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福建肉牛养殖场(带乡亲一起致富的“放牛郎”——记南宁邕宁区那楼镇大朗肉牛养殖基地负责人黄廷放)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走进广西南宁邕宁区那楼镇那旺村的大朗肉牛养殖基地,只见连绵不断的土坡上长满了一人多高的牧草,一位养牛人正在坡顶的牛棚里查看肉牛的情况。他叫黄廷放,是基地的负责人,也是带领村民致富的“放牛郎”。

现年45岁的黄廷放是土生土长的那楼镇人,当年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幼年时家境贫寒,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有所成,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而黄廷放大学毕业后工资也比较微薄,随着家中负担加重,他毅然辞职,下海经商。在凭借勤劳实干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后,黄廷放于2005年回到南宁创业。

回到家乡,黄廷放发现,2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村里落后的生产方式并未发生改变,村民依旧没有富裕起来。2013年6月,经过多方考察,黄廷放拿出全部积蓄在家乡建起了大朗肉牛养殖基地。2015年,他又牵头成立了大朗农牧发展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规模化养牛,每天牧草的需求量就有七八吨,有效带动了周边村屯的牧草种植。但牧草种植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以前,基地的草料基本要在其他地市购买,成本高不说,还经常断货。黄廷放便在村里四处动员村民种植草料。由于曾被客商蒙骗导致农产品滞销,村民们有了戒心,动员难度很大。黄廷放便从贫困户入手,与他们签订收购协议,并免费赠送草料种子,终于与10户农户达成了合作。4个月后,牧草丰收,基地以350元/吨的价格收购。种植牧草的收入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3倍,激发了农户们的种植热情。2017年,签约种植牧草的农户达到60户。

2018年,周边村屯共有160多户农户种植牧草供大朗肉牛养殖基使用,其中贫困户近40户,全年共为村民增加收入70多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如今,基地的草料80%以上都是就地供给。

以前村民们种植玉米、花生收割后,玉米杆和花生藤都被焚烧,现在则可以卖给基地当做饲料。变废为宝,村民也有了额外的收入。

黄廷放还在大朗肉牛养殖基地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研发新型草料。团队创新牧草发酵技术,利用五种不同的草料配比混合后进行发酵。这样发酵后的草料,吸收率可提高20%。目前,这项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

大朗肉牛养殖基地还成为了邕宁区最大的优质杂交肉牛繁殖基地,并被广西畜牧研究所品改站选定为南宁市首个“母牛双胞胎繁殖”示范场。专业的养殖技术,使出产的肉牛品质受到市场肯定。近几年来,基地以订单+互联网销售的模式,将肉牛大量销往福建、广东等地的高端市场,销售供不应求。

近期,黄廷放正在积极解决资金周转和土地使用的问题,计划在距离不远的河浪村也建起一个基地,带动周边更多的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大朗肉牛养殖基地已发展成为邕宁区最大的肉牛养殖场,占地230多亩,牛棚占地6500多平方米,存栏肉牛560多头。在基地会议室的墙上,挂满了广西畜禽现代化生态养殖场四星级、邕宁区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邕宁区就业扶贫车间等各种牌匾。这些都是对黄廷放成绩的肯定,而他却谦虚地说:“农村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只有产业发展好了才能彻底铲除贫困。我也只是尽自己所能,发展了家乡的产业而已。”

通讯员 覃捷 记者 陈自林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