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淮北养殖场(【时代先锋】实干写忠诚——记濉溪县韩村镇党委书记刘兆明)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编者按

刘兆明,濉溪县韩村镇党委书记,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多年来,无论是在烈山区古饶镇工作的7 个春秋,还是在濉溪县韩村镇耕耘的400 多个日夜,他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使命感,把工作当成充实自己的课堂、干事创业的舞台、造福群众的事业,诠释了一名党员、一位基层干部忠诚于党、心系群众的责任与担当。今年初春,刘兆明因常年高负荷工作而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他在病床上仍心系家乡发展。

《淮北日报》今日刊发长篇通讯《实干写忠诚》, 全面展示刘兆明同志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先进、干事创业、奋发争先的热情,全力推进我市转型崛起。

【时代先锋】实干写忠诚——记濉溪县韩村镇党委书记刘兆明

工作中的刘兆明(中)

三月,春风又染桃花红。古饶镇秦楼村千亩桃花竞相开放,迎来四面八方游客共赴春天的约会,织就了第四届古饶桃花节上一幅幅丽日美景。

三月,乍暖还寒时节。韩村镇扶贫车间内,一架架电动缝纫机飞快运转,19名贫困群众俯首工作台前,赶制即将交付的服装。

当秦楼村的村民正收获于春天、韩村镇的贫困群众感受春之生机时,曾带领两地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刘兆明,却突然病倒,躺在上海一家医院窄窄的病床上,无法与两地群众共享这美好春光。

实干无我谱芳华——“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彰显出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公仆情怀和赤子之心。

“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无论是在烈山区古饶镇工作的7个春秋,还是在濉溪县韩村镇耕耘的400多个日夜,刘兆明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使命感,忘我工作,把工作当成充实自己的课堂、干事创业的舞台、造福群众的事业,夜以继日、兢兢业业做好基层各项工作,把自己最美的芳华全部奉献给了人民。

2018年是濉溪县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的关键一年,年届不惑、刚刚来到韩村镇履新的刘兆明把工作重心扑在了精准脱贫一线。

为了尽快熟悉镇里情况,摸清扶贫底子,刘兆明带着厚厚的笔记本,实地走访了2018年拟脱贫户48户、151人,又前往所有新增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用脚步拉近与群众心灵的距离,用心绣好精准扶贫这朵花。

刘兆明把贫困户当亲戚,把贫困户的事当家事。周末和节假日,他主动放弃休息,指导村“两委”班子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他坚持每周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村里争取项目。

“多亏了刘书记,我们一家人才能过上现在这样安稳的日子,是他帮助我们脱了贫、摘了‘帽’。”说起刘兆明,韩村镇大殷楼村贫困户袁如平的眼里早已含着泪水。

袁如平家有7口人,丈夫在外地打工,夫妻二人共有5个孩子。由于家中子女过多,负担较重,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刘兆明得知袁如平家的事情后,第一时间把她家列为自己的扶贫包保对象,想方设法为其争取政策。

“俺家5个孩子都在上学,其中3个孩子上高中住校,仅靠丈夫打工的收入很难维持生活。刘书记为我们落实了教育扶贫政策,一年下来总共可以得到8000多元的补助;刘书记又为我安排了扶贫公益性岗位,在村里打扫卫生,每月工资800元;去年村里征迁,刘书记考虑到我家特殊情况,特别在村里找了4间屋子供我们住,还不要交房租……他就是我家的大恩人。”袁如平打开了话匣子,一边细数刘兆明对其家人的关心帮助,一边擦拭止不住的泪水。

在脱贫攻坚战中,刘兆明把发展“四带一自”作为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打造“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基地12家,带动贫困户就业81人,实现贫困户居家就业,稳定增收。

其中,他重点打造了韩村镇扶贫车间,主要从事服装生产加工,重点招用吸纳文化程度偏低、无技术专长或因家庭成员病残自身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进厂务工。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就业门槛较低,不到一个月,就有19名贫困群众进厂就业。

“我要感谢刘书记、感谢扶贫车间,给了我工作的机会,让我这个残疾人变成了有用的人……”2018年8月的一天,大李村贫困户丁再领一封字迹歪歪扭扭的感谢信瞬间刷爆了韩村镇微信群,虽然字迹歪歪扭扭,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真心的谢意。

如今,一大批像丁再领一样的贫困户在刘兆明的帮助下,或申请到公共服务岗位从事村保洁工作,或通过实施危房改造住进了新房,或被推荐到附近的家庭农场务工……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脱贫,创造美好未来新生活。

“刘书记就是个‘工作狂’,无论是扶贫工作,还是征迁,他总是冲在最前线。在韩村镇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休息的日子用手指头都能算出来。”韩村镇政府司机王玉良回想起过去一年陪着刘兆明的时光,感慨万千。

