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农民夜校培训养殖(百名记者进百村|蒙子桥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乐了村民活了乡村相关新闻)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9|点击次数:

来源:遂宁日报-遂宁新闻网

百名记者进百村|蒙子桥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乐了村民活了乡村相关新闻

3月12日《遂宁日报》06版截图

【村名片】

蒙子桥村位于大英县蓬莱镇西南,距离大英县城约10公里,由原柏岭村、五谋村、凤桥村合并而成。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蒙子桥村抢抓脱贫攻坚政策机遇,以实施“六化强基”工程为抓手,突出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办好农民夜校、实践基地、网络教学、道德讲堂、法治教育“五大课堂”,坚持扶贫先扶志理念,大力推进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发展产业、强化治理、精准扶贫“五大举措”,开展“四好村”、文明户、个人标兵、先锋党员、致富能手“五创行动”,形成了支部引领、项目带动、党员示范、群众跟进的良好局面。

【大事记】

●2014年,原柏岭村、五谋村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

●2016年,原五谋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万元。

●2017年,原柏岭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万元。

●2018年,原柏岭村被评为省级“四好村”。

●2019年,原柏岭村、五谋村、凤桥村合并为蒙子桥村。

●2019年,蒙子桥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百名记者进百村|蒙子桥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乐了村民活了乡村相关新闻

油菜花环绕的蒙子桥村一角

【乡村振兴路】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记者驾车来到大英县蓬莱镇蒙子桥村村委会,远远就听到了极富动感的舞曲,走近一看,二十多名乡村妇女正在村委会的文化活动广场悠闲地跳着广场舞。而与其一路相隔的文化长廊里,几位村民正坐在休闲长椅上观看广场舞。

乡村里的广场舞

既健身还提精气神

“这些嬢嬢都是我们村舞蹈队的成员,平时只要不农忙都在这里跳舞。”说起村里老百姓的娱乐生活,蒙子桥村第一书记高平满脸笑容。

“成立舞蹈队之前,村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农闲时,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高平告诉记者,考虑到村民以前有跳舞的习俗,2017年,依托村文化活动广场,蒙子桥村成立了以退休教师唐先雄为牵头人的老年协会和村舞蹈队,发动全村的老年人参与进来。“村里给舞蹈队买了衣服、化妆品、音响设备,还配备了经费。”

村民廖珍英是蒙子桥村舞蹈队的队长,说起村里的舞蹈队,廖珍英赞不绝口。

“2017年舞蹈队刚成立的时候,我就在里面跳舞了。”廖珍英告诉记者,舞蹈队成立之初只有两三个人,如今已有30余人。“大家没事就在抖音等平台上学习舞蹈,现在我们舞蹈队都会20多种舞蹈了。”

跳舞不仅娱乐自己,也为村民带来了欢声笑语。来跳舞与观舞的村民,让这个文化活动广场热闹纷呈。

“平日里,村民们家里办事也会邀请舞蹈队去跳舞。”高平说,村里也为舞蹈队队员提供舞蹈服装20余套,组织队伍定期表演节目。“跳舞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大家随时都会自发组织起来跳舞健身。”

舞蹈队宣传文明新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全村老百姓的笑容多了起来,脱贫攻坚的精气神进一步凝聚,在群众心中党支部的形象也树立了起来。

百名记者进百村|蒙子桥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乐了村民活了乡村相关新闻

村民在农家书屋阅读

农家书屋+农民夜校

既学技术还长知识

除了跳广场舞,村民们还常去农家书屋看书“充电”。33岁的村民陈小丽就是农家书屋的常客。

“经常过来看看种植养殖方面的书籍,给自己充充电。”陈小丽告诉记者,自己在家里种了几亩地,平日里就会来书屋看书,学习种植养殖方面的新技术。

在蒙子桥村像陈小丽这样来书屋“充电”、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的村民还有很多。

除了村民自主学习,村里还开办农民夜校,选择傍晚、下雨天、农闲等时间对村民集中培训,同时还采取送课到家、分组组织村民在家门口学习等方式,很好地解决了村民在生产和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实现了宣传教育全覆盖、政策知识全知晓,在脱贫奔康的路上,确保“一个都不落下”。

文化活动广场、图书阅览室、群众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等设施的建设,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今,一提起蒙子桥村有“文化味”的生活,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创业致富经】

养猪大户杨廷银

带动乡邻一起致富

在大英县蓬莱镇蒙子桥村,说起脱贫户杨廷银,很多村民都赞不绝口。2014年,杨廷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是,不甘心一辈子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杨廷银,用辛勤和汗水改变了自己及家庭的命运。

“我们村地处丘陵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比如玉米、红薯等,这些都是喂猪的好饲料。”杨廷银说,养殖母猪,是自己摆脱贫困的第一步。“当时我就积极参加了政府关于生猪养殖的技术培训,掌握了相关技术,加入了村里的红林腊肉扶贫车间,开启了自己的养猪生涯。”

2014年以后,生猪市场价格低迷,村民纷纷缩小养殖规模,但杨廷银反其道而行之,别人笑他不懂行情,但他坚信市场低迷只是暂时的,即便市场长时间不回暖,也不过多付出一些劳力。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我终于迎来了生猪市场的春天,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杨廷银说,到2019年底,他的猪场就有能繁母猪5头,育肥猪60头。

