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中华鲎养殖(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0|点击次数: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福建的海滩如同天气,充满了自然的不确定性。


如果不是情路坎坷,十分不建议在落潮时分带姑娘前往那里。


要知道英雄救美也是一个熟练工种,陆地上有很多可供展现男子气概的项目,靠技巧也靠时间,不一定非得在滩涂接受额外的人性考验。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没人能够在闽南的海滩上,规避由中华鲎[hòu]带来的视觉轰炸。


初次见到它们,是令人感到怯懦的,它符合一切恐怖漫画描绘的诡异细节,咸湿、浮沫、钢鞭,静止在沙滩之上的凄凉感,即使是狗,也不敢独自前去一探究竟。


这接近于异形拜了送子观音,南海归墟的尸蟞上岸,抱脸虫决定对人类吹响总攻的号角。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它们零星分布,三五成群,非必要不聚集。


你靠近,它退却,你远离,它又向你爬行,如同给自己加戏的鬼屋NPC,又像运送铝合金锅具的货轮搁浅。


当你看到第一只时,其实周围已埋藏诸多,当你看到一群时,你已被这种生物悄悄包围,寒意从后脚脖子爬到了脖子,如果在风平浪静的夜晚,你还能听到一排排密集爬沙的“嗦嗦”声,由远及近,你低头一看,它们正友好地用小手和你打着招呼。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给一个福建人讲鬼故事,是无效的,毕竟他们连邻省人都不怕。


他们的感知阈值上限,来自于庞繁的博闻强识和对广东食客的小心防范,海滩,有他们的历史和未来,也有自古以来形成的生活常识:


“不要去招惹中华鲎”。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以前总有人在海滩上翻鲎,那是一种游客对异乡的调侃,就像在花鸟鱼虫市场教会老板鹦鹉脏口的闲人。


翻个的鲎像乌龟一样无助,梗着脖子硬着头皮,才能靠尾剑恢复身位。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这种奇怪的游戏,来自游客对于闽南文化的误读:


如果自己运气佳,买到便宜货,或遇到便宜事,也被称为“拾得鲎”。


而在海边真的见到了鲎,翻过来寓意好运加倍。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中华鲎又叫“马蹄蟹”,“夫妻蟹”,但你不能真的认为它是蟹。


它们雌雄异体,雌大雄小,交配时男方总是不肯出力,让对象驮行,尽管它的别名,代表着人类曾经的态度。


福建用“掠鲎”来形容一种微妙男女关系。女人“讨客兄”,或男人找“细姨”,天人合一之时,如被人撞见则称为“鲎”,鲎是名词,也是个动词。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中华鲎不吃人,只是膈应人。


海滩上猛然见到它们的渔民,也会头皮发麻,捕捞是不吉利的,但捕捞可能是会获利的。


它们是安静的深海宝藏,等待着“打赏”给“勇敢者”,或等待着狠人给它们翻面。正面是雕刻3.5亿年前的活化石,时光仿佛在那个时刻冻住,反面则是热情奔放的八闽神话,有不确定的成就,和确定的刑期。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2019年7月,中华鲎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濒危[EN]序列,同时也是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非法捕捞都是五年起步,食用的刑期更长。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以前的厦门八市水产市场,随处都有中华鲎出售,也是闽南海鲜排挡里不可少的美味,奇怪的蓝色血液和卵能成就一道佳肴。


但近十年来,没人敢再造次,市面见不到食鲎的场景出现,这考验着人们对于刑法的理解,鲎也有毒,但不是所有人都必死无疑,肾肝衰竭和个人的宿命也有关。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光靠吃,中华鲎是不至于到濒危境地的,黑市上鲎的血液,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液体之一,标价超过了每加仑(4.55升)6万美元。


90年代,一只体型较小的中华鲎只需30余元,量丰时,价格还能下探到18元;到了2018-2019年,同规格的中华鲎早已超过了500元。


正因如此,除去个别的不法分子偷捕外,某些商户把国外的野生鲎(主要产自菲律宾、马来西亚和美国东北岸的特拉华湾),通过各种手段输送到国内获取暴利。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鲎血是蓝色的,可制作鲎试剂,鲎血中特殊的细胞,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出细菌,也能检测出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这可以快速检测人体是否感染细菌,是目前最为常规的医学手段之一。


比如,在鲎试剂中滴入某疫苗的注射液,如果鲎试剂颜色变蓝或凝固,则说明在疫苗里大概率含有细菌毒素;如果试剂不凝,也无任何反应,则说明疫苗是安全的。


由于鲎试剂使用方便,十分灵敏,误差更小,时间也更快,因此应用非常广泛。


实验室中的鲎被切除一部分,用特殊的导管插进体内,提取蓝色的血液。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鲎拥有极其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这与它的外星气质十分相符。


一只成年的鲎,每次抽取其体内1/3的血液,不会威胁到它的生命安全,甚至它们只需要休息一周就能“满血复出”。


但一个数据表明,每年仍有至少5%-20%的鲎死于抽血。


换个角度来说,这些存在于世界主要国家生物实验室中的鲎,正在用自己族群的牺牲,保证了人类种群的延续。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根据一份2015年的研究表明,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广西沿海地区有60万到70万对;到2010年,只有30万对,截止到2019年,中华鲎只有4万对。


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对于中华鲎种群的保护力度空前,也同时建立了多个保护区,世界各国也在人工养殖鲎方面,进行着激烈的生物研究竞赛。


但无疑,我国东南沿海的渔民更具备某种种族天赋,“我们连熊猫和娃娃鱼都能养活,更别说这种螃蟹,有朝一日,一定能从高度濒危养到泛滥。”


资料参考:

薛俊增,方伟,吴惠仙,袁林等. 中华鲎虫外部形态结构的初步观察.《CNKI;WanFang》,2010

齐广民,况娟,袁朝晖. 洋县中华鲎虫与丰年虫分布调查. 《现代农业科技 》 ,2015

赵树公,张殿平. 中华鲎虫吞食蚊幼虫的实验观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1989

《我们不要成为“绝鲎”的一代人》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9-12-12]

《鲎,真是这星球上的神奇物种》 Mark

《地博科普∣地球上的蓝血居民—鲎》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4.5亿年的古老生物鲎,用蓝色血液拯救了人类,如今濒临灭绝》 怪罗科普

《蓝色血液、活了4亿年,熬过几次大灭绝,现在被人吸血濒临灭绝》 博文聊科学

百度百科、知乎、微博、百度


在福建见过中华鲎,还以为是异形来了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