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房山虹鳟鱼养殖基地(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开发模式简析)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1|点击次数:

四重维度看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快”

20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接待数量不足1亿人次;到2010年,全国已拥有一万多个个休闲农业园和乡村旅游景区(点),150万家农家乐,年接待人数超过5亿人次,收入超过900亿元。2012年,北京市密云县等41个县(市、区)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北京市朝阳区蟹岛绿色生态农庄等100个点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高”

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活动,制定了《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运营与建设规范》;北京和上海先分别率先发布实施《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


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开发模式简析


“多”

乡村旅游十大类型:中心都市依托型、著名景区依托型、复合型景区开发型、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民族风情依托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现代农村展示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生态环境示范型、红色旅游结合型。

六大模式:村民独立发展、村支两委+村民、政府+村委+村民、政府+旅行社+农民协会+村民、外来企业经营、外来企业+农民协会+村民。

“聚”

乡村旅游要素开始集聚,逐步由依托农户的同质化、个体化、分散化向依托自然村落的特色化、产业化和集聚化方向转变。

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浅析

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多种多样,下面我们简单探讨以下三种模式:中心都市依托型、著名景区依托型及自身拥有特色文化、景观的复合型景区开发型。

一、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发展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依托城市大市场,发展周末休闲度假旅游。在大中型城市周边开发乡村旅游,有很大的潜力,从客源规模上看,城市居民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从旅游动机上看,大多数城市居民有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向往乡村清新空气、感受乡村淳朴民风的需求;从旅游活动实现的客观条件上看,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可随意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周末和节假日),可以让其实现短程观光和短暂度假活动。

城市依托型的旅游开发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周边的郊区乡村旅游为代表,包括:北京的民俗村、成都的“农家乐”、深圳的农场、广东的主题公园、福建的“农家乐”等。

城市依托型代表:北京民俗村

近年来,随着北京有车家庭数量的增多,以家庭、小团体为基础的出游发展迅速。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为主要内容的京郊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北京市民出行旅游休闲的新选择。正是由于这个需求,大大促进了北京民俗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开发模式简析


现在北京郊区共有民俗旅游接待户2.4万户,民俗村300多个,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近7000户,市级民俗旅游村110个,从事民俗旅游接待服务工作的农民超过了5万人。

据统计,2004年北京民俗旅游收人超过7.5亿元,其中昌平区从事民俗旅游接待的农户户均收入已达2万多元;200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市民俗旅游共接待111.2万人次,民俗旅游综合收人9043.8万元,总体情况好于上年,其中延庆县增长最快,其民俗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5.6%和1倍多。

北京民俗村的发展模式有三种模式:以遥桥峪为代表的“自发型”、以雕窝为代表的“领头雁”、以曹家路为代表的“好书记”模式。

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开发模式简析

北京民俗村旅游产品特色:

●10个以地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养生文化、休闲文化、果品文化、餐饮文化等为特色的民俗旅游村。

●6种特色的民俗体验活动

延庆的“乡下有我一分田”,大兴的满族婚丧嫁娶习俗活动,怀柔的“京郊满族”风情园,房山西庄村的“巧姑靓嫂”基地,虹鳟鱼养殖“一条沟”,以琉璃庙沿线为主的鲟鱼养殖“一条川”。

●10个不同季节的果品采摘品种

海淀区的白杏、昌平区的樱桃、平谷区的蟠桃、大兴区的西瓜、门头沟的京白梨、怀柔的板栗、顺义的枣、密云的核桃、延庆的苹果、房山的柿子。

●12种特色民俗餐饮、纪念品

平谷区雕窝村的烤全羊、海子村的炖鱼头、熊儿寨的侗家菜、黄草洼村的野菠菜;延庆县柳沟村的“火盆锅”、小河屯村的妫川传统婚宴“八八席”、传统米酒、怀柔的虹鳟鱼烧烤、昌平区羊台子村的手工编织、延庆县珍珠泉村的鞋垫、岔道城村的印染、辛栅子村的烫花葫芦等。

城市依托型代表:成都的“农家乐”

城市依托型乡村旅游以成都市锦江区的三圣花乡为代表,三圣花乡以“五朵金花”闻名于世,在短短几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效益。其成功,正得益于其先进商业模式的规划和有力推行。

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开发模式简析

五朵金花指的是三圣花乡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倾力打造的5个富民项目,按照时间顺序先后为: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区域内的村民自清代以来就有种植花卉的传统,是全国首批农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于2006年4月被国家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

“三圣花乡”景区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商务、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为主的旅游度假胜地。景区环境优美,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四季花开不断,蝶舞蜂飞,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2009年旅游收入达2.9亿元。辖区居民人均纯收入12544元。

二、以著名景区为依托的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来自所依托的著名景区,与著名紧固前的距离比较近,有明显的“搭便车”现象。其旅游产品的灵魂是民俗风情、民族风情和居民生活的文化提升和景观化;同时,这类产品应与其依托景区的产品类型形成互补性,要突出本身特色,比方说,如果其依托的景区为观光景区,则乡村旅游景点可重点开发度假、休闲、品尝、民俗于一体的景观;如果所依托景区侧重于度假休闲,则乡村旅游景点应着重开发参与、观赏、购买、娱乐、品尝、民俗文化等类型的产品,还有一些是因为景区的配套接待发展而来的。

比如:贵州的民族新特色村寨、杭州市桐庐县乡村旅游;依托黄山、张家界著名景区开展的乡村旅游等。

景区依托型代表-贵州民族新特色村寨

贵州省开展的民族乡村旅游主要是依托特色村寨及其群落开发的乡村深度体验型产品,这种旅游产品文化的特性非常突出,前期主要吸引的是一批文化探秘的境外游客和研究学者,但随着国际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国内旅游者“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需求的增加,这种结合了传统的文化旅游活动与村寨田园风光的乡村旅游产品表现出特有的发展潜力。

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开发模式简析

在黔东南州巴拉河流域的众多民族村寨中,朗德上寨被文化部授予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艺术乡”、“露天民族民俗博物馆”、“全国重点文件保护单位”等称号,旅游者可以从建筑、饮食、服饰、节日、生产、娱乐、礼仪、道德、信仰等方面窥见苗岭山区的文化和历史。这种模式属于景区依托型,主要依托民族村寨或其他大型旅游景点来开展的乡村旅游方式。

在贵州省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中,以平坝县“天龙屯堡模式”最具代表性。依托明代遗存的典型屯堡村落的特殊优势,天龙村开创了“政府 +公司+旅行社+协会”四位一体的旅游开发模式,大力发展屯堡文化游,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各方面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并享受助理的利益分配,有效地避免了农民从事旅游业可能造成的过度商业化,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当地文化的真实性。

三、复合型景区开发型

这里的“独立”指的是可以不依托中心城市或著名景区,“复合型”指的是产品功能的综合性。依照复合型模式所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资源整合性强、产品功能多样化、经营规模化、目标市场差异化等特点。其本身拥有丰富的、相互交织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而且资源的原生性很强。

复合景区开发型代表-中国十大魅力名镇

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安徽省西递宏村、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所在地云南和顺、湘水漓江两大水系汇合处的广西兴安、举世闻名的世界地质公园福建泰宁;、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的浙江乌镇、亚洲最美的湿地蒙古族发源地内蒙古额尔古纳室韦、鱼米之乡文化重地浙江南浔、南国的陶都广东石湾、醇正水乡旧时江南江苏同里;、世界建筑史上罕见的古堡小城山西张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乡土田园农业规划设计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18974896623 13467614200

免责提示:部分内容来源网络,乡土田园整理,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