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黑木耳养殖技术视频(小木耳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3|点击次数:

在忻府区奇村镇金村木耳产业基地的立体吊袋大棚里,一排排洁白的菌棒上挂满了黑木耳,木耳朵形整齐、生干厚实,表面有光泽,朵片有弹性,木耳与菌棒黑白相间,煞是好看。一个身穿红色短袖的小姑娘正在认真察看木耳的生长情况,不时和身边的人交谈几句,她就是金村到村工作大学生郭佳敏。

1997年出生的郭佳敏是土生土长的奇村人,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成为忻府区奇村镇一名工作人员,并被安排到金村工作,从此和金村的木耳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照顾木耳成长的“小保姆”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能够投身乡村振兴,我倍感荣幸。”2022年10月,初到金村报到的郭佳敏,听说村里想尝试发展木耳种植,便和村“两委”一同谋划和张罗种植工作。为了加快木耳产业项目落地,郭佳敏揽下了项目资料申报这个前期的重头工作。经过多个夜晚的奋战、多次逐字逐句的修改完善,最终成功报送资料,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尽管村里有不少农业“达人”,搭建大棚不算难事,但郭佳敏还是放心不下,她在网上学习大棚设计,还去其他村里实地察看大棚配套设施等情况,为木耳大棚绘制了多种样式的草图。大棚搭建过程中,郭佳敏每天都会去现场转转,看着大棚一点点建起来,蓄水池、喷灌系统日趋完善,她的内心充满喜悦。经过两个月时间,4座双弓种植大棚和1座单弓晾晒大棚在金村拔地而起。

大棚建好后,村党支部书记郭世强和郭佳敏开始马不停蹄地打听木耳品种,最终了解到吕梁市中阳县木耳基地发展不错。经过多番研究对比,最终选定了黑威15这一品种。

今年3月,4万余只菌棒从中阳运抵金村,金村的木耳种植正式拉开帷幕。木耳的生长对水和温度的要求非常高,为了保证木耳正常生长,郭佳敏每天都会做好温度和湿度记录,以便实时掌握木耳生长情况。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些木耳是我看着长起来的,每天看着它们,我心里就踏实!”

治疗木耳疾病的“土专家”

即便郭佳敏非常用心地看护,木耳还是遭遇了“大危机”。6月的一天,郭佳敏去木耳大棚时发现有些木耳菌棒上生了绿霉。翻阅木耳种植技术参考书后,郭佳敏了解到这种绿霉生长速度快,一旦蔓延开来,可能会导致整棚木耳减产甚至绝收。

情况紧急,郭佳敏赶忙和村“两委”商讨解决方案,并迅速联系木耳专家进行咨询,同时在网络上搜索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经过多方查证,她最终找到了“病根”:蓄水池未遮光,且换水不及时,水直接喷淋到菌棒上。郭佳敏按照专家建议,立即组织人手对木耳感染情况进行排查,对感染不严重的菌棒进行酒精消毒,感染严重的及时清出大棚,以防霉菌扩散。

经过几日的“休整”,木耳大棚成功渡过危机,重新焕发生机。“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木耳种植的视频,还咨询了一些专家,现在我都快成半个木耳种植专家了,木耳有啥异状,我一看就大概知道啥问题了。”郭佳敏说。

推销木耳的“业务员”

今年5月,头茬木耳迎来采收期。如何销售、向哪里销售又成了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

学网络工程的郭佳敏,首先想到的是在网上推广,先在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上开始宣传。为了使木耳产销进一步规范化,郭佳敏还协助村“两委”申请注册了公司。同时积极拓展“线下”市场,和村干部四处跑销路,去超市推介金村木耳。“刚进入超市推销时,还有点拉不下面子,慢慢地‘脸皮’厚了,业务也就多了。”郭佳敏笑着说。

“目前,我们已经晾晒了2400余斤干木耳,销售鲜木耳8000余元,剩余的将陆续晾晒投入市场。首期预计整体收益可达18万元,还为村里15个困难家庭劳动力每人增收3000多元。”郭佳敏介绍说。

初种木耳就取得了不错的效益,村里决定趁热打铁新建二期木耳大棚,扩建5座木耳双弓大棚,建设1座100平方米的库房。不过,二期大棚是种植现有品种还是尝试新品种,一时定不下来。8月3日,郭佳敏去吕梁交城考察白木耳种植时发现了“新大陆”。“白木耳口感好,营养价值、经济价值都比黑木耳高,种植也比黑木耳省心,不容易出现流耳现象。”回来后,郭佳敏分享了考察体会,并详细介绍了白木耳的优势。经过商议,村“两委”决定对木耳进行“换代升级”。

“责任愈重,动力越足。我要继续深入学习木耳种植技术,尽己所能推动金村木耳产业发展,帮助更多村民富起来!”郭佳敏坚定地说。

(记者司丽琼 通讯员陈文强 张圆悦)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