王玉良说,在韩村镇的短短一年时间,刘兆明乘坐的汽车行程达5万公里,更换了3个轮胎,平均每天130多公里行程。

一部新汽车,跑成了老旧,而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终于拿下,一个个为民利民的好事落了地。

每天清晨,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刘兆明已经和王玉良前往田间地头实地察看、走访调研;每天傍晚,当别人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时,他又敲开贫困户的家门,为贫困户早日脱贫出谋划策。

在王玉良的眼中,刘兆明是个不知道休息的“铁人”。“秸秆禁烧期间,我每天清晨五六点钟就开车载着刘书记到禁烧一线开现场会。夜里还要载着他在辖区内来回不间断地进行检查、巡逻,确保禁烧工作到位,这一干就干到了凌晨一两点钟。”

在王玉良的眼中,刘兆明是个“没家”的人。“他平时吃住都在镇里,根本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即便在市里开会,他也从没有散会后抽空回家看一眼。我给他开了这么长时间的车,都不知道他家在哪里。”

在王玉良的眼中,刘兆明是个大“能人”。“工作上遇到难题,别人干不了的,他总能想方设法办成。”

就在刘兆明不辞辛苦奔波在一线时,病魔向他伸出了“魔爪”。

好几次进村入户走访时,身患高血压的刘兆明出现了头晕现象。家人提醒他去医院检查,但他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而“耽误”。直到今年初春,常年的高负荷“击倒”了这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汉子。听闻刘兆明的病情,身边的同事无不说道,“兆明这病真真是累出来的呀!”

在与病魔斗争的初期,他仍在利用手机调度扶贫攻坚,指挥项目发展……

实干为民谋发展——“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乡镇工作多年,刘兆明的足迹遍布古饶镇、韩村镇的每个角落,听民声、察民情、思对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发展为民谋幸福。

2011年年初,刘兆明前往烈山区古饶镇担任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这是一个边远“后进镇”,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基础设施差,财政入不敷出,落后到连打字复印店都不愿意接政府的活。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扎根于基层群众的沃土,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一来到新岗位,刘兆明就深入村落社区走访调研,与群众面对面,同坐灰板凳,倾听大家的呼声。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面对发展落后的现状,面对群众对增收致富的期冀,面对一个个历史遗留的“欠账”,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古饶的明天?以怎样的手笔描绘古饶未来的画卷?成为了刘兆明时刻牵挂的课题。

当时,古饶镇辖区内原有道路破损严重,一些泥土路每到阴雨天气便泥泞不堪。初来乍到的刘兆明听到百姓对道路问题怨声载道而愁容满面,“必须要做好‘路’文章,让群众满意!”

要想富,先修路。敢想敢干的刘兆明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致富、回应群众诉求的突破口。

风雨四季,寒来暑往。刘兆明向上跑项目、争资金,向下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修路的高潮。

短短几年内,镇内新建改建了古赵路、濉唐路、村村通等道路几百公里,补齐了一批“末梢路”,打通了一批“循环路”,建设了一批“产业路”,形成了较为完善通畅的农村道路体系,为群众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秦楼村位于古饶镇南部,有桃树1000余亩,年产桃子268万斤。因为道路不畅,种植的桃子“远在深山无人识”,农产品外运问题成了全村老少的“心病”。

为此,当时已经是镇党委书记的刘兆明东奔西跑,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到了修路项目,并组织人力加快建设速度。很快,连接镇政府和秦楼村的一条宽5米的柏油路应运而生,打通了该镇南北道路的“大动脉”。

秦楼人无法忘记,公路通车那天,全村老少欢呼雀跃。

秦楼人无法忘记,公路通车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对共产党的干部来说,这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就是目标!这就是动力!

实干为民,永远没有终点。

为什么不利用秦楼良好的生态环境做文章?为什么不调动秦楼人的积极性打造属于秦楼的发展品牌?

对现状的深思,思维的碰撞,激荡出发展的火花。“打响秦楼桃花旅游品牌,建设‘生态古饶’”的发展脉络逐渐在刘兆明的头脑中浮现出来。

没有几个人知道,受限于眼光与思维,这一思路“和者寥寥”。刘兆明几乎每天都要跑一趟秦楼村,费心于每一个细节,紧紧盯着进度。

2016年3月29日,古饶镇首届桃花节在秦楼村举行,灼灼盛开的桃花、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吸引了八方宾客,更通过网络视频直播,让默默无闻的秦楼霎时惊艳四方。

到今年,桃花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在进一步提高秦楼知名度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桃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正是因为刘书记,秦楼越来越漂亮,秦楼人越来越幸福,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饶镇秦楼村党总支书记秦飞感慨颇多。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刘兆明常说,唯有发展为民,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一帆风顺;唯有发展为民,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古饶镇的群众不会忘记,为了解决赵集社区群众的吃水难题,刘兆明多方协调,于2013年新建赵集水厂,村村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当地2.51万人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古饶镇的群众不会忘记,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刘兆明带领镇村干部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了王店、秦楼、赵集等美丽乡村示范点,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历史是一条时间线,只有跳出那无数个原点,才能看清其间内含的脉络。

