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食用菌养殖挣钱吗(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2|点击次数:

5月13日,淄博高新区作家协会一行10人,来到淄博菌誉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卫固镇的产业园西区银耳生产大棚,亲眼目睹了菌袋上盛开的银耳之花,不禁感叹人类智慧与造物主的双重迭加,竟是如此神奇!这一枚枚蓬松的银耳叶片背后,一定潜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聆听菌誉食用菌研究院王延林院长的倾情回忆,果然不同凡响。

王延林,1960年出生于博山区石门乡泽蒜峪村,1978年6月从青龙湾高中毕业以后参加高考,距离录取分数线只有几分之遥,想着一边复习一边寻找工作机会。弟弟考进了泰山林校,从泰山采集到野生的菌菇回家,王延林感到非常神奇,开始迷上食用菌,找书籍查资料,试图进行人工栽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福建食用菌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写了银耳富翁翁西应靠栽培银耳发家致富、推广传播食用菌实用技术的事迹。翁西应是福建宁德古田县回乡知识青年,高考落榜,在困境中钻研银耳栽培技术,并将自己的实用技术推广到群众中去。翁西应的故事引起王延林极大共鸣。觉着食用菌作为一种食品通过人工栽培,能走进千家万户,在山区不失为一条发家致富的好门路,开始和翁新安联系,也想着从种银耳开始,探索出一套食用菌栽培模式,索性完全放弃了高考。

刚走出校门不谙世事的王延林背着父亲、瞒着家里,找到村里的老书记,说要进行食用菌栽培,用实用技术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和山村面貌。老书记二话没说,摸出自己的印章交给他,介绍他去信用社贷款。王延林找到信用社,贷来200元,寄到了福建古田,从翁西应那里买来16瓶菌种。收到菌种以后,王延林白天黑夜地试验,一步一步在罐头瓶里接种。菌种奇迹般接活了,兴奋之余心里还是没底,就拿着菌种去山东省农科院请教专家,让其把把关,专家们也感到很好奇,因为山东省还没有栽培银耳,大家围住王延林,把菌瓶拿在手里传来传去,鼓励他回来好好研究,他们也着手关注探索。

专家们的鼓励让他内心充满力量,也陡生胆怯,因为父亲对这个事情坚决反对。

父亲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鲁中山地的农民,只见山林里有野生蘑菇生长,也很喜欢吃,也去采山上的蘑菇,却没见过还能人工养殖,觉着儿子有书不读整天捣鼓这个东西忒不靠谱,甚至是不务正业。叔叔在村里当村长,有意安排王延林去干副业,挺挣钱也稳定。王延林对蘑菇着了迷,就是不愿意去,还因此产生了矛盾。家里没有人支持,未婚妻的大哥看好他,他就去大哥家里进行试验。

爱人的大哥很支持,这给创业之初的王延林莫大欣慰。大哥家6、7口人住着两间房子,腾出来让王延林在里头搞实验,一家人帮着找罐头瓶,弄木屑,用手拌料,加湿使喷雾器,开始了小作坊式的生产,半年以后,银耳栽培成功了,长势良好,回报可观,鲜银耳到了120多元一斤。热度过去以后,价格开始回落,没等到开始扩大生产,价格低至6、70块钱一斤, 3、40块钱一斤,王延林采用与栽培银耳同样方法改种黑木耳,也获得巨大成功。


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黑木耳一朵一朵黑乎乎的,煞是喜人,他搬上一颗,抱回自己家里去,放到床上,用一块湿布子盖着保湿。父亲白天视而不见,到了晚上悄悄打着手电,掀开布子,瞅来瞅去,仔细观察盛放的黑木耳,这小子真把这事弄成了?木耳真的能种?

父亲嘴上没说支持,态度变了,行动上也不再反对。王延林看着有转机,能通融了,就从对象哥哥家搬回来。家里有个大院子,闲着,开始用生料种平菇,在院子里盖了个棚,盖大棚的时候父亲开始下手帮忙,帮着扎棚,种上以后,蘑菇长出来挺喜人,用喷雾器喷雾,动静很大,嗡嗡响,父亲也去帮忙。父亲气管不好,蘑菇特别是平菇生长时候散发孢子,容易引起过敏,父亲一过敏就咳嗽,嗓子也不得劲,早晨起来一大早父亲就在那个山坡上咳嗽,全村都听得清清楚楚,咳嗽过了还是帮着干。

做菌种的时候,晚上进行灭菌,父亲坐在炉前烧火,父子俩共同陪伴一轮明月。村里的蓄水池水质不佳,王延林需要去很远的一眼井里挑水,父亲夺下担杖水桶,抢着去挑。看到父亲的转变,设身处地想想父亲不支持自己也有道理,菌菇养殖前人没有尝试过,没有现成经验,成败未卜,搭上时间搭上钱财,别人搞副业的种地的各忙各的,自己确实不务正业,搞一些没边没沿的事情,八字弄不出一撇。他从父亲的眼神里看到了巨大的信赖,这给了他巨大的精神能量,越发废寝忘食地钻研,他感到自己已经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父子两代人向贫穷落后宣战的力量。最后,王延林取得了成功,看到产品以后,拿到市场去卖,效益很好,他的小学老师说,延林厉害了,你这一天的收入就跟我一个月!

