鳅拥挤的现象,一个地笼往往能够收获100公斤以上,应严防泥鳅缺氧窒息死亡,加大收网的频率,操作强度极大。


泥鳅又小又滑会钻泥,养殖池如何捕捞才能事半功倍?

泥鳅捕捞工具--地笼

总的来说,泥鳅起捕方式涉及到塘口条件、泥鳅生活习性、投饲方式等等方面,是几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综合利用。对于泥鳅来说,地笼起捕效率是相当之高的,但劳动强度也相当高。在地笼起捕过程中,养殖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前期捕捞时,由于捕捞量比较大,需加强收鱼的频率,尽量避免泥鳅窒息死亡的现象。

2)白天起捕时,由于水质较肥,水体中的游离氧含量极高,更要注意收网频率,以防泥鳅在出鱼口长期滞留患上气泡病。

3)晚上泥鳅活动量比较大,起捕量比较高,再加上晚上水中含氧量相对较低,应密切注意出鱼口中的泥鳅数量,及时起捕,防止缺氧死亡。

4)地笼的头号破坏者就是水老鼠,在捕捞期间,如果发现塘中有水老鼠,应压低出鱼口至水面以下,防止水老鼠咬烂网片,导致捕鱼失败。但压低出鱼口会导致泥鳅进一步缺氧,只有根据捕捞情况,调整收网的频率,才能有效防止泥鳅缺氧死亡。

学于农,致以农。我是中农田二哥。很高兴能和大家探讨水产养殖上的那些事,如果大家对我的观点感兴趣或者有不同想法,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留下您的足迹。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