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龙虾工业化养殖(水产养殖新模式—“物联网+”,养鱼也能轻松体面)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2|点击次数:

日前,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的某家庭农场内,一位穿着时尚的中年女性,步履轻快地穿梭于16条跑道鱼池之间,给塘里的加州鲈鱼喂食。投饵结束,她拿出手机打开一个APP,查看鱼塘的水温、含氧量等数据,数百亩鱼塘里的鱼吃得好不好,“住”得舒不舒服,一目了然。

当水产遇上“物联网+”,养鱼也能轻松体面

“养鱼可以变得这么轻松体面,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这位养鱼几乎可以手不沾水的养殖户是农场主盛素红,她在菱湖镇养鱼已近30年。她告诉记者,以前养鱼需要每天几次挑着饲料和冰鲜鱼,穿着套鞋往返泥泞的塘基之间喂食;天热的时候,还得在塘边守夜,晚上每隔两个小时就得查看鱼塘含氧量,如果缺氧,就得立刻把水泵搬到塘边增氧……

记者了解到,“跑道养鱼”的养殖密度大,因此风险相对传统养殖方式也更高,需要实时掌握鱼塘水质,定时给“跑道”增氧。如今盛素红不仅能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掌握整个鱼塘水质的变化,实时监控鱼塘情况,还可通过在家里遥控增氧机的开关,软件后台还有人24小时监控。

水产养殖新模式—“物联网+”,养鱼也能轻松体面

监控中心可实时监控鱼塘的水质、含氧量等

这套24小时物联网实时监控系统在塘底放有监测传感器,鱼塘边的表箱连着远在镇上的监控中心,水温、含氧量等信息可及时发送到渔民的手机上。通过物联网水质监控服务,不仅能把鱼浮头死亡率降到零,并减少渔民深夜巡逻的强度,还可降低电耗15%以上,提升产量10%。

据了解,南浔大力推广“物联网+”智能渔业系统,目前已推广渔业物联网应用1300余户,实现“物联网+渔业”覆盖面积2万亩,实现渔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和数字化、自动化管理。

这样的养殖方式,保证了鱼的品质,也保证了产量。现在,盛素红养殖的加州鲈鱼出塘价达每公斤36元,比市场价高出数倍,依然供不应求。在南浔,更多的“盛素红”们开始走上生态养鱼的转型发展之路。据了解,目前南浔已有260条养鱼“跑道”。今年底前他们计划完成建设300条,打造全国最大的“跑道养鱼”生产基地。

更多水产养殖新模式介绍

集装箱养鱼模式

以集装箱为载体的循环水养殖新模式包括两种形式:陆基推水和“一拖二”。

水产养殖新模式—“物联网+”,养鱼也能轻松体面

1、陆基推水式

在池塘岸边摆放一排集装箱,将池塘养鱼移至集装箱箱体内,箱体与池塘形成一体化的循环系统,从池塘抽水、经臭氧杀菌后在集装箱内进行流水养鱼,养殖尾水经过固液分离后再返回池塘处理,不再向池塘投放饲料、渔药,池塘主要功能变为湿地生态池,承担水处理的重要角色。

2、“一拖二”式

包括1个智能水处理箱和2个标准养殖箱,适用于缺地和缺水等较为恶劣的生产条件,养殖全过程一般采用地下水,全程封闭水处理就是该模式的核心和关键。系统集成了水质测控、粪便收集、水体净化、供氧恒温、鱼菜共生和智慧渔业等六个技术模块,通过控温、控水、控苗、控料、控菌、控藻“六控”技术,达到养殖全程可控和质量安全可控,实现养殖智能标准化、绿色生态化、资源集约化、精细工业化。

适合养殖的品种:该模式适合养殖的品种有很多,包括:罗非鱼、翡翠斑(宝石鲈)、巴沙鱼、海鲈、老虎斑、金鲳、乌鳢、鳜鱼、加州鲈、黄河鲤、黄颡鱼、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澳洲龙虾等名优品种。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

该模式集现代工程、机电、生物、环保及饲料等多学科于一体,在相对封闭空间内,利用过滤、曝气、生物净化、杀菌消毒等物理、化学及生物手段,处理、去除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和饵料残渣,使水质净化并循环使用,少量补水(5%左右),进行水产动物高密度强化培育。

水产养殖新模式—“物联网+”,养鱼也能轻松体面

技术要点:养殖车间、水处理设备实行标准化,管理系统自动化;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对养殖用水的盐度、溶氧、pH、温度、氨氮等指标进行自动检测并做出相应控制或报警,实现自动投饵及排污。

