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建水养殖(云南建水:幸福生活踏歌至,乡村美景入画来)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2|点击次数:

五月,行走在云南建水县的村庄、田野,不由得眼前一亮,一条条水泥路在村与村之间延伸,一个个特色产业落地结果,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一张张笑脸自然绽放,展现出老百姓的甜美日子。

甸尾乡黑箐村是建水县一个纯彝族的深度贫困村,如今这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变新了,村庄变美了,产业发展了,全村人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在脱掉“贫困帽”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2014年,黑箐村被确定为贫困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532人,贫困发生率36.69%,2019年动态管理后,未脱贫7户2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6%。

云南建水:幸福生活踏歌至,乡村美景入画来

建水:幸福生活踏歌至,乡村美景入画来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干劲

在龙树村、白沙沟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遍布花草树木。走进龙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瑞云家,收放干净整齐的家里,电视、冰箱、太阳能热水器、冲水式卫生厕所样样俱全。

2014年,杨瑞云家因妻子智力残疾、常年多病,女儿读书,全家的担子压在他一个人身上,除了盘好自家的田地外,就没有别的经济来源,达不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而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之前,我家的房子遇到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 现在经过改造已经不会漏雨了。现在我爸除了自家栽种马铃薯、辣椒外,有空就去帮人家干活,收入有了更多的来源, 手头也宽松了,心里‘等靠要’思想已经没有了,干劲也更足了。”现在云南财经大学读大一杨佳高兴地说道。

内生动力是脱贫致富的根本,贫困群众只有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改变其贫穷落后的面貌。

在黑箐村委会,像杨瑞云家依靠双手勤劳致富,是黑箐村脱贫攻坚以来广大村民的一个可喜变化,也是黑箐村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云南建水:幸福生活踏歌至,乡村美景入画来

建水:幸福生活踏歌至,乡村美景入画来

筑牢基础设施建设保发展

“以前公路不通、道路没有硬化的时候,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遇到下雨,去哪儿都得踩烂泥。”谈起村庄的变化,白沙沟村84岁,曾经当任过生产队长的潘文英心情激动,脸上溢满了笑容地说:“现在变化大了,路修好、水拉通,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路通水通,这是几代人的梦想,自己想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眼里怕是看不到了,没想到党的政策好,让自己赶上。”

潘文英还告诉我们,以前靠人背马驮,现在出门赶街都有车坐,村子里道路硬化、卫生厕所、垃圾池、活动室、路灯、卫生室、活动室等群众民生工程样样俱全,人们已注重自家的卫生,村民之间相处也融洽,和以前相比无论是思想、发展生产的干劲还是村容村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目前,黑箐村委会总投资257.48万元,完工5个村小组道路建设项目,共计硬化主路15855㎡,副路5375㎡;总投资约148万元,完成大黑箐组、大容所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总投资170万元,完成大容所组、小容所组灌溉用水项目;小黑箐组、白沙沟组农田水利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总投资165.66万元。

云南建水:幸福生活踏歌至,乡村美景入画来

建水:幸福生活踏歌至,乡村美景入画来

培植产业夯实脱贫致富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产业实现就业是稳定脱贫的核心和关键。

白沙沟村民张旺武通过种植马铃薯、辣椒,建盖了楼房,过上了幸福日子。张旺武说:“以前我们村子里面比较穷,现在政策好了,路修通了,水也帮我们引到田边地边,特别是现在栽种出来的农产品,老板直接到我们村子里面收,不愁卖,省心多了。路通、水通,干什么都好发展,只要不懒着身子、舍得使力、勤劳肯干,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马铃薯、辣椒、生姜、青豆、烤烟、桃子种植和猪、鸡、牛、羊养殖等一项项产业,正不断将黑箐群众的钱包填得鼓鼓囊囊。在产业发展上,黑箐村围绕党建、扶贫双推进,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收购商”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把发展农特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富民的途径,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引领作用,把能人、党员聚集在产业链上,实现无缝衔接,让产业脱贫成为全村群众致富增收的主旋律。

全村共发展烤烟种植460亩,灰薯250亩,小米辣210亩,姜56亩,桃子5000亩,脐橙360亩。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实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农特产品及时销售,预计投资85.28万元的黑箐村委会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正在建设。

云南建水:幸福生活踏歌至,乡村美景入画来

建水:幸福生活踏歌至,乡村美景入画来

幸福生活踏歌至,乡村美景入画来。

如今,黑箐村干群齐心,并肩作战,在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中形成了强大合力,正一步步走上致富的快车道,正在向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目标向前迈进。

云南网通讯员 白钰倩 彭兆伟 王菊梅 摄影报道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