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小龙虾的养殖方式(池塘精养小龙虾必须做好这四个关键点)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2|点击次数:

“小龙虾”这个品种无疑是近几年国内水产养殖行业第一“网红”,根据2018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小龙虾养殖面积突破1000万亩,产量突破100万吨,经济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打造了一个以小龙虾为中心包含养殖、物流、餐饮和文化等一条龙的全新产业链,同时也造福千万个农村家庭。笔者预估2018年养殖面积和产量应该会在此基础上增加20%以上,即便如此,专家预测市场对小龙虾产量需求超200万吨,目前仍处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但随着农村可耕种土地资源的有限,国家政策补贴收紧,稻虾养殖面积的增加量目前是无法满足市场对产量需求;特别是稻田种水稻期间(7-9月份)市场对小龙虾的需求处于抢货状态,部分餐营店和夜宵店由于货源不足导致停业。全年池塘精养小龙虾模式,2018年被很多厂商和农户推崇,各地纷纷开始尝试,但是一年的养殖下来,挣钱的很少,亏本的占多数。笔者根据这几年在一线从事虾蟹养殖技术服务经验,总结池塘精养小龙虾几点经验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池塘精养小龙虾必须做好这四个关键点

精养池塘产出7钱以上大青虾和两虾

1、池塘改造

池塘的基建是决定你能否全年养殖小龙虾的关键。传统稻虾养殖对面积一般没有特殊的要求,从几亩到几百亩的都有;池塘精养一般要求控制50亩/塘以内,面积越小产量越高,越容易管理,但塘口养殖管理成本越高,建议最佳面积在20~30亩,池塘宽度在50~70米。传统稻虾田围沟5~8米宽,深度1.5米左右,有的甚至达到2米,主要为了高温期稻田虾进入环沟深水处,减少虾高温应激;池塘围垦高度一般也在80厘米左右,稻田最高水位一般控制在80厘米以内;少部分虾稻塘水位可加到1.2咪以上,但是由于1.5米深环沟,导致环沟水位达到2.5米以上,此深度下的池底光合作用基本就没有了。一般天然养殖水体1.5~2米以下的水体基本就己经达到了溶氧补偿深度的限值,即在此深度以下的水体基本上处于低氧状态,更深处甚至是无氧情形。过深水位会影响上下水对流,底层无光合作用严重缺氧、有毒有害物质堆积不利于虾的生长,降低了虾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养殖发病风险,同时对环沟水草的生长也不利。

池塘精养小龙虾必须做好这四个关键点

全年精养虾塘的改造可参考河蟹塘改造,池塘围沟深50~80厘米,便于排水干塘晒塘即可,一些小面积塘口如不存在排水问题,也可不挖环沟。池塘围垦高度一般要求1.5米以上,遇到连续夏天高温水温控制1.2米以上;高温期池塘表层水温可以达到40度以上,但大水体1m以下的水温可以控制28度以下,28度左右的水温小龙虾是其最适生长温度临界温度。有地理条件的地方修建进水暗渠,用于夏天高温给池塘定期加注新水活水降温;如有需要可以加注井水降温。

池塘精养小龙虾必须做好这四个关键点

湖北仙桃某一精养小龙虾塘口表层的底层水温变化情况

小龙虾最适生长水温22~28度,为了给小龙虾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现有最主要方式通过池塘水位调整控制水温。3-5月份水温较低,通过气温和太阳照射来升温。一般水位控制40~60厘米(水位过低会导致昼夜温差过大,水温不稳,小龙虾易产生应激),确保水温逐步上升;夏季只有通过升高水位控制池塘底部水温,防止水温过高,不利于小龙虾生长。此外,合理密植的水草在调节池塘水温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2、水草管理

水草为小龙虾营造一个躲避敌害、蜕壳生长的环境,是池塘养殖小龙虾生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水草还可以净化水质、吸收改善塘底有毒有害物质、给水体提供溶氧和提供天然饵料等功能。所以坊间传言:“虾养的好不好,看水草!”“新手养虾、高手养草!”等等。稻虾田养殖一季早虾,一般会选用伊乐草或麦黄草。其目前主流稻虾模式全池开行栽种伊乐草,而全年精养小龙虾一般需要多种水草搭配使用。笔者推荐年前麦黄草或伊乐草二选一,在环沟坡边和坂田上开行栽种,根据池塘肥度情况控制行距(一般要求行距10米左右),尽量稀制,为早春一季虾提供水草;2-3月份在坂田开行中间播撒轮叶黑草籽(必要可以用围网圈起来,防止成虾影响其生长),为高温期养虾提供水草和降温;5-6月份在环沟靠岸边移栽水花生。水花生除了给池塘提供水草和降温外,也是为秋冬季节育苗提供育苗场所。年前栽种麦黄草或伊乐草需要控制水草面积防止疯长和高温腐烂,最好能在高温割掉或移除;3月份撒轮叶黑草籽,虫害会比较严重,需要定期杀虫保草,而老塘口由于虾苗影响轮叶黑草保草难度较大,5-6月份根据草的长势再补充移栽,确保高温池塘水草活力,定期开行锄草头,防止封塘。

池塘精养小龙虾必须做好这四个关键点

3、苗种放养管理

稻虾塘口每年放种虾育种培苗模式,或者一次放苗种自繁自养模式养殖,投入成本低,主要销售6钱以下的苗种、库虾和商品虾,亩产300~500斤。全年池塘精养产5钱以上商品虾300~800斤,目前已有养殖户超千斤产量。

