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2014水产养殖(从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看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2|点击次数:
从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看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编者注:作者王清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研究所原所长,现任中国水产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


2 0 2 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 也是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100 年。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 我站在窗前,面对园区内盛开的樱花,回顾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 展望下一个100 年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禁不住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我们这些20 世纪50 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亲身经历了祖国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亲历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共产党的100 年,是前赴后继、流血牺牲、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100 年, 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辉煌的100 年。我是1970 年2 月加人中国共产党的。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个小有成就的水产科技工作者,亲眼见证了水产养殖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从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看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谈点体会,以期从一个侧面展示党的领导对我国渔业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渔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以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00周年。


一、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的政策导向是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我国的水产养殖可追溯到殷末周初之际,已有3000 多年的历史。在国际上,中国被称为水产养殖的故乡。


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积贫积弱的祖国渔业产量还不到100万吨。党和政府成立了水产部,着力抓好渔业生产。1957 年的水产品产量达到346 .89万吨, 是1949 年的6 .6 倍,年均递增26 .6 % 。


改革开放为我国渔业发展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1978 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千方百计解决吃鱼问题》。

198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明确了水产养殖生产可以承包到户和放开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等重大政策,极大调动了渔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渔业生产迈入快速发展轨道,被称为新中国渔业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

1997年,国家又适时确立了“ 大力发展养殖,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治管理" 的新时期渔业发展方针。

1999 年开始实施海洋捕捞产量“ 零增长” 计划。


进人21 世纪, 我国渔业生产和渔业经济状况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渔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明显变化,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融入世界渔业的大格局。


2019 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80 .36 万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5079 .07 万吨,捕捞产量1401 .29 万吨;养殖与捕捞产量之比为78.4 :21.6 。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6 .45 公斤,比世界人均水平高一倍。


水产品已成为中国人民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二、前瞻性提出“ 以养为主” 的渔业发展方针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对水产品的刚性需求,使得我们不可能走发达国家水产养殖的发展道路;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多重压力,使得我国水产养殖业必须走“ 低投入、高产出、稳产量、保质量” 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中国人民通过干预水域自然生态系统来提升食物供给功能方面获得了极大成功,也为世界提供了可供复制的样板。


水产养殖业既有“ 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 的特点,又有比较效益相对较高的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水产养殖是水产品的重要生产方式,并把水产养殖放在与渔业捕捞同等重要地位的国家。


1958 年1月召开的全国水产工作会议对渔业发展提出了新认识, “ 养捕之争" 的讨论和“ 以养为主” 方针的提出,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捕轻养的渔业生产方式,对渔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9 年, 根据党的八大二次会议“ 两条腿走路” 精神,提出“ 养捕并举" 的指导思想,促使渔业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国家层面上认识到单靠渔业捕捞不能满足对水产品的需求,需要发展新的生产方式。


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颁布实施,确立“ 以养殖为主" 的渔业发展方针。


1988 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是世界上第一个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2014 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已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60 %。


现在我国开展养殖的水产生物种类超过300 种,涵盖了鱼、虾、贝、藻、参等各个水生生物门类的主要经济种类。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富有创造力的中国人民因地制宜,创造出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养殖模式,各种宜渔水面被开发出来用于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已经成为大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


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在国际上被誉为“ 为人类作出的一大贡献”。


三.“ 绿色” 理念引领水产养殖业迈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特点是规模大、养殖种类多、总产量高, 但布局分散、发展不平衡, 且集约化、工厂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


特别是近几年来, 我国水产养殖业正处于由快速发展转向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确定正确的发展之路是把我国这样一个渔业大国建设成为渔业强国的关键问题。


尤其是在科学处理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和养殖水域有限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的问题上,我们党和政府作出了正确决策, 指引着水产养殖业迈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 充分体现了时代的新趋势、新特点。2019 年1 月,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水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 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之上,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同作为发展基石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这方面, 我国的水产养殖从业人员也作出了令国际同行称道的贡献。


在淡水养殖领域, 绿色发展的一个代表性例子是“ 稻渔综合种养" 。


这种养殖模式是根据生态循环经济原理构建的稻--鱼共生系统, 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 可大幅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人, 是一种具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 稻渔综合种养” 在传统的“ 稻田养鱼" 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养殖技术、养殖种类、管理模式以及发展理念都被赋予了新时代的特色。


2019年,全国稻田养鱼面积231.75 万公顷,产量291.33 万吨, 占当年淡水养殖产量3013 .74 万吨的9 .67 % 。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还被推广到“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 受到非洲、东南亚等地的欢迎, 为渔业国际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海水养殖领域, 我国科技人员创新发展的“ 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 ,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山东沿海已形成颇具规模的多元生态养殖系统。


这个系统把不同营养层级的动物和植物按照生态系统水平的原理科学配置, 一种生物的残饵或排泄物可作为另一种生物的营养来源, 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系统, 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减少养殖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既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 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具有“ 一举多赢” 的功效。


这项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欧美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先后来现场参观学习, 被誉为“ 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范例”。


四.结语


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不仅成功解决了我国城乡居民“ 吃鱼难" 问题,而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扩大就业、增加农( 渔) 民收人、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人们谈论大农业的时候,往往把渔业作为一个小行业,甚至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渔业的重要作用,忽略了水产品在城乡居民餐桌上的重要位置。


事实上,无论是家庭聚会、朋友聚餐,还是走亲访友、招待客人,谁家的餐桌上也离不开水产品。


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大农业中渔业是个小行业,但这个小行业做得生机勃勃,有声有色!


水产养殖业只是大农业中为人类社会提供优质蛋白的产业之一, 但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成就毫无疑问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中的亮点之一。


现在,社会发展已进人“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新时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乃至实现建设现代化渔业强国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我们坚信,在已有百年辉煌历史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这个目标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来源:水产养殖杂志社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