7年间,古饶镇先后改造提升路网200多公里,新建3个拆迁安置小区,建设7个美丽乡村示范点,滚动实施43项民生工程,人均受益标准由325元增加至1280元,人民生活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幸福。

7年间,古饶镇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群众的钱袋子鼓了一层又一层。

7年间,安徽昌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木兰牧业、金泰来等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陆续在古饶落地生根;山北千亩油用牡丹、山南千亩核桃、赵集千亩晚秋黄梨、秦楼千亩桃树等农业项目,带活了乡村经济振兴一盘棋。

行走在古饶的农村大地,远处望,山青水碧天湛蓝,一幅幅秀美的乡村画卷如幻灯片般接连展现在众人眼前;近处看,产业兴旺环境好,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宽阔平坦的马路、干净整洁的农村院落……

当年的一个个手笔,绘就了如今的美丽古饶、生态古饶。

实干尽责敢担当——“再难,也要迎头而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对于干部来说,干得怎样,检验着党性和作风;干得如何,体现着忠诚与担当。

在诸多同事眼中,刘兆明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上级部署的任务无条件服从,从来不讲条件,不谈困难。”

或许是一种巧合。刘兆明任职两个乡镇,都遇上了艰巨的征迁任务。

淮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区就建设在古饶镇,它承载着淮北陶铝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的未来发展。

2016年,二期征迁工作启动,涉及当地1800余户居民,时限三个月。

安徽(淮北)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淮北“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千亿碳基产业板块的主阵地,是城市转型崛起的主“发动机”之一。

2018年,基地总投资37.5亿元的十大项目建设加快,一批项目亟待落地开工。韩村镇辖区征收土地面积约930亩,涉及5个自然庄、977户居民,征迁时限不到两个月。

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和紧迫的时间要求,基层干部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征迁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不但会造成群众利益受损,且很容易引起上访事件发生,甚至威胁到头上的“乌纱帽”。

有的干部给刘兆明提建议,让他和上级部门“讨价还价”;有的干部发起了牢骚,“这么短的时间要完成这么大的拆迁量,出了问题怎么办?”

“宁可让地等项目,绝不能让项目等地。这是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再难,也要迎头而上!再难,也要按时完成!出了问题,我负责!”面对“烫手山芋”,面对干部们的忧心忡忡,刘兆明用一番“豪言壮语”吹响了征拆的号角。

征拆,需要超常的措施和办法,需要超常的担当和勇气。

时任古饶镇副镇长孙超,是一个刚从机关到基层任职的年轻干部。刘兆明带着他一家一家地入户,手把手传授如何做群众思想工作,如何签署协议。

在孙超看来,敢于担当和善于担当在刘兆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对整个征迁工作,刘兆明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预防工作法”,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确定重点户、钉子户,掌握他们各自的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赵集社区党总支书记赵云峰还记得,拆除辖区内一违建养殖场时,场主一家对抗情绪尤其激烈。连续十几日,刘兆明天天挤出时间泡在场主家中,直面白眼与恶言,硬是用耐心与诚恳换来了对方的理解与支持。

群众有“故土难离”的思想,一时间不愿意拆迁。刘兆明亮身份、当先锋,带领11个工作组一次次深入拆迁居民家中,“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了解群众实际困难,替百姓算清“明白账”,取得群众的信任。

一些老人因为年龄大了,不好在外租房,导致有些人不愿意拆迁。刘兆明主动帮助他们联系安置住房,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

有的贫困户和空巢老人家中没有壮劳力,刘兆明放弃周末和节假日,无偿组织车辆和人员帮他们搬家。

风里来,雨里去。刘兆明的辛苦付出不仅打开了群众的“心结”,也拆除了干群之间的“隔心墙”。在这两地,曾经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刘兆明的带领下均按时保质完成,没有出现一例信访事件。

……

秀美乡村入画来,古饶镇那个曾经的偏僻之地、落后之隅,张起了“生态古饶”的旗帜,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继续扬帆远航。

一座座塔吊矗立在安徽(淮北)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内,一辆辆工程车来回穿梭,一个个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建设。传统经济强镇——韩村镇,在这个春天又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如今,远在上海躺在病床上的刘兆明,依然牵挂着那片土地,那方百姓。

因为难以舍弃心中的梦想,

因为心中装着春天,

因为心中有忠诚……

来源:淮北日报

觉得有用别忘了点“在看”!

【时代先锋】实干写忠诚——记濉溪县韩村镇党委书记刘兆明扫黑除恶、净化社会、构建和谐、创建平安

-END-

编辑:蛋蛋 校稿:雯雯审核:荠菜

【时代先锋】实干写忠诚——记濉溪县韩村镇党委书记刘兆明

濉溪警方:有料,有趣,有温度!

微信ID:suixi110长按二维码关注濉溪警方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