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养殖对虾批发(珠三角超过一半的淡水对虾出自这里,新会小镇创造致富奇迹)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2|点击次数:
珠三角超过一半的淡水对虾出自这里,新会小镇创造致富奇迹

你知道吗?在珠三角,每两只淡水对虾就有一只来自这里;在全球,每6个集装箱就有一个出自这里。这个神奇的地方,是一个名叫大鳌的小镇。

大鳌镇,位于新会区东南端,由大鳌和红卫,一大一小,两个江心岛组成,东与中山市横栏镇隔江为邻,南望珠海市斗门区,西接新会区睦洲镇,北近江海区外海街道。辖区总面积52.5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5万人。

尽管面积不大,人口不算多,但是,大鳌镇却拥有一连串闪光的名片: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强镇、第十批全国“一镇一业”示范镇、广东省集装箱制造专业镇、广东省水产养殖示范镇。大鳌镇坚持一二三产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创造了“强镇富民”的奇迹:202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2022年,全镇16个村集体收入达1.5亿元,平均每村达到937.5万元,是首次突破900万元大关,居新会区农村镇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9万元,分别是江门市、新会区平均水平的1.9倍、1.5倍。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今天的大鳌人吹响了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号角:按照“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立足集装箱制造专业镇、水产养殖特色镇的优势,实施大鳌“三三九”施工图,深化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带动创建南美白对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预制菜产业园,努力走出一条推动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大鳌路子。

珠三角超过一半的淡水对虾出自这里,新会小镇创造致富奇迹

大鳌是“鱼米之乡”

产业突破

聚焦新会中集产业链提质增效、现代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村级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

一个集装箱带旺一个镇。大鳌镇是广东省集装箱专业镇,全球约每6个集装箱就有1个出自大鳌。

从2022年11月28日开始,至2023年8月12日,在258天内,广东中集建筑制造有限公司1340个房屋柜通过江门高新港陆续运往香港。这些房屋柜装满了中集模块化建筑组件,将用于香港城市大学公寓项目的建设。

自1996年中集集团投资新会大鳌,成立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以来,27年来,在政企通力合作下,新会中集集团作为“链主”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不断扩大,培育出中集集装箱、中集建筑制造、中集车辆、中集特种运输、中集木业等核心企业,一跃成为全球专业集装箱制造基地。

珠三角超过一半的淡水对虾出自这里,新会小镇创造致富奇迹

大鳌镇的中集工业聚集片区

坚持制造业当家,坚持产业兴镇。如今,大鳌镇已形成以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总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吸纳员工近6000人,总资产超过1.5亿美元,出口创汇位居江门市前列。

2022年,大鳌镇工业振兴呈现新格局,规上工业总产值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预计完成2亿元。2023年上半年,大鳌镇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1.6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亿元。

“在新会,没有一个镇可以说自己是单纯的农业镇,每个镇围绕制造业发展,各有特色。大鳌就是新会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作为广东省集装箱专业制造镇,未来十年还是离不开产业、离不开制造业。”大鳌镇党委书记程文杰表示,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大鳌镇将实施产业突破行动,聚焦新会中集产业链提质增效、现代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村级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新会中集为龙头现代工业产业链。

聚焦新会中集产业链提质增效,不断深化广东省集装箱专业镇产业优势,科学制定专业镇发展规划。大鳌镇推进中集工业园区“园区再造”系列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建设,鼓励中集集团新会基地不断增资扩产,稳步推进中集技改项目实施。同时,面向中集相关专精特新重点企业开展定向招商,主动对接中集集团总部,推动新会中集5年孵化超100亿项目并落地大鳌镇。

聚焦现代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搭建产业集聚平台,主动对接横琴、前海、南沙三个重大平台,发挥对接深圳的“桥头堡”作用,建设总投资超11亿元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聚焦村级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加快推进东风村太福沙工业集聚区全面改造项目,统一收储、综合利用集聚区用地,打造集虾苗培育、水产加工、批发零售、冷链物流、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水产市场。

农业提升

深化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深化乡村特色产业建设、深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建设

一只虾带富一个镇。大鳌镇是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强镇,是广东省唯一以虾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每年供应了珠三角一半以上的淡水养殖对虾,年产量超3万吨。

