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中山养殖工人招聘(「绿色养殖」中山绿笙源:脆肉罗非成为新晋“网红”)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绿色养殖」中山绿笙源:脆肉罗非成为新晋“网红”

▲ 脆肉罗非


塘头价4元/斤的普通罗非鱼,用特殊功能性饲料投喂三个月左右,可以达到“脆化”效果,身价飙升至11.5元/斤!“被大家贴上价低标签的罗非鱼,经过‘脆化’这一道品质改良工序后,成功实现了‘逆袭’,在价格上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广东省中山市绿笙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洪说。


在试验养殖脆肉罗非鱼的过程中,李广洪前后摸索了两年多,投入了几百万元,最后成功自主研发出饲料配方,脆肉罗非鱼销路上也获得成功,产品上市以来供不应求,“变身”饮食界新“网红”。


投身脆肉罗非养殖


中山市东升镇是中国脆肉鲩之乡,脆肉鲩养殖已成为当地一个重要农业产业。李广洪谈到,脆肉罗非的灵感来自于脆肉鲩。他很早之前就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饲料公司,需要经常与养殖户打交道,这让他颇为熟悉养殖业,尤其熟悉流通渠道。


「绿色养殖」中山绿笙源:脆肉罗非成为新晋“网红”

▲ 李广洪


“罗非鱼养殖基数大,脆化原料鱼供应充足,而且普通罗非鱼塘头价便宜,脆化后能有不错的溢价空间,加上罗非鱼肉质鲜且嫩、没有肌间刺。如果能改良,肯定能受到市场欢迎。”抱着这样想法的李广洪,于2016年10月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中山养殖重镇——黄圃镇合伙创立了中山市绿笙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他的养殖生涯。


2017年,在三江环绕的中山市黄圃镇兆丰村,李广洪建设了250亩养殖基地,由6个人组成的创业团队开始了规模化养殖的探索,屡败屡试,愈挫愈勇。目前,该公司自养基地已达430亩,还与周边农户合作养殖1000亩,公司有30多名员工。


寻找罗非脆化秘诀


2019年9月,记者在养殖基地见到李广洪时,他正惬意地巡查着鱼塘情况。而在两年前,他还在为“为何老是死鱼”伤脑筋。


脆肉罗非是怎样炼成的?罗非鱼首先通过蚕豆或脆化饲料喂养。然而,罗非鱼消化系统较弱,肠壁薄,不少人参不透脆化技术,在投喂蚕豆30天左右便开始出现大量死鱼。“之前珠海、中山东升也有人尝试过脆化罗非鱼养殖,不过都以失败告终。”


最开始,李广洪沿用脆肉鲩的养殖方式,将蚕豆泡水发酵后投喂,效果很不理想。即使是打碎了蚕豆拌饲料投喂,罗非鱼还是避免不了30天左右死亡。据李广洪介绍,他参股的饲料厂也开始专门研究脆肉罗非鱼的饲料。


该公司研发的新饲料是4个月为1周期,如果罗非鱼能从1公斤顺利长到2公斤,就意味着脆肉罗非鱼可以上市。然而,现实给李广洪浇了一桶冷水。2016至2017年间,绿笙源养殖基地经历了数次大批量死鱼。“有一塘鱼一次性死亡2.5万公斤,天天捞死鱼,手上的臭味一个星期都不能消退。”跟着养鱼的工人也走了一批又一批。初步估计,从2016年至2018年间,绿笙源公司共亏损300多万元,饲料配方修改5~6次。


面对投入了心血却损失惨重的情况,李广洪不断反思。每次新饲料研发出来,他们的团队细心记录鱼塘里脆肉罗非鱼的存活率。脆肉罗非鱼的驯化损耗从最初的50%逐步下降至10%,2018年7、8月份,他惊喜地发现损耗已经控制在了5%以内,才开始大规模养殖。“当时整个团队都非常兴奋,多年的坚持没有白费。”李广洪兴奋地说。


从屡败屡试到成功自主研发出饲料配方,李广洪的绿笙源公司实现了脆肉罗非饲料生产、养殖、销售为一体,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规模化养殖脆肉罗非鱼的企业。


「绿色养殖」中山绿笙源:脆肉罗非成为新晋“网红”


不断优化技术


突破了脆化罗非鱼脆化技术,还要解决泥腥味问题。“公司一般只收购精养或鱼虾混养的罗非鱼,基地每10天换一次水提高鱼肉品质,并在饲料配方中针对性添加具有‘去腥、去泥味’效果的中草药。”李广洪说,脆化后的罗非鱼才能实现肉质弹牙,味道鲜美,久煮不碎。


“一般养到2斤半开始脆化养殖,平常约需要3个月时间,而在冬天要4个月。”如今,李广洪的公司已经形成罗非鱼脆化的一些经验性操作。在他看来,脆肉罗非鱼,预防病害至关重要,因此在脆化前,他会先用中草药给罗非鱼调节肠胃。据他总结,用中草药、投料、调水是脆肉罗非鱼养殖的三环节。一旦这三个环节掌握好了,一般就能养出质量稳定的脆肉罗非鱼。


脆肉罗非供不应求


脆肉罗非在普通罗非鱼的基础上改善了鱼的肉质和口感,性价比高,有较大的利润。绿笙源公司为脆肉罗非鱼注册了“翠桂妃”商标,凭借着此前从事水产流通的经历,李广洪迅速打开了销路。


2019年初,由于该公司养殖的脆肉罗非鱼供不应求,在黄圃镇农业与农村工作局的协调下,采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带动黄圃镇的养殖户大量养殖脆肉罗非鱼,加盟养殖的面积达到1000亩。


据他介绍,目前脆肉罗非鱼主要有两个消费渠道,一是家庭、酒店等活鲜市场,需要规格大一点的鱼,1.5~2公斤规格的鱼较为受欢迎,这也是当前主要的消费渠道。另一个渠道是进加工厂加工成鱼片,1~1.25公斤的鱼较为合适,该渠道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据李广洪预估,今年大概有17.5万公斤鱼流通到鲜活市场,还有5~10万公斤被加工成脆肉罗非鱼片。


肉质改良后的罗非鱼可开发的菜品非常多。比如,酸菜鱼、水煮鱼、火锅等。李广洪称,脆肉罗非鱼在成本、口感、菜品开发等方面都很有优势,这部分市场一经打开,“钱途”不可估量。目前脆肉罗非鱼在珠三角市场供不应求,北方市场也表现出非常高的兴趣,明年还将在全国市场进行推广。


来源:《海洋与渔业》杂志

记者::廖静 通讯员:罗勇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