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常德黄牛养殖(桃源县杨溪桥镇产业转型路径:“黄金矿”变“绿金山”)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2|点击次数:

记者 任民政 葛辉文 姚懿容

汤色金黄透亮,茶味蜜里藏香,入口醇厚温润,回味沁人心脾。这杯君和“云领1028”红茶,2016年面市以来,先后斩获省第八届茶博会“茶祖神农杯”金奖、全国第十二届“中茶杯”特等奖,去年在第五届中华茶奥会上,又以高分赢得金牌。来自14个国家的茶商和评委纷纷发问:这款红茶来自何方?

“我们的茶叶采自乌云界大山深处,我们的制作技术源自百年传承,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最好的红茶。”6月13日上午,在杨溪桥镇蔡家塘村,记者有幸品尝到了这款神秘红茶,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詹立君一边用山泉水为我们泡茶,一边为我们介绍。

爬上蔡家塘村里宝山,我们看到了桃源县产业扶贫的424亩茶园基地,幽闭静谧,云雾缭绕,和对面的“桃源屋脊”牯牛山连绵成绿色海洋,一望无际,满眼翠绿。

“这里属于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生的风水宝地。”杨溪桥镇党委书记覃英俊告诉记者,这一带山脉地下有黄金矿藏,当地采金历史达400多年,山上林木资源丰富,老百姓祖祖辈辈一直靠挖金砍树过日子。2006年,这里划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不准砍伐,2016年,由于环保不达标,境内所有金矿都进入关停整改期,至今未重开。从此,老百姓的生活失去了主要来源。4年前,这个全县有名的采金镇,可把他这个走马上任的镇党委书记愁坏了。

杨溪桥镇6个村位于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尽快实施产业转型是杨溪桥镇的唯一选择。几年来,杨溪桥镇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强镇”的发展思路,依托绿色生态,特色产业“异军突起”,全镇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同样是靠山吃山,杨溪桥镇产业发展走过了怎样的路?

走高山品牌之路,后起之秀领跑“桃源红茶”

杨溪桥镇的茶产业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当时,国家外贸部在桃源县建立沙坪茶厂,是常德地区最大的茶厂,毗邻沙坪的杨溪桥,是沙坪茶厂的重要原料供应地之一。随着上世纪90年代沙坪茶厂的关闭,杨溪桥镇3万多亩茶园也渐渐荒芜。

主打茶产业,这是杨溪桥镇上上下下形成的共识。

2015年,在外创业多年的詹立君在家乡领导的劝说下,返乡创立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

“我回乡后在山里转了20多天,发现有近2万亩野茶树仍有复垦价值,可惜这些年荒芜了。”詹立君说。为了不浪费这些好资源,他在新建基地的同时,还以300~500元/亩的价格,补贴给茶农复垦,目前,已帮助茶农复垦茶园1万多亩。

为了生产出优质红茶,君和公司聘请省茶叶研究所所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包小村担任顾问;组建桃源县树蓬野茶专业合作社,为茶农提供技术服务;配备现代化茶叶加工车间和生产线。

短短3年多时间,君和公司在长江美丽家园计划中被授予“可持续茶园推广合作伙伴”称号,所开发的老茶园荣获农业部颁发的野生采集有机认证证书,并被列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湖南红茶的后起之秀,君和红茶可谓一鸣惊人。

“去年,我们年产茶叶2万多斤,产值近7000万元。品质最好的‘云岭1028’卖到5000多元/斤。”詹立君更开心的是品牌效应带给当地村民的收益,树蓬野茶专业合作社茶农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目前,杨溪桥镇有7000多人参与茶叶种植和生产,占全镇总人口的40%;茶叶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全镇现有君和、春峰、岩吾溪、匠者、仙池界等5家规模茶企和10家茶叶加工厂,年加工能力11000多吨,茶叶年综合产值达4亿元。

记者看到,君和公司千吨红茶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10月全面完工后,这里将成为我市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杨溪桥镇下一步目标是以君和茶叶为龙头,带动全镇成为红茶之乡。兴绿色产业之路,让山里土特产走出去