大鳌镇东风村位于大鳌镇的东面,紧邻西江,全村农用地2800多亩,其中,鱼塘2500多亩,77%以上的鱼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和“大户+散户”的合作经营模式。

珠三角超过一半的淡水对虾出自这里,新会小镇创造致富奇迹

淡水养殖对虾丰收

近年来,在大鳌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东风村不断做大做强“一只虾”水产养殖工程,延伸和完善养虾产业链,布局种苗培育、饲料供应、专业刮虾、专业搭虾棚及养殖海水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现代装备渔业和水产加工集聚区,带动全村近350人从事虾类养殖,年产值超9200万元。目前,东风村又将收回低效工厂的太福沙地块,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谋划将散乱分布于全镇的虾苗场和冰厂等配套产业统一迁移进驻,形成水产产业集聚区。

2021年东风村(南美白对虾)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2022年东风村养殖户人均收入13.3万元,同比增长18.01%;集体总收入1072万元,同比增长17.93%。其中,鱼塘承包收入为905.3万元,占村集体经济收入9成以上。

东风村是大鳌镇发展水产养殖强镇富民的成功样本。2023年,大鳌镇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强镇,是广东省唯一以虾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目前,大鳌镇水产养殖面积约3万亩,其中90%是养殖对虾,2022年全镇对虾养殖产量超过3万吨,水产养殖业总产值13.48亿,首次突破10亿元,带动全产业链产值达35.3亿元。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实现村民就近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9万元,分别是江门全市、新会全区平均水平的1.9倍、1.5倍。

为擦亮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金字招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富民兴村的“一只虾”工程,大鳌镇积极申报2023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今年全力推动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二期创建工作,实施农业提升行动,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深化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引入丽宫农业、品丰水产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带动创建以该镇为核心区的南美白对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预制菜产业园,通过打造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等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聚焦深化乡村特色产业建设,积极创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深入挖掘大鳌特色农产品南美白对虾的发展潜力。大鳌镇培优创强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动示范基地二期项目加快实施,鼓励龙头企业试验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聚焦深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建设,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深入挖掘大鳌特色农产品莲藕、慈姑、南美白对虾等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潜力,力争每年新增1条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乡村提质

打造示范引领标杆、推动民生福祉改善、促进乡村文明善治

大鳌镇由西江上一大一小两个江心岛组成,大岛形似大鳌鱼被叫做大鳌岛,小岛叫红卫岛。红卫岛面积大约3.6平方公里,岛上有一株高30余米、300余年树龄的红棉古树。每年春季,红棉花盛开,在西江碧波的映衬下,犹如一团灿烂的云霞,吸引了珠三角各地游客纷纷前来,红卫岛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珠三角超过一半的淡水对虾出自这里,新会小镇创造致富奇迹

红卫岛的红棉古树。彭伟宗 摄影

今年以来,大鳌镇实施乡村提质行动,聚焦打造示范引领标杆、推动民生福祉改善、促进乡村文明善治三项重点任务,绘出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聚焦打造示范引领标杆,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大鳌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位于大鳌镇东面,将打造总投资约1.28亿元、全长约16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带内拥有桃荫别墅、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笑虾虾夜市”等资源;充分利用红卫岛江心小岛的优美自然风光和“最美红棉”等资源,打造“红棉休闲岛”,全面提升红卫岛基础设施,精准引进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企业,打造具有水乡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特色示范村,将南沙村打造成为红色美丽示范村,将东风村打造成为集农业、旅游、文化、生态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示范村;建成南沙红旗公园,推动东风生态园、中心河河岸修复和大鳌夜市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形成党建引领、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珠三角超过一半的淡水对虾出自这里,新会小镇创造致富奇迹

大鳌“村BA”盛况

聚焦推动民生福祉改善,推动镇容镇貌焕发新颜,持续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改善工作。比如,推进新鳌公路升级改造、傲城花园二期建设项目、区水资源保障工程、光大路及中心路升级改造项目等,全面配合深茂铁路施工工作。

聚焦促进乡村文明善治,推动党建引领贯穿始终。1949年10月1日,大鳌镇百顷学校(今南沙小学)内,新会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红旗精神”代代传承,激励着大鳌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大鳌镇通过建好支部、选优配强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证。今年以来,大鳌镇升级改造镇委党校,持续将“百顷夜校”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党员农民夜校的特色课堂品牌;打造对虾产业链党建品牌,构建大鳌南美白对虾产业链“红色力量”。

