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池塘流水养殖(生态高效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系列8))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0|点击次数: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对池塘集中养殖区的养殖尾水进行生物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周期内养殖尾水零排放或达标排放。适宜发展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的池塘,一般要求面积30亩以上,池塘中设置集中养殖区、污水沉淀区、净水区。

生态高效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系列8)

图1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型

一、 集中养殖区

1、水槽建造。养殖水槽的建设面积占池塘总面积5%左右;一般每10亩池塘配1条水槽。每条水槽长20-25米,宽4-5米,深2.0-2.5米。

2、配置高效增氧设备。在水槽进水端配置气-水混合定向流推水装置,每条水槽配备功率1.6KW。每条水槽配套1台漩涡式鼓风机,配备1台底层增氧鼓风机,动力以2.2KW为宜。安装水质智能监测设备,对水中溶解氧、氨氮等水质指标进行连续实时监测,设定自动增氧,使水槽前、中、后垂直剖面的养殖水体溶解氧丰富、流速均衡。

3、每个水槽的进水端安装1台自动投饵机。

生态高效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系列8)

图2 推水设备和投饵机

4、污水沉淀区。在集中养殖区的排水端,建设集污槽,加装底部吸尘式废弃物收集装置,将粪便、残饵吸出至池塘外污物沉淀池中,处理后再利用。吸污泵的功率配备一般为1.5-3.0KW。

生态高效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系列8)

图3 集污区(蓝色部分)

二、池塘净化区

1、池塘净化区占池塘面积的95%-98%,水深2米以上,设置导流堤。

2、根据生态学原理,合理搭配水生生物种类,发挥多品种生物间的互利作用,维护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1)套养花白鲢,滤食水中浮游生物,起到调控水质的作用;(2)适时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3)种植水生植物,种植面积控制在净化区面积的20-30%。

3、设置增氧机。利用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增氧机、涌浪机的的联合作用,充分搅动水体,实施曝气,增加溶解氧。

三、饲养管理

1、养殖品种。在集中养殖区,通过增氧和推水设备,形成流水环境,可对草鱼、加州鲈、鲫鱼、黄颡、罗非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鮰、青鱼、乌鳢、鳜鱼等多个品种开展高密度养殖。以草鱼为例,为了提高养殖系统的运行效率,应选择大规格鱼种进行养殖,如放养规格平均为500克/尾的大规格草鱼,每条水槽中可放养1万尾草鱼,养殖期50-60天。

2、饲料投喂。投喂营养全面的浮性、膨化颗粒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3%~5%。投喂时保证饲料不漂出水槽,每次投饲时长约30分钟,上浮抢食鱼数量明显减少时即可停止投喂,并根据天气状况、水温、水质状况及摄食状态等情况做适当调整。天气晴朗、水质清新、鱼类摄食旺盛时可适当多投;反之,则减量投喂或不投。每天投喂2~4次,高温季节养殖生产中,早上提前、傍晚延迟投喂,安装遮阳网,以促进摄食、快速生长。

3、病害防控。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重点做好鱼病预防工作。在净化区,每 15 天用生石灰(5~10千克/亩)或强氯精(100~200克/亩)消毒一次,生石灰既能调节水体pH,杀灭水中的有害病菌,还能使淤泥释放出无机盐,增加水体肥度。严格遵守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做到精确诊断、精确给药。发现病害时,关停推水设备,开启底增氧设备,封闭水槽两端拦鱼栅,查找病因,对症选用高效、低毒性、低残留的渔药。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养殖鱼类极易发生应激反应,因此,需要添加投喂三黄散、维生素C、免疫增强剂,以增强鱼类的体质和免疫力。

生态高效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系列8)

图4 流水槽高密度草鱼养殖现场

四、日常管理

1、定时巡塘。在凌晨2点到翌日上午8点、午后和傍晚时刻,加强巡视。建议安装实时监控和报警装备,及时监测水质,尤其是溶解氧不足、氨氮升高、pH异常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了解鱼类摄食情况及有无浮头现象,如果发现浮头,应控制投喂量,并立即开启底部增氧装备;及时清除水槽壁、防逃网上的污物和净化区内的杂草等。

2、设备检查维护。必须配备应急发电装备,发生停电情况时,自动切换启动应急发电设备,以保证电力供应。定期检查、维护气-水混合定向推水设备、增氧设备、排污设备,保证正常运行;定期检查水槽两侧防逃网是否破损,以防逃鱼。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