1、在线自动监测:水温、DO、 pH、盐度、氧化还原电位,带有无线传输功能。每组循环系统中的pH可根据预设数值自动进行反馈调节。

2、电气控制系统:能控制所有设备运行,监测、显示、记录和警示各设备即时运行参数,遥控和定时控制设备运行。

水产养殖新模式—“物联网+”,养鱼也能轻松体面

鱼菜共生模式

模式原理:在鱼类养殖池塘水面种植蔬菜,利用蔬菜根系发达、生长需要大量氮磷的特性,吸收鱼类养殖所产生的粪便残饵等废弃物中的N、P,以缓解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同时,蔬菜的光合作用又可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菜筏还可为鱼类遮阴避暑,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综合种养模式。

鱼菜共生——池塘原位生态修复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新模式—“物联网+”,养鱼也能轻松体面

技术要点:

1、一改五化:改造池塘基础设施,将小塘并成大塘,面积10-20亩,水深2.0~2.5米。

“五化”:水环境清洁化、养殖品种良种化、饲料投喂精细化、蔬菜品种多样化、病害防治无害化。

2、蔬菜栽培:选择根系发达,吸收N、P能力强的品种。推荐空心菜,夏季可种植绿叶菜类如水芹菜、瓜果类、水上花卉植物等;冬季可种植西洋菜、生菜等。种植比例最好控制在池塘面积的15%以内。

3、水体搅动:采用特定设施装备搅动水体,促进水体翻动,使底层沉积物营养盐充分释放到水体中,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N、P等元素。

鱼菜共生——池塘异位生态修复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新模式—“物联网+”,养鱼也能轻松体面水产养殖新模式—“物联网+”,养鱼也能轻松体面

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

原理:在盐碱地区开挖鱼塘,使地下水迅速汇集并形成水面,用于水产养殖;鱼塘周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土壤盐分淋溶到鱼塘中,降低盐碱土中的pH值和盐度,抬高的土壤也可以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以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同时养殖产生的有机质可以培肥,可种植大麦等多种耐盐碱和耐低盐碱植物,实现生态修复;打造渔业、生态修复“合二为一”循环链,让昔日白色荒漠的盐碱地变身为鱼虾满池的鱼米绿洲。

水产养殖新模式—“物联网+”,养鱼也能轻松体面

技术要点:

1、水质分析及改良技术

对不同盐碱水进行化验分析,确定水化学类型,选择适养品种,对于水质不适宜养殖的水体,可先行投放适宜型号的水质改良剂(生石灰、草木灰、微生态制剂等)进行改良调节,将其化学指标(pH值、碱度和离子组成)调整到养殖品种适宜的生存范围内。

2、构建盐碱地“台(条)田-浅塘”系统工程

开挖1-1.5米深的池塘,取土修筑1.5-2米左右的台田;在台田耕层土(耕作的土壤部分)底部(一般距台田顶部30CM左右)铺设秸秆;在台田底部处铺设弧形薄膜和带有孔隙的管道(暗管)。

3、“台田浅塘”种养殖技术

针对不同盐度和水型,滨海区域养殖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梭鱼等品种;在内陆区域养殖南美白对虾、罗非鱼、鲫鱼、中华鳖、黄颡鱼、河蟹、鲶鱼等广盐品种;种植大麦、枸杞、西红柿等耐碱或耐低碱植物。

水产养殖新模式—“物联网+”,养鱼也能轻松体面

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

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是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基于水质调控、生态位互补、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生物防病、质量安全控制、减少废物排放等,建立的生态调控健康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新模式—“物联网+”,养鱼也能轻松体面

按照水质的不同,可构建三种模式:

1、淡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

主要采用“滤食性鱼类-吃食性鱼类、鱼-虾-鳖”等,搭配形成“鱼-鳖、青虾-河蟹、鲢鳙鱼-名优鱼类”等模式;

2、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

主要采用“虾-蟹-贝-鱼,虾-贝-鱼-藻,虾-鱼-参”等,养殖虾类主要选择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凡纳滨对虾、脊尾白虾,蟹类主要选择三疣梭子蟹和拟穴青蟹,贝类主要选择菲律宾蛤仔、缢蛏等,鱼类主要选择半滑舌鳎、河鲀、黑鲷、虾虎鱼等。如搭配形成“对虾-梭子蟹-菲律宾蛤仔-半滑舌鳎”模式、“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菲律宾蛤-大米草”、“斑节对虾-青蟹-黄鳍鲷”等;

3、浅海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

主要为鱼-贝-藻、鲍-藻-参、滤食性贝类-大型藻类、大叶藻海区底播等单项模式。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