在自己的产业稳步发展后,杨廷银并未固步自封,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富不算富,必须在自己富的同时,带动和帮助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共同发展。”因此,他将在村农民夜校和养殖技术专业培训课上学到的养殖知识结合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简便易学的养猪技术,在圈舍、在家里随时随地向其他村民传授养殖知识、各种常见病防治技术,向村民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引导村民积极发展养殖业。

而通过杨廷银对群众的正确引导,2020年蒙子桥村新增养生猪大户5户,带动了各家各户积极发展产业,目前该村生猪养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杨廷银已成了全村养殖业的致富带头人,农户有什么问题都愿向他请教,而他也总是毫不保留地教会别人。

【百姓幸福事】

驻村工作队队员变身“卖货郎”

将农产品搬上城里人的餐桌

在蒙子桥村,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有个特殊的称号——“卖货郎”。

百名记者进百村|蒙子桥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乐了村民活了乡村相关新闻

唐冰星帮村民卖鸡蛋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蒙子桥村村民鸡蛋等农产品滞销。为了解决群众销售难题,该村驻村工作队化身“卖货郎”,有效解决了村民农产品销售难、城里人购买“土货”难的问题,进一步增添了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的信心和决心。

“当时,我们通过入户了解,统计出全村养殖小家禽数量5000余只,禽蛋每周产2000余枚。”驻村工作队队员唐冰星告诉记者,在了解到贫困群众农产品出现滞销的情况后,驻村工作队立即行动,深入每户村民家中,对全村种植养殖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并按照鸡、鸭、蛋、粉条等类别逐户登记造册,完善农户联系方式,制定产品预售时间,建立农产品台账。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还确定每周一和周五为农产品收购日,由驻村工作队队员对农产品进行集中收购,统一包装,代为售卖。建立农产品实名制度,所有农产品均标注有农户姓名、售卖时间,督促村民诚信经营,售卖真正的“土货”,确保农产品品质过硬,有口皆碑。

在驻村工作队队员的朋友圈里,总能看到他们发布的售卖农产品的“广告”。

“我们通过发朋友圈、联系帮扶单位、机关食堂等,全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对代卖的农产品进行销售。”唐冰星介绍说,通过多方联系拓展销路,有效解决了群众农产品滞销难题。“我们推行农产品实名认证,驻村工作队也积极督促村民诚信经营,售卖真正的‘土货’,保证了品质。”

2020年,蒙子桥村驻村工作队累计销售农产品价值6万余元。目前,村里土鸡蛋、鸭蛋、土鸡、土鸭等货源已供不应求,村两委已通过免费发放鸡苗给贫困户养殖、承诺保底收购引导村民增栏补栏,扩大养殖规模,保障市场供应,增加经济收入。

【驻村帮扶记】

蒙子桥村第一书记高平

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上行囊去哪里。”这是他的座右铭。“既然当了书记,就要一心一意做点实事。”这是他的蒙子桥村初心。“村上的难事要当成自家的难事。”这是他的担当。“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他的奋斗目标……他就是蓬莱镇蒙子桥村(原柏岭村)第一书记高平。

自2016年2月从大英县委组织部派驻到大英县蓬莱镇蒙子桥村(原柏岭村)任第一书记以来,高平始终怀揣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让昔日贫穷落后的贫困村变成了“产业有龙头、公路组组通、增收项目家家有”的示范村。

贫困村要致富,没有产业“输血”是万万不行的。初到蒙子桥村(原柏岭村)的高平就遭遇了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村里没有支柱产业。

为了让蒙子桥村(原柏岭村)早日脱贫奔康,高平带领全村通过“党员+贫困户”示范致富、“合作社+农户”共享致富、“支部+带头人”引领致富“三条腿”走路,综合运用长短结合、种养结合的产业规划,建起了致富增收的村集体产业。2017年,在“党员+贫困户”示范致富的带动下,贫困户杨廷银养殖生猪年收入5万元以上,尝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参与到产业发展中的农户年均增收达6000余元;村集体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全村实现村集体收入超3万元。不仅如此,该村还于2017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不松劲,我们要牢牢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机遇,把蒙子桥村(原柏岭村)建设得更好,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2018年,本有轮换资格的高平选择继续留在蒙子桥村(原柏岭村)。消息一传开,村两委乐了、群众乐了,纷纷表示有了高书记做奔康路上的“主心骨”,他们更有信心了。2020年,蒙子桥村(原柏岭村)村集体经济收入4.78万元。

【记者手记】

扶贫既要富口袋

也要富脑袋

扶贫不光是富口袋,不是简单地提高生活水平、多赚几个钱,还要富脑袋,要增加精神文化等有效供给。而随着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蒙子桥村村活动室的墙上,有着这样一句话:“农忙时我们用心耕作,农闲时我们快乐生活。”为了让村民们实现快乐生活,蒙子桥村将抓好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摆在重要位置,通过组建舞蹈队、建立农村书屋、开办农民夜校等方式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蒙子桥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跳舞、看书成为广大村民的一项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村民在茶余饭后,既能学习知识,还能锻炼身体,更能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全媒体记者 范晶 文/图)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