全年精养小龙虾苗种供应是产量高低关键点。小龙虾全年苗种行情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早苗3-4月苗种稀少,价格偏高;5-6月份 苗种泛滥,品质较差,好苗难寻;8-9月份一苗难求。对于大面积精养小龙虾养殖户,笔者一般建议育养分离,除了上述说精养池塘外,还需配比一定量(5∶1)的育苗塘,可以参考稻虾育苗模式为精养塘提供早春苗种模式。精养塘原塘苗种一般会在4-5月份出苗,早期3月份可以补充少量早苗,池塘补苗密度建议控制3000~5000尾/亩,补苗量要根据原塘出苗情况,建议分1~2次补苗,防止4-5月份原塘苗提前出塘引起虾苗爆塘。补苗后投喂高蛋白高品质饲料,尽量在原塘苗大量出塘前将补充早苗养成商品虾提前销售;5-8月份以养殖原塘虾苗为主,根据塘口出苗情况补充苗种。8-9月份根据苗种行情和塘口水环境情况选择晒塘或养殖一季秋冬虾。如果只栽种伊乐草建议在7-8月份晒塘,9月份上水可以养殖一批秋虾和培育一批早苗;如果栽种轮叶黑草建议将养成虾销售期延迟10份后,再选择选择干塘晒塘。

池塘精养小龙虾产量与苗种放养管理密不可分。早春苗的成活率一般80%以上,池塘产量一般可以翻到4~5倍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放苗越晚的产量翻倍率越底,特别发病高峰期和高温期会出现产量低于放苗量的情况。5-9月份池塘产量偏低除了高温虾苗容易红壳生长放慢外,主要是苗种下塘后成活率低造成。虾苗对温度、温差和溶氧比较敏感,在发病高峰期和高温期虾苗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都可能对虾苗造成缺氧、脱水、机械损伤等不可逆的应激,从而导致疾病爆发。因此,发病高峰期和高温期补苗采取就近原则,虾苗进笼时间控制6小时以内,越短越好,防止虾苗缺氧应激;起捕过程中也不能离水时间过长;放苗前应该试水减少溶氧和温差应激,以及避免阳光直射;放苗后投喂务必跟上,防止相互残食,待2~3天虾苗稳定后可以选择性的杀菌消毒。

池塘精养小龙虾必须做好这四个关键点

苗种培池育出苗情况

4、饲料选择

小龙虾作为一个新型养殖品种,其营养需求目前还没有一个定量权威的标准,现有市场使用的饲料,从加工设备上看有加工畜禽料、淡水鱼料和特种饲料三大主流厂家,一般认为加工特种饲料厂家的设备和工艺优于另外两家。从营养需求上看:最初小龙虾饲料蛋白含量一般设定在24%~28%(当初饲料主要参看稻虾的营养需求设计饲料);随着对养殖小龙虾密度、产量和生长速度要求提升,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现有小龙虾饲料蛋白含量逐步提升26%~36%,有部分厂家苗料达到40%以上。从销售单价看3000~7000元/吨(苗料除外),价格差距比较悬殊,现有市场虾蟹料品牌仅在湖北潜江市就可以罗列出200多个品牌。对于一线养殖户来说挑选饲料品牌犹如雾里看花。加之小龙虾属于杂食性,不挑食,增加饲料评选的难度。

池塘精养小龙虾必须做好这四个关键点

不同生产线饲料外观的差异

针对池塘精养小龙虾而言其对饲料营养供给需求要明显高于稻虾。稻虾由于种稻对环境修复改造和田间稻桩分解自然资源丰富,有些生物资源丰富池塘适当低密度放养甚至不需要投喂饲料。对稻虾而言投喂饲料只是额外补充饵料,而对于精养池塘而言由于天然生物饵料缺乏,小龙虾饵料主要来源由饲料供给,对饲料依赖性更高。就小龙虾食性而言,其与螃蟹相近,所以目前市场上很多高密度精养塘口选择高档次河蟹料投喂;从生长速度、饲料系数和小龙虾品质上均有明显优势。此外,在稻虾早期育苗阶段也有很多养殖户选择高档高蛋白河蟹料(32%~40%)投喂,这也是目前小龙虾料蛋白和档次越做越高的一个市场需求的导向。

天邦股份水产饲料以高端水产甲鳗鱼饲料起步,聚焦“全熟化+酵香型”高端水产饲料领域市场化业务。公司特种水产饲料领域二十多年的研发积累和十多年甲壳类养殖一线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精进优化,虾蟹料配方精良,饵料系数低,营养均衡,能明显提升虾蟹抗病能力。低淀粉用量,减少肝胰腺消化负担;使用发酵原料,降解抗营养分子,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健肠护肝,提高抵抗力;饲料蛋白含量和原料组合符合虾蟹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需求,确保虾苗快速脱壳生长;成虾肉质饱满、活力足;亲虾产卵量高、苗种优。将最新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不断优化虾蟹料饲料配方和推出新产品。天邦全熟化虾蟹料经过5年小龙虾精养池塘检验,得出以下优点:

(1)稻虾塘出苗率高,精养塘苗抗逆性强;新塘转苗成活率高,产量翻倍率高。

(2)生长脱壳快,新塘放苗120尾/斤左右,15天可以捕虾(炮头),25天全面捕虾。

(3)水中浪费少,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早虾饲料系数不到0.8,斤虾饲料成本2.5元左右。

(4)成虾活力足、品质优,肉质饱满Q弹,卖相好,比一般市场稻虾价高出2元。

2018年使用天邦全熟化虾蟹料全年精养小龙虾塘口优秀案例数据分享

池塘精养小龙虾必须做好这四个关键点

以上几点为笔者根据数年一线实战经验总结,希望对广大虾农在生产实践中有所帮助。(本文转自【科学养鱼】。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