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连云港海产养殖楠竹(福鼎市沙埕镇:科技做支撑 增收动力足)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9|点击次数:

福鼎市沙埕镇打破传统模式,实施玻璃钢撑杆紫菜养殖,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科技做支撑 增收动力足

东南网11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蔡雪玲 林蓉)初冬的福鼎市沙埕港寒意渐浓,眺望敏灶湾海域,蓝白橘相间的玻璃钢撑杆之间,接连成片的紫菜网犹如钢琴键,随着海浪起伏,奏响了美妙的丰收乐曲。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今年沙埕镇党委组织各村干部、养殖户前往苍南洞头、连云港等地实地考察玻璃钢撑杆紫菜养殖,邀请海洋与渔业部门进行指导,充分认证了养殖的可行性。沙埕镇8个村依托海洋资源优势,打破传统模式,在敏灶湾海域实施玻璃钢撑杆紫菜养殖约4000亩,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走出一条产业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乡村振兴新路子。”福鼎市沙埕镇党委书记蔡清浙说。

向科技养殖生态养殖转型

天色刚亮,海上已是人声鼎沸,村民们驾驶着紫菜收割船在“海上农场”穿梭。码头上,养殖户将一捆捆紫菜用吊机装上码头,运往各加工厂烘干。

敏灶湾海域位于沙埕镇下片,是福鼎紫菜养殖的主要区域,紫菜养殖涉及黄岐、交椅坪、后岙、川石、敏灶、王谷、大白鹭、水岙等8个村,渔民过着“靠海吃海”的日子。

“紫菜养殖是敏灶湾各村的传统产业,市场需求大,但由于养殖上杂乱无序,养殖设施缺陷突出,去年紫菜养殖几乎颗粒无收。”蔡清浙说,镇里组织下片8个村以党支部为引领,联村共建,实施玻璃钢撑杆紫菜养殖,促进传统养殖向科技养殖、生态养殖转型。

“实施玻璃钢撑杆紫菜养殖,加上科学规划布局,水质变好,紫菜生长快,今年敏灶湾海域的紫菜产量、质量较以往均创历史新高。以往毛竹撑杆紫菜养殖最高亩产量是300公斤左右,头水紫菜采收需要52天;玻璃钢撑杆紫菜养殖最高亩产量已达800多公斤,头水紫菜采收结束仅花了37天。”沙埕镇黄岐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府介绍,相比毛竹,玻璃钢材质具有韧性好、耐腐蚀性强、寿命长、抗风浪能力强等优点。以往养殖户采用毛竹撑杆紫菜养殖每亩投入成本约为900元,且毛竹使用年限一般为1年,成本高,需要大量的劳力投入,让年龄较大的养殖户在体力上犯了难。玻璃钢撑杆紫菜养殖每亩租金是1100元,较毛竹重量轻,劳动强度降低,使用年限长于毛竹,可达到10年以上,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和减少劳力投入。

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现在船只配有紫菜收割机,只需要两个人就能完成采收。今秋改为玻璃钢撑杆养殖后,我投了40多亩紫菜,今天收割17亩,每亩近500公斤,而且紫菜质地好,销量很好。”刚从紫菜收割船上岸的黄岐村养殖户林益茂说。

蔡清浙说,今年全镇实施玻璃纤维撑杆紫菜养殖约4000亩海域,投入资金约3000万元。在上级“富村贷”政策支持下,由市政府贴息,每个村向信用社申请贷款各300万元,共2400万元,保证了敏灶湾玻璃纤维撑杆紫菜养殖项目顺利实施。同时,积极争取农业、海洋等部门补助,最高每亩可补助2500元,极大节省了成本投入。

有了资金支持,黄岐等8个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抱团成立“紫菜养殖联合体”,海洋与渔业局给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放水域滩涂养殖证,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租赁。刘国府算了一下经济账,玻璃钢撑杆紫菜养殖每亩投入成本约7500元,每年每亩平均收取租金135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加67万元左右,养殖户人均年增收大约20万元,有力促进集体增实力、群众增收益、产业增效益,实现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推进绿色发展

敏灶湾是东海一角,沙滩、海湾、渔村等特色资源丰富。然而长久以来,敏灶湾紫菜养殖盲目扩张,无度无序无质养殖问题愈加突出,且使用毛竹传统养殖设施抗风浪能力差、使用寿命短,易损毁,导致大量的海漂垃圾长期堆积,对海洋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造成严重影响,沙埕镇每年在处理海漂垃圾工作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刘国府说:“以往海面稍有点风,毛竹撑杆就会被打散,到处都是海漂垃圾,现在海岸线沙滩变得干净整洁,吸引了不少游客。同时,新型玻璃钢撑杆长度可以根据水深自由调节,克服了在较深海域进行插杆养殖的难题,使紫菜养殖由近海向远海区推进,紫菜养殖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党的二十大为沿海乡镇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沙埕将继续在发展岛湾结合渔旅特色产业上下功夫,抓紧建设沙埕中心渔港的冷链物流区、台湾街全国鱼货定点上岸区等项目,推进绿色发展,努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时代多彩沙埕新篇章。”蔡清浙信心满满。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