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养殖暖棚(唤醒198座“沉睡”的暖棚)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天祝县松山镇鞍子山村地处松山盆地边缘,地理条件差,贫困人口多,贫困户占到全村总户数的65%以上,是全县贫困面最大的村子。

过去两年,为改变贫困面貌,鞍子山村不仅通过引入金强河水实现农作物的有效灌溉,还通过就地收缩安置和异地安置实现了整村扶贫搬迁。

为使搬迁的村民有产业、能致富,政府统一修建了198座养殖暖棚。然而,过去两年间,这198座养殖暖棚一直处于“沉睡”状态。究其根源,是2015年羊肉价格大幅下跌严重挫伤了村民的养殖积极性,一时间,养殖暖棚成了“摆设”。

在距离村子大约一公里的地方,记者见到了这些“沉睡”的暖棚。让记者颇感意外的是,暖棚现场水电设备齐全,正在进行改造施工。施工人员介绍,这些暖棚将在今年年底改种香菇。

村民俞树德是一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告诉记者,暖棚的巨变源于村两委班子的带动。“2015年原村支书辞职后,鞍子山村两委班子一直不健全,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他说,自今年1月选举出新的两委班子后,情况大有改观。

在村委会,记者见到了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王汝云。“新官”上任,王汝云倍感责任重大。

“我们这里穷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富民产业。如果自身不努力,脱贫致富的愿望就会落空。”王汝云解释。

鞍子山村共有耕地9000多亩,大多种植小麦、豌豆等传统作物,缺乏有效的脱贫手段。为此,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紧锣密鼓研究脱贫办法。

“1月份,我们召开由村两委班子和10户村民代表参加的脱贫攻坚会议,大家想办法、出主意,最后把落脚点放到了闲置的暖棚上。”他说,由于当时距离鞍子山村不远的地方成功种植香菇,所以有人提议把闲置的养殖暖棚“转型”成种植暖棚,发展香菇产业。

“我们组织贫困户实地参观香菇种植暖棚,详细了解种植难度和收购流程。根据邻村经验,去年香菇收购价最低一斤4.4元,一座暖棚一年收入3万至4万元不成问题。而且我们实行‘公司+农户’的做法,菌棒全部由收购企业培育提供,他们负责技术指导和收购。”王汝云说,每座暖棚的改造成本1.5万元,镇政府补助1万元,贫困户自筹1000元,剩下的4000元由企业负担。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分配暖棚,没想到,198座暖棚被“一抢而空”。

俞树德接过话茬说:“党员干部带头组织带着大家干,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高了,有的贫困户甚至要求申请20座暖棚。”

村民马贵良也申请了一座暖棚。“看着别人家的香菇长势那么好,我打心眼儿里期盼我家的暖棚也能早点种植。只要踏踏实实种,脱贫肯定没问题。”他说。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靠党员干部靠前干、带着干。我们建立‘支部书记+小组长+户长+农户’的网格化卫生管理体系,推行‘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主体生产模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贫困户心里有底、管理有方、脱贫有望。”王汝云说。

采访快结束时,王汝云带记者参观了村里准备种植藜麦的耕地、扶持留守妇女创业的“红绣坊”。他信心满怀地说:“来年,我们还要组织村民种植马鞭草,发展乡村旅游,力争早日彻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记者 伏润之)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