专访新会区大鳌镇党委书记程文杰

10年接续奋斗,全面实现区镇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

作为新会银洲湖东岸一体发展区的成员,大鳌镇将如何主动作为,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中走出了一条推动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路子?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新会区大鳌镇党委书记程文杰。

珠三角超过一半的淡水对虾出自这里,新会小镇创造致富奇迹

新会区大鳌镇党委书记程文杰接受南都专访

平均收入937万元,村集体收入居新会农村镇第一

南 都:新会是江门的首善之区、高质量发展标杆,今年提出冲刺千亿GDP强区的目标。作为新会银洲湖东岸一体发展区的一员,大鳌镇去年的经济发展如何?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如何?

程文杰:2022年大鳌镇整体经济运行向好。经济运行稳中求进。规上工业总产值69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1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亿元。产业集群蓄势崛起,现代产业集聚区完成立项,总投资超11亿元,丽宫优质水产和鑫隆建筑材料项目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释放活力,国内首条整箱粉末涂装生产线成功试产,“绿色制造”取得重大突破。探索“集装箱+智慧养殖”跨界融合,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正式运营。

2023年上半年,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4%,应该说,我们是处在一个厚积薄发的阶段。产业配套持续完善,现代产业集聚区一期用地征收完成,为中集建科工业化新材料建筑产业园项目和中科富海项目相继落地提供土地储备,集聚区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成业大道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建成通车;夯实经济增长基础,积极协助新会中集度过传统业务的波动,对接深圳中集总部,争取总部对大鳌基地的派单倾斜,并在“集装箱+”上加快布局和投入,培育中集环保、中集渔业等项目,开拓“新赛道”。

珠三角超过一半的淡水对虾出自这里,新会小镇创造致富奇迹

大鳌尾湿地公园

南 都:去年大鳌镇平均每村村集体收入突破900万元,居新会区农村镇第一。请问,大鳌镇村集体经济和村集体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程文杰:大鳌镇村集体经济和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向改革要动力,在这里有三个改革时间节点:一是1983年大鳌镇在全区率先推进集体经济村一级核算改革,逐步消除村和村小组二元结构,合并村小组经济到经联社,全镇村小组合并为19个经联社,全部完成集体经济村一级核算改革。二是做实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改革,在2015年至2018年,大鳌镇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实行“两田制”,采用“口粮田”和“经济田”两种形式,将农户的“经济田”统一流转到村集体统筹经营,保持了村集体统筹土地,以便下一步我们针对产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全镇流转的土地达到3.5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85.2%,而且我们的颁证率达到100%。三是大鳌镇作为新会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镇,以2018年7月31日24时这个节点,探索出了固化基数、不增不减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了我们的分配制度。这三项改革为我们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方面的原因是聚焦“一只虾”的工程。今年8月,我们大鳌镇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聚焦的正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现在我们的产值已经超过10亿元,带动了超过50%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而且我们大鳌镇供应了珠三角一半以上的淡水养殖对虾,年产量超3万吨,是名副其实的白对虾养殖专业镇。养殖的产业支撑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升。我这里有一组数字可以进一步说明。第一组数字是去年我们16条行政村平均经营性收入达到了937.5万元。今年我们提出了“百千万工程”的一个目标,就是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要突破1000万元(到2025年推动全镇一半行政村全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0万元,到 2027年全镇七成行政村全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 1000万元,并通过十年接续奋斗重点打造2-3条全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行政村)。第二组数据是,2022年我们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9万元,是江门市平均水平的1.9倍。第三组数字,大鳌的国土空间面积是52平方千米,占了新会区国土空间面积的4%,但是,去年我们农业总产值是15亿元,新会区农业总产值是123亿元,就是说,我们大鳌镇仅用了4%的国土空间贡献了新会区农业总产值的12%。