穿行在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落马洞村,我们发现路两旁农户家的山壁上都挂着木桶蜂箱。

“我们的蜜蜂只在大山里采花,一年只取一次天然成熟蜜。”森源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毅满脸自豪,开心地向我们介绍“森源蜜坊”,这是乌云界首个注册的蜂蜜商标,打的就是乌云界绿色生态品牌,产品供不应求。

这里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2.5%,是中华蜜蜂理想的栖息地。正是看中了乌云界的自然资源,2015年11月,在外打工多年的张毅回到家乡,牵头成立了森源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整合保护区的养蜂户,扩大养殖规模,建立养殖基地,免费为蜂农普及养蜂知识,要求蜂农全部采用原始木桶养殖中华蜂,割巢取蜜,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销售。

合作社现有社员180余户,组建了杨溪桥镇梅子溪、板石坡、管水、落马洞等十多个养殖基地,共有原始木桶养殖蜂群900余群,年产蜂蜜5000余斤,为蜂农及贫困农户增加年收入50余万元。

“去年,我养了28桶蜂群,产蜂蜜200多斤,收入有2万多元。”牯牛山村村民张金阶说道,这两年他在合作社的帮助下,靠养蜜蜂脱了贫。

楠竹曾是杨溪桥镇的主导产业之一,但这些年因运输困难、效益低下,满山的竹子鲜有人问津。“我们只能另辟蹊径,由砍竹子改为挖竹笋,加工后销往农庄。”江里溪村村主任刘云均介绍。

2017年和2018年,江里溪榨笋、落马洞笋兴榨笋两家企业先后开始从事竹笋、榨笋及笋干加工,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一路发展壮大,年产榨笋200吨。

十八登村登绿环原生态黄牛养殖、落马洞草龟、牯牛山石蛙、冷家溪竹鼠、煌山猕猴桃、杨溪桥罗汉果、羯羊铺莲米……杨溪桥镇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老百姓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全镇4个省级贫困村已全部摘帽,贫困户由564户减少至110户。

拓乡村旅游之路,农旅一体化全产业开花

仲夏时节,从319国道驶入杨黄线,刚经过一片稻田,一垄垄蓊郁茶园就在这青山绿水中扑入眼帘。细看之下,你会发现,茶树与桂花树配套栽种、高低搭配,相映成景,别有一番风味。

这里便是春峰茶业的生态观光园。观光园对面,是茶文化展示馆;不远处,有一个拓展基地,立着“常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湖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石碑。

“今年以来,我们已接待1.5万人来观光采茶。”岩吾溪村村支书、春峰茶业董事长郭峰告诉我们,从预定情况来看,今年接待量可达到4万人,可为村里带来上千万元的收入,村民没一个外出打工。

4月,桃源县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仪式在岩吾溪村举行;5月,全县“茶香作伴·花样燃青春”青年联谊会在岩吾溪村拓展基地上演;平日里,成批的中小学生在这里开展采茶、制茶、研学旅游等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品味中国茶文化。

三产融合,实现农旅一体化,是杨溪桥镇正在全面实施的乡村旅游“一盘棋”。

在杨溪桥镇煌山村,我们见到了一直养在深山无人识的煌山瀑布。因为无路可通,这个瀑布只有极少数村里人看到过,一直养在深山人未识。今年杨溪桥镇投入资金20多万元,开山辟路,顺着山势修通了一条通到瀑布下的山间石路。

煌山瀑布自岩壁高处飞流而下,沿途在山间时而错落成造型各异的大小瀑布,溪水清冽,绿树相映,野趣盎然。

“今年9月份我们要举办第二届猕猴桃丰收采摘节,外来的游客既可采摘猕猴桃,又可以去看瀑布,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了。”煌山村村支书高宏伟告诉记者,煌山村曾是一个百年采金村,3年前发展了200多亩优质猕猴桃基地,去年首届猕猴桃采摘节,吸引了外面数千游客,猕猴桃销售一空,村里还建起了几家农家乐,今年更值得期待。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