八九十年代,食用菌里,如果说银耳木耳是奢侈品,只有平菇才是大众消费品,它口感香冽,价格亲民,王延林慢慢开始走大众食用菌品种栽培养殖之路。

王延林的大胆实践,给当时全国农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供了典范,时任石门乡党委书记的鹿奉俊则看到了王延林的产业价值,亲自谋划,以王延林的养殖基地为基础,利用一个废弃山地战备坑道,建起了石门乡社会福利香菇厂,走程序办执照搞基建进设备像模像样做起来,成为博山区两个乡办香菇企业之一。


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那是1987年,他们工厂沿用的还是古田瓶栽模式,用750克菌种瓶,长满菌丝以后挖出来压成块,也用高压锅,接种机,液体菌种,工序很繁琐,用工量很大,即使那样仍在山东省技术领先。那时,王延林萌生了机械化生产食用菌的思路,但是需要成熟的技术,更需要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王延林勇闯禁区的探索精神与陈旧思想观念之间展开了无声却又十分激烈的较量,一时数年时间,你干不好他看笑话,你干好了他嫉妒你,封闭已久的小山村进入了一个难以破壁的逻辑怪圈,家乡石门似乎容不下一个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的创业梦想,王延林远走他乡,受聘德州建立临邑县食用菌总厂,任技术副厂长,一干干了四五年。

1995年,时任淄博高新区法院院长的鹿奉俊十分关心王延林的食用菌养殖,对他背井离乡深表惦念,把王延林请到高新区,作为招商引资项目,也把他的食用菌养殖技术落户高新区,王延林在迎仙村入籍落户,担任村经联社社长,负责乡村经济发展振兴,成立淄博高新区花山食用菌研究所,王延林终于走下十八盘,走出大山,走向食用菌产业大发展的新天地。


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后来,迎仙村又给批了一块地,王延林贷了18万块钱,集体项目一步步做大。企业改制以后,淄博高新区花山食用菌研究所改名淄博花山食用菌研究所,后来是研究院,2010年成立淄博菌誉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在迎仙村。为突破迎仙村土地紧缺发展受限的问题,公司在卫固镇扩建产业园,产品、技术、装备开始向全国辐射。

2015年11月,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最后冲刺阶段。淄博高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王延林一马当先。2016年,王延林的菌誉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列入国家扶贫产业开发优选项目,卫固镇扩建的食用菌产业园,成为定向专项扶贫产业园,太平村食用菌金融扶贫即食用菌馥合面条项目成为产业扶贫开发项目,5年的产业扶贫,1年的效果巩固,公司共创造扶贫收益分红80万元,用于扶持统计在册的贫困户差异化补贴,实现了全域农村人口脱贫,还为陕西商南、西藏林芝、内蒙六家子镇、北京顺义区后桥镇等十多个地区建设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带动了当地周边地区现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接连发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为王延林新的的使命担当。

王延林告诉我,卫固产业园曾经都是扶贫产业园,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也完全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他引进人才、引进资金,把食用菌项目进一步做大,一是把规模做上去,二是明确功能区划分,三是投注一定资金精力开发新品种,四是实现食用菌技术装备现代化,五是下脚料合理利用,形成环保有机生态的食用菌栽培全产业链。


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王延林的行动力总是能够给人以信心。菌誉公司研发的食用菌专用机械装备完全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十几年的研发结出累累硕果,从配料、拌料、装袋、物流、灭菌、空间净化、接种培养全面实现全产业链、全数字化、全工厂化生产的配套模式,从本地到河南、河北、西藏、新疆、内蒙、陕西、北京等全国40多个地区进行复制推广,还与济南、北京、内蒙等五六个地区技术合作、项目交接,取得很多成功经验。目前,公司已形成年产食药用菌菌种500万袋(瓶),各类食药用菌600余吨,食用菌机械装备300余台(套),年产值近3000万元的企业规模,成为是一家集珍稀食药用菌培育、工厂化机械装备制造、应用技术推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型农业企业,是成功利用公司+研究院+基地+合作社的经营模式,集产、学、研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以种植绿色无公害食、药用菌为依托,推动食、药用菌菌种繁育、栽培、深加工和复合型生物有菌肥生产的高科技创新型循环示范食用菌科技公司。


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2023年4月,王延林与北京禾慧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食用菌技术合作及年产1200吨鲜北虫草购销合同,公司生产的优质菇菌北虫草产品将走上首都千家万户居民的餐桌。

有闲的时候,年过花甲的王延林会驱车爬上十八盘,回到他的家乡博山区石门镇泽蒜峪村,山村依旧,屋舍沧桑,他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有他最初的梦想,有他创业的艰辛,更有混合着幸福和酸楚的回忆,令他欣喜的是,古老的村庄正在发生一场新的山乡巨变……

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走下十八盘的食用菌大王


本文为刘培国先生原创文字

若需转载请联系此公众号


刘培国

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执行董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