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越南生蚝养殖(内销火爆,缘何难走出国门?项目用地、用海难题成优质牡蛎种苗出口“拦路虎”)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内销火爆,缘何难走出国门?项目用地、用海难题成优质牡蛎种苗出口“拦路虎”

李博廷(左二)和前来带苗的养殖户查看附壳牡蛎苗种生长情况。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红梅

海洋种业是海水养殖的上游产业,有好的种苗才能养出好的产品。近期,黄渤海水温上升,正是牡蛎播种放苗的好时节。

半岛记者了解到,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三倍体牡蛎苗种,具有生长快、个头大等优势,今年订单已经突破10亿片,销量4年涨了24倍,已经在国内牡蛎主产区实现全覆盖。2020年,三倍体牡蛎总产值达到120亿元。

海洋种业是“总部经济”,科研成果转化要瞄准全球市场。一些东南亚国家对三倍体牡蛎苗种的需求量很大,而且报价比国内要高。然而,由于存在用地、用海难题,前沿海洋种业的国外业务发展受阻,“因为没有自己的基地,无法取得苗种出口资质。”

■优势

这种海蛎子一年四季都肥

牡蛎,俗称海蛎子、生蚝,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沿海渔民和消费市场喜欢,是世界第一大养殖贝类。近年来,以“生蚝”为主题的各类餐饮店和网红美食不断涌现,打开了牡蛎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

传统的二倍体牡蛎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攀升,逐渐呈现个体小型化、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等现象,养殖效益逐年下降。而且,二倍体牡蛎的繁殖能力、滤食能力都很强,在夏季繁殖期大量排卵后,因过于消廋而无法上市,甚至体质变弱容易死亡,还会对海域造成污染。

针对牡蛎产业存在的上述问题,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突破贝类遗传育种关键技术,用四倍体牡蛎和二倍体牡蛎杂交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并实现苗种规模化、产业化供应,填补了国内高端生蚝自主品种的空白。

“三倍体牡蛎比二倍体牡蛎多了一套染色体,最突出的特点是性腺大大退化、不能繁殖,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等优势,增产达50%以上,价格也更高。”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希瑞表示,三倍体牡蛎全年都可以上市销售,弥补了二倍体牡蛎夏季不能上市的缺陷。

凭借这些优良特性,三倍体牡蛎养殖遍布山东、辽宁、河北、福建、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实现了牡蛎主产区全覆盖,深受养殖户、餐饮酒店和消费者喜爱,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夏季上市的优质生蚝,大部分是三倍体牡蛎。”

针对南北方不同的养殖环境,青岛前沿海洋种业经过多年研发测试,推出适合北方养殖的三倍体太平洋牡蛎和适合南方养殖的三倍体葡萄牙牡蛎,形成巨大的技术和种贝产能储备。

“北方牡蛎养殖中,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的占比已经达到70%。南方市场在牡蛎养殖中占比很高,未来是公司业务拓展的重点。”郭希瑞告诉记者,三倍体牡蛎产业发展空间很大,青岛前沿海洋种业70%以上的员工都在科研一线,年研发投入在千万元以上。

■受宠

销量4年涨了24倍

“后疫情时代,我们与苗种企业、养殖企业共度难关,今年的三倍体牡蛎苗种价格由0.35元/片调整为0.25元/片。”郭希瑞透露,青岛前沿海洋今年的三倍体牡蛎苗种订单已经突破10亿片,与2017年的4000万片相比,销量4年时间涨了24倍。

今年的10亿片苗种订单,分布在山东、辽宁、福建的48家苗种扩繁基地,以保证有序供应。

在位于烟台莱州的青岛前沿海洋种业第一苗种扩繁基地,露天的养殖池里漂浮着五颜六色的浮球,球下面吊着一串串扇贝壳,壳上附着了一些针眼大小的三倍体牡蛎苗,看上去像一个个“小黑点”。

来自威海荣成等地的养殖业户将厢式冷藏车停靠在养殖池边上,等待工人们将牡蛎苗从水里捞出来,装进大编织袋,然后用传送带运上车。

“养殖池里大约有5万个浮球,每个浮球能吊2000片扇贝壳,每片平均能附着30多只牡蛎苗。”该基地负责人李博廷透露,今年扩繁的三倍体牡蛎苗将近1亿片,按照0.25元/片的价格计算,一个浮球吊养的牡蛎苗就能卖500元,苗种总产值接近2500万元。

据介绍,自4月28日开始按订单确定的规格标准交付苗种以来,除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外,该苗种扩繁基地每天能交付500万至700万片三倍体牡蛎苗,预计持续40天左右。

“目前,我们还在陆续接到苗种订单,技术人员日夜加班进行繁育生产,尽可能满足市场需求。”郭希瑞说,三倍体牡蛎苗种订单需求倍增,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快速发展。仅2020年,三倍体牡蛎总产值就达到120亿元,带动数百万人员就业,在中培企业、育肥养殖业户、市场消费端赢得良好口碑。

■尴尬

用地用海“卡脖子”

发展种业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打好种业翻身仗”被写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海洋种业是建设“蓝色粮仓”,确保主要水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

青岛海洋资源优势明显,海洋科研力量也很强大,发展海洋种业具有人才和技术优势。藻、虾、贝、鱼、参……我国海水养殖5次浪潮的主导品种,都是在青岛研发的。

不过,近年来,青岛海洋种业发展力度相对不足,海洋科研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出现海洋种业人才流失等问题。此外,在海洋种业市场化运作方面,严格意义上的种业公司寥寥,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整体上处于“有种无业”的失衡状态。

近几年,青岛沿海地区进行大面积环境整治,一些大型水产企业被清理,导致驻青科研团队难以找到合适的水产苗种中试基地。无奈之下,一些科研团队出走海南、河北及省内其他城市,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

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成立5年来,一直存在项目用地、用海的难题,位于崂山区的养殖场直到现在还是租赁的。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生物遗传育种中心,也因用地问题一直不能落地。

“我们原计划在现有场区建育种中心,但是由于土地政策限制,不具备条件。和即墨区政府签了几次投资意向,也是推动不了。”郭希瑞说,这严重影响了前沿海洋种业研发进度和国外业务发展。

海洋种业是“总部经济”,科研成果转化要瞄准全球市场。韩国、日本、新西兰、越南、泰国等国家对三倍体牡蛎苗种及技术的需求量很大,而且报价比内销价格要高。前沿海洋种业也在积极开拓国外业务,但遗憾的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基地,现有的养殖场面积达不到海关要求,无法获得出境水生动物检验检疫注册登记。”

无独有偶,青岛西海岸新区一家刺参苗种企业要创建国家级良种场,也因用地、用海问题受阻。

郭希瑞建议,在海洋种业“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方面,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品种为重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企合作。“让企业有更多机会作为中坚力量,牵头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攻关任务,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推进青岛种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在政策方面,郭希瑞期待,有关部门能尽快开展“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加大对种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对重点企业予以用海用地政策倾斜、涉海专业人才支撑,培育壮大有优势品种的领军企业。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