第三方面的原因是创新,向创新要活力。我们认为传统的养殖还是没有摆脱“靠天吃饭”,要推动村集体收入保持增长的势头,就必须要有新的谋划、新的增量。2022年两会提出“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给出了新的指引。我们成功引入了中集渔业。大家知道,中集集团是一家以集装箱制造而闻名的企业,这是他们第一次跨界,尝试以工业化理念经营现代农业,进行科技化、智能化的高密度养殖,目前已经有大鳌对虾、加州鲈等品种,他们的养殖效率在基地里面是大幅度提升,周期缩短了50%,年产量提高了10倍,同时,依托中集渔业项目的落地,我们也成功引进了新会区近年来首个农业博士后高层次人才陈金涛博士。所以,我们总结这三条经验,得出来的就是“产业创造价值”。

珠三角超过一半的淡水对虾出自这里,新会小镇创造致富奇迹

2023年2月1日中开高速大鳌段现场。卢文涛 摄影

聚焦9项重点任务,实现大鳌高质量发展

南 都:实施“百千万工程”,目的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今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新会区提出以“十大行动”“十大建设”为牵引,大力实施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请问,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大鳌镇有什么目标、任务和举措?

程文杰:按照“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要求,立足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广东省集装箱制造专业镇的优势,实施“三三九”计划,我们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实现大鳌镇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局面。结合“百千万工程”的目标任务,大鳌镇划分了三大片区,分别是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现代产业集聚片区、特色生态文旅片区,着力实施产业突破、农业提升、乡村提质“三大行动”,聚焦产业链提质增效、现代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村级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深化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深化乡村特色产业建设、深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建设、打造示范引领标杆、推动民生福祉改善、促进乡村文明善治九项重点任务,一方面为大鳌高质量发展谋划新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新会冲刺千亿GDP强区贡献大鳌力量。

珠三角超过一半的淡水对虾出自这里,新会小镇创造致富奇迹

大鳌夜市远近闻名

南 都:大鳌作为一个江心镇,区域优势比较好、文旅资源比较丰富,那么,在文旅方面,大鳌镇会有怎么一样的谋划?

程文杰:随着深中通道、中阳高速不断建设,大鳌的交通区位优势不断提升,同时,我们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以来,我们还是坚持得非常好。我们有很好的企业,取得了很好成绩,但是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几年,我们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正是这里的环境非常优越,宜业宜居宜游的特点远近驰名。随着交通区位不断提升,未来我们还打算引入文旅龙头企业,让它们从新的角度去谋划,大鳌作为文旅的好的目的地,有什么好的发展。现在我们也在积极对接深圳的资源,争取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有一个初步的谋划。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核心还是产业兴旺,而这个产业兴旺,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一二三产,我觉得一个地方发展应该是一二三产有机结合。如果是单纯的农业镇,它在发展中会面临瓶颈,如果是单纯的工业镇,它在发展中会面临环境的问题。如果不发展农业也不发展工业,只发展第三产业,那是无本之木。应该说,一个地方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二三产的发展。

产业发展了,人们在这里安家乐业,生活的环境、基础公共配套服务,所以,大鳌镇的人口增长了。未来,我们很多需要努力,比如说,进一步缩小镇的公共服务与主城区的差距,也是摆在我们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珠三角超过一半的淡水对虾出自这里,新会小镇创造致富奇迹

日新月异的大鳌圩镇

南 都:大鳌镇立足集装箱制造专业镇、水产养殖特色镇的优势,走出了一条推动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大鳌路子。能否和我们描绘下,未来5年、10年,大鳌镇的未来蓝图。

程文杰:接下来,大鳌镇将按照既定的“百千万工程”施工图,一步一个脚印,实施我们“三三九”计划,到 2027年,我们镇域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新型的城镇化、乡村振兴将会有新的更多的成果。经过10年左右接续奋斗,全面实现区镇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而且我们大鳌作为江门对接深圳的桥头堡,在10年以后,应该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明显、更加平衡、更加协调,同时,我们的城市能级会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共同富裕也会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开栏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广东省委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江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把握“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奋力开创江门“三农”工作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全力打造“百千万工程”江门样板,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

作为江门的首善之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新会区提出以“十大行动”“十大建设”为牵引,大力实施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奋力冲刺千亿GDP强区,全力打造江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的先行示范区。实施“百千万工程”,再造一个新“新会”,新会区各镇(街)将如何作为?南方都市报推出《奋战“百千万” 新会“镇”能量》大型融媒体专题策划,本期走进新会区大鳌镇。

策划:郭锐川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曾育军 罗忠明 实习生 刘娟 陆银霞 通讯员 大鳌宣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