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板鸭养殖(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9|点击次数:

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百姓;一种味道,传承着数代技艺。有人说,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是被泉水浇灌的地方,十大泉眼分别分布在清流镇的各个角落,水草丰富。勤劳聪慧的清流人,便因地制宜,制作出清流板鸭这道特色美食,流传百年仍吸引四方食客慕名而来。

出生并生长在清流镇的王忠述,从小在清流板鸭的香味中长大,成年后他便开始学习板鸭制作技术,创立了当地的“网红美食店”。近些年,他致力于将这项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美食发扬光大,成功申请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认识到、了解到、尝到自己家乡的味道。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初六复工那天,王忠述的农家乐里又重新热闹了起来。像往常一样,大多数食客,都是冲着这里的招牌菜,清流板鸭来的。王忠述从壁炉上取下一早就准备好的板鸭,起起落落一番刀光剑影之后,一只油亮肥美的鸭子便被装盘上桌,吃起来皮脆肉嫩,肥而不腻,咸淡适宜。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一般情况下,这个小型的农家乐一天可以接待80人。因为纯手工制作,耗时耗力,现在每天限量50余只鸭子。王忠述说,为了保证板鸭的品质和味道,这已经是目前最大的制作量,即便已经完全掌握了清流板鸭的制作技法,也得要5点左右就起床准备。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作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流板鸭腌卤制作技艺的传承人,王忠述从1994年底便拜师于清流板鸭第二代传人阙道勋的门下,学起了板鸭制作的手艺。“小时候父母亲就在镇上的板鸭店里负责杀鸭子,后来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就想着拜师学艺,掌握一门让自己安身立命的技艺。”没想到,王忠述这一做,就是26年。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板鸭这一美食在清流传承已久。有资料记载,清流镇建镇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那时候便有了腌制家禽的技艺。“以前的人将战死的马腌制储存为军粮,这种技艺传到民间后就用于腌制鸡和鸭等家禽,清流镇当地泉水较多,适合鸭子的生长,尤其是‘川麻鸭’最为著名,就发展出了我们的清流板鸭,也有数百年了。”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舌尖上的中国》中说:一个成功的厨师,并不只依赖青春,更仰仗厚重的经验。这句话放在王忠述身上同样适用。

清流板鸭的制作过程包括退毛、腌制、晾晒、熏烤、造色、配料6个大步骤,每一步都要纯手工制作,有独特的讲究,能坚持下来并不容易。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光是板鸭熏烤这一个步骤就很考验耐心,要用晒干的谷草打底,加锯木面、花生壳等点燃熏制,才能让鸭子有木头烟熏的香气。这个过程火不能太大,要随时观察火候。”王忠述说,由于以前在熏烤过程中没有什么防护条件,被烟呛到头疼,患上咽喉炎等呼吸道疾病都是很正常的。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此外,在卤制前需要加入20余种天然香料进行配料,比例稍有疏忽,就会导致鸭子变质。下鸭子也有讲究,先下颈部,后下腿部,大火烧开,再改小火焖卤,把味道直接焖进肉里。“厨师这一行很辛苦,要自己动手动脑去钻研,在过程中积累经验,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不多。”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近几年,清流板鸭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市场却在变得良莠不齐。王忠述说,“清流板鸭的美味基础便在鸭子上,我们必须选用纯粮食自然喂养,在水塘中散养至三个月的正宗‘川麻鸭’。但因为这种鸭子生长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利润较低,越来越多的人用一个月的饲料鸭代替,消费者很难做区分,但其实味道是不正宗的。”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于是,王忠述自己出资找专人合作喂养鸭子,保证传统美食的原材料品质和味道,“清流板鸭是我们清流几百年的美食记忆,所以我作为从业者一定要讲究人品,用好食材,一丝不苟地把每道工序做到位,做出好味道,才能保护我们的手艺。”2012年,王忠述着手将清流板鸭申报为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4年拿到授牌,他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清流板鸭。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现在,王忠述依然和自己的儿子、侄儿一起,每天坚持做清流板鸭,基本上每个步骤都亲力亲为。也在尝试采用现代化的冷藏保鲜技术,让远方的客人能吃到家乡的美味。

他说,希望家人能继续将清流板鸭的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多教徒弟,也能带动地方的父老乡亲把养殖搞起来,让清流板鸭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也保存住这座城市的文化与记忆。

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脆肉嫩的清流板鸭


非遗&非遗传人小科普

清流板鸭:

清流板鸭最早起源于北宋年间,在民间流传甚广。清流镇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鸭子的生长,当地的板鸭也十分出名。2014年,被授为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被成都市政府授予“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列入成都市传统文化保护品牌。

王忠述: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流板鸭腌卤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从1994年开始正式拜师学习制作清流板鸭至今,从事制作清流板鸭已有20余年。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