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河北肉鸡养殖合作社(河北孟村:贫困群众有“财路”,肉鸡身上挣“三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长城网记者 郭庆敏

“说到底,我们还是沾了肉鸡产业的光。”在位于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的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已脱贫户刘德成说,他和儿子都在这家企业上班,两个人的收入加起来,每个月能有八九千元,一家人早就脱贫了。

刘德成一家住在离大成食品有限公司4里地的大许孝子村。前几年,刘德成的妻子得了一场重病,光手术就做了三次。不菲的治疗费用,使一家人的生活出现了困难。“多亏人家大成公司,优先招录贫困户就业,才使我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刘德成说。

在大成食品有限公司的员工中,像刘德成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共有34个。

河北孟村:贫困群众有“财路”,肉鸡身上挣“三金”

大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顶立向刘德成(右)了解工作情况。长城网记者 郭庆敏 摄

“除了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我们还在养殖、用地、原料采购等方面助力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大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顶立介绍说,作为“肉鸡产业一条龙”项目,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在孟村建有饲料厂、种鸡孵化场、养鸡场、屠宰加工厂等,70%的员工是孟村人,采购的玉米等原料70%来自孟村,涉及的种养殖户有3000多个,分布在孟村的60多个村。

大成食品有限公司是孟村引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全县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肉鸡产业化发展模式。”孟村回族自治县副县长陈刚告诉记者,借助肉鸡养、加、销产业化经营,肉鸡养殖已成为当地的新兴富民产业。

河北孟村:贫困群众有“财路”,肉鸡身上挣“三金”

借助肉鸡养、加、销产业化经营,孟村贫困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长城网记者 郭庆敏 摄

“我们是全县最大的一家肉鸡养殖合作社。”孟村大成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俊义表示,他们与大成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饲养回收合同,月出栏肉鸡50万只,通过“五统一”的管理方式,向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所谓“五统一”,即统一进雏、进料、防疫、收购和结算。“这样一来,龙头企业负责按合同价格回收,承担市场风险;合作社负责垫付鸡雏、饲料、药品款,承担资金风险;养殖户接受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只需承担极低的养殖风险。”李俊义说,“即便市场低迷,养殖户仍能获得每只2元的‘合同鸡’保底收益。”

在孟村,即使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也同样能从肉鸡产业中受益。“我们将扶贫资金投入到合作社,产生的收益向贫困户进行二次分配,其中,80%用于村级公益岗位的工资支出,20%用于村集体收入,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实施救助,或者用于村级小型公益事业支出。”孟村回族自治县扶贫办主任王健介绍说。

按照这种模式,仅大成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因为注入了4600多万元的扶贫资金,每年就为全县贫困户分红351.66万元。

今年49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高金党是这种扶贫模式的受益者之一。“从大成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我每年能领到1650元的分红。”他说。

独自一人生活的高金党是孟村回族自治县小许孝子村人,9岁时因一场大病落下重度残疾,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2018年,借助5万元扶贫贷款,他也“融入”到全县肉鸡产业中,成为凤涵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一员。

河北孟村:贫困群众有“财路”,肉鸡身上挣“三金”

刘景田向高金党(右)介绍肉鸡养殖情况。长城网记者 郭庆敏 摄

“我们目前一共有108户社员,是全县养殖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示范社。”凤涵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景田说,他们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与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利用扶贫贷款,建了一栋“扶贫棚”,在为贫困户偿还贷款的基础上,还保证每户能收到不低于2000元的收益。

走进“扶贫棚”,看着眼前的全自动养鸡设施,高金党感慨地说:“我现在算是享福了。包括分红、低保等,我的年收入已超过1.2万元。”

招商引资建好产业链、政府推动壮大产业链、集成发展拉伸产业链、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通过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肉鸡产业有力带动了孟村农民增收致富。孟村回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常彬介绍说,仅通过建设养殖小区、发展饲料种植基地,就流转土地4.5万亩,其中,贫困户2100亩,每年仅租金收益就有近250万元。

“通过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融入肉鸡产业,孟村形成了全产业链抓扶贫、助脱贫的格局,让贫困群众真正成为挣薪金、分股金、收租金的‘三金’农民。”陈刚说,目前,孟村已发展规模肉鸡养殖场592个,肉鸡存栏578.2万只,年出栏3000万只,年产值近22亿元,实现了对全县贫困户的全覆盖,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4580元。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