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武汉水产养殖企业(不误农时不负春 武汉蔡甸护航“水产”稳增收)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9|点击次数:

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

眼下,武汉市蔡甸区各水产养殖企业

纷纷进入农忙模式

鱼苗繁育、池塘提档升级

……

为即将到来的“春放”做足准备

连日来,武汉市蔡甸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积极深入分片包保街乡,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指导和动态跟踪工作,推进春季水产养殖生产,保障水产品稳定供应,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

 手握500万尾鲈鱼订单 

 鱼苗产销两旺 

在武汉得民特种养殖有限公司工厂化繁育车间,一排排孵化池整齐排列,纳米增氧机不停输送氧气,数不清的鲈鱼苗游弋其中。工人们正在捕获鱼苗,陆续进行称重、装车。

不误农时不负春  武汉蔡甸护航“水产”稳增收

“每年的二月份是生产早期苗种的供应时节,今年市场回暖,需求量比较大,目前已收到鲈鱼苗订单有500万尾。”武汉得民特种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麒麟说。

该公司作为蔡甸区“冬储春供”承担企业,同时也是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主要为周边市、区养殖户提供优质鱼苗,带动周边20多人就业。

不误农时不负春  武汉蔡甸护航“水产”稳增收

据悉,该企业实行工厂化车间育苗,与传统土塘繁育鱼苗相比,养殖密度高,鱼苗长势快、体型好,产量和成活率更高,同时抗病性更强,更耐运输。目前,养殖的鱼苗以鲈鱼、鳜鱼、黄鳝鱼为主,鱼类年产量可达800吨

 鱼塘改造如火如荼 

 聚焦养殖技术攻关 

走进武汉恒宇信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鱼塘改造升级工作如火如荼进行。今年,该合作社将原有的8亩鳜鱼养殖塘扩大至10亩,着力提升养殖技术和硬环境,提高转苗成活率,亩产将增收800斤鳜鱼。

不误农时不负春  武汉蔡甸护航“水产”稳增收

“在以前刀鱼温棚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鳜鱼繁养棚的改造,把繁养桶和里面标苗池做到一个棚内,在同样的温度环境下,繁养出来的鱼,转苗的时候损耗减小。”武汉恒宇信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国荣介绍,将在3月中旬左右投入生产,养殖反季节的鳜鱼,有望明年7月份之前上市。

不误农时不负春  武汉蔡甸护航“水产”稳增收

该合作社主要繁育养殖长江刀鱼、南美白对虾、鲈鱼、鳜鱼等名特优品种,总面积1500亩,年产值达3500万元。

去年,在市、区水产技术专家指导下,该合作社攻克了长江刀鱼池塘繁养技术,成功繁育长江刀鱼鱼苗10万尾,今年将扩大至50万尾,进一步突破繁养技术,提升运输成活率。

 800亩鱼塘整治 

 助力水产养殖丰产丰收 

精准的前期管理是水产养殖丰产丰收的基础。在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武汉周渔生态农业综合种养基地于去年年底完成了稻虾塘的清淤和改造升级,针对性地破解了部分稻虾塘不能增收的难题,为今年的稻虾种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误农时不负春  武汉蔡甸护航“水产”稳增收

武汉周渔生态农业综合种养基地负责人余莉说:“我们今年计划3月20日左右就开始出虾,为了提高稻虾和水稻的品质,去年年底对800多亩的稻虾塘进行了改造提档。今年虾亩产预计是300斤以上,水稻亩产1600斤以上,争取达到两季虾一季水稻目标。”

不误农时不负春  武汉蔡甸护航“水产”稳增收

据了解,此前,该基地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形成400多亩的“稻虾憨”综合种养新模式示范,达到亩产水稻1200斤、小龙虾280斤且单只规格能达到1两4、土憨巴20斤,总产值高达1万元左右,较传统模式亩平增收1000元以上,已实现了稻虾憨、茭白甲鱼、稻蟹、藕虾、稻鳖等多种生态综合种养技术,让老百姓吃上更多名特优鱼。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吴亭 杨铭)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