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婺源养殖(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1|点击次数:

1.婺源县简介

婺源县,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总面积2967.7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婺源县下辖1个街道、10个镇、6个乡。七普统计婺源县常住人口31.5万人。2021年,婺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81亿元,财政收入18.57亿元。

婺源县建制起始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休宁县回玉乡和乐平县怀金乡之地,建立婺源县,治清华,以旧县治清华“地近婺水之源”而得县名,隶属歙州。民国23年(1934年)划入江西省第五行政区;民国36年(1947年)划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六军四十八师解放婺源,复由安徽划归江西。婺源县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 、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婺源县有江湾景区、大鄣山卧龙谷景区、灵岩洞景区、文公山景区、鸳鸯湖景区等著名旅游景点。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婺源县行政区划图

2.目标愿景与发展战略

发展定位:“两山”实践创新国家样板区、全国旅游国家样板区、国际著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城市性质: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城市。

发展目标:提供生态产品的重要地、徽文化景观的承载地、乡村全域旅游的集中地。

发展战略:强化区域协同战略、对接国家战略区域;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实现传统产业提升;高质量的农业环境,实现乡村振兴新台阶;高质量的文化环境,实现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实现公共资源均等配置。

区域协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对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海西经济区等国家战略区;积极融入衢黄南饶“联盟花园”旅游示范区。发挥生态优势,扩大“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影响力,以旅游为引逐步打开婺源对外门户,形成沿海发达地区的度假旅居目的地、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以及产业转移和配套承接地。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区域协同

3.国土空间格局

3.1国土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屏一廊、一核两轴二区。

一屏:黄山余脉-鄣公山生态屏障;一廊:饶河水系生态廊道;一核:以中心城区为县域发展核心;两轴:呈“十”字形发展轴;二区:城镇发展区、生态旅游区。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3.2三条控制红线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确定城镇开发边界。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三条控制红线

3.3国土空间分区

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保留、开发与利用两大管控要求为基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根据主要功能导向和自然地理特征,将全县划分为7大用途分区。

主要功能区:其他保护利用区、生态保护区、矿产能源发展区、生态控制区、乡村发展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国土空间分区

4.生态安全格局

构建”一屏、一廊、五带、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

一屏:黄山余脉-鄣公山生态屏障;

一廊:星江河、乐安河形成的水系生态廊道;

五带:由赋春水、中云水、高砂水、清华水、车田水等境内水系构建多条水系生态蓝带;

多点:结合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等自然保护地布局全县的各个重要生态节点。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生态安全格局

5.乡村振兴

5.1农业发展格局

构建“五区七园多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五区:现代农业产业区、生态农业区、城郊高效农业区,农业一旅游产业融合区、农业综合服务区。

七园:江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婺源县绿茶现代农业示范园、瑶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厚塘现代农业示范园、香榧现代农业示范园、段莘正稀茗茶现代农业示范园、秋口盛大源林白茶现代农业示范园。

多基地:指有机稻、山茶油、中药材、雪梨等特色种植基地,荷包红鲤鱼、蜜蜂等特色养殖基地,特色农旅融合基地。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农业发展格局

5.2乡村建设

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建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

村庄分类: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乡村建设

6.城镇空间格局

6.1城镇发展空间格局

“一核三心,两轴四区”的城镇发展空间格局。

一核:中心城区(蚺城街道、紫阳镇);

三心:江湾、清华、赋春三个中心镇;

两轴:一横一纵“十”字型发展轴带;

四区:东部发展片区、南部发展片区、西部发展片区、北部发展片区。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城镇发展空间格局

6.2县域城镇体系

“中心城区一中心城镇一一般乡镇”三级城镇体系。

中心城区:蚺城街道、紫阳镇;

中心城镇:江湾镇、清华镇、赋春镇;

一般乡镇:段莘莘乡、溪头乡、大鄣山乡、浙源乡、沱川乡、镇头乡、许村乡、珍珠山乡、中云镇、太白镇、秋口镇、思口镇。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城镇体系

6.3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一脉镶城、三楔嵌城、三环绕城、七区融城”。

一脉:星江河,城市空间拓展最重要的脉络。

三楔:外围山体通过绿楔嵌入中心城区形成三条绿楔。

三环:外环、中环、内环;

七区:高铁商务区、干年古城区、城北区、旅游服务区、教育园区、源头区和产业发展区。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6.4古城复兴

理学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朱子故里——朱子文化传承。

古城发展目标与定位:

(1)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婺源文化旅游龙头;

(2)弘扬婺源特色传统文化;打造朱子文化传承地。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7.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体系

7.1历史文化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街、大庙街;

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7处、省级14处;

中国传统村落:30处

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16个、省级76个:市级53个、县级288个,尚未核定264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6项、省级6项、市县级37项。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7.2历史文化保护格局

一环两区五集聚。

一环:以古驿道形成的环婺源全境的地域文化环线;

两区:徽文化区、红色文化区。

五集聚:结合婺源特色历史文化形成的古村落文化资源集聚区、理学文化资源集聚区、民俗文化资源集聚区、技术工艺文化资源集聚区、红色文化资源集聚区。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历史文化保护格局

7.3文化保护核心区

“一核四区”五大文化保护核心区。

一核:蚺城,打造整源古城蚺城“人文圣地”、“理学名城”发展核心区;

东部:以江湾镇、溪头乡为依托的歙砚文化核心区(砚山、大畈);

北部:以清华镇、沱川乡为依托的理学文化核心区(理坑村);

西部:以赋春镇为依托的进士文化核心区(严田进士村);

南部:以许村镇、镇头镇为依托的戏台(徽文化融合区)文化核心区(阳春古戏台)。

挖掘提升七条重点文化廊道:古驿道徒步系统与整源户外生态休闲相结合;

培育五大文旅特色区:徽文化演艺区、熹园文化创意集群(歙砚文创)、“三雕”艺术馆、甲路纸伞文创基地、十堡-虹关-岭脚文创谷。

推进四大研学文化工程建设:朱熹故里(文公阙里)、詹天佑故里(庐坑)、金庸故里(浙源乡)、江永故居(江湾镇)。

7.4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规划构建”一心二片、三点三线”的全域旅游格局.

一心:指婺源县中心城区;

二片:东片和西片

三点:指江湾镇、赋春镇、清华镇三个旅游城镇;

三线:指以中心域区为起点,依托主要的交通干道向东、向西、向北形成三条主要旅游轴线。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旅游空间格局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乡镇旅游分区

8.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航空:规划新建一处通用机场,规划在秋口镇布局一处通用航空固定起降点及训练基地。

铁路:九景衢铁路、京福高铁,皖赣铁路支线、旅游观光铁路。

高速公路:杭瑞高速、上德高速(北延)、上德婺高速。

国省道:G351、G237,S302、S303、S304、S408。

县域骨架道路:三纵二横。

三纵:西部、中部、东部。西部通道:是打通婺源旅游景点环线联通的西部重要走廊。中部通道:是串联各乡镇的城市发展竖向主轴。东部通道:是连接东部重点景区的纵向通道。

两横:北部、南部。北部通道:是婺源中北部各乡镇串联的横向重要通道。南部通道:是贯穿中南部的核心通道,集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山水休闲带。

最美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