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每日农经野兔养殖(与“地球癌症”战斗)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3|点击次数:

广东首个国家石漠公园开建,将为探索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18日下午,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一场夏雨,给唐龙哥的80亩野葡萄园带来丝丝凉意。这片野葡萄园原本是石漠化土地,漫山石头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缺乏肥力。

与“地球癌症”战斗

连南是广东岩溶分布典型县,从1999年起封山育林加强生态管护,历时20年,连南石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广东部分地区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和干旱问题。

1

在石头缝里种地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漫步三排镇山溪村6.5公里的绿道,群山环绕下,放眼望去一片青翠,高的是银杏林,矮的是油茶树。行至途中,路边一只鹧鸪被惊觉,扑闪着翅膀飞进灌木众中。“这在以前,是另外一番景象。”连南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房兴告诉笔者。

与“地球癌症”战斗

上世纪90年代,房兴曾任三排镇副镇长。“那时候,这里的山是石头山,地是石头地,一眼望去,就像是人的头部得了‘癞痢头’病症,全是斑点,非常难看。”进入林业部门工作后,房兴才知道这是典型的石漠化现象。

连南是广东省21个有岩溶土地分布的县之一,全县岩溶土地面积1.9万公顷,石漠化土地面积237.9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3万公顷。而三排镇是连南岩溶分布的最主要区域,石漠化土地面积237.7公顷,占了全县的99.9%。

“纯泥土的地块,大都不超过半分地,村民只能在石头缝中开垦种地。”山溪村民盘同四贵介绍,这些山坡地的土壤层只有10-50厘米左右的厚度,土壤缺肥,耕作很困难。

受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三排镇经济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传统农业技术含量低、投入少,产出单一、经济效益低,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情况。

2

封山育林禁砍柴

聘专业公司提高林木成活率

石漠化土地林木本就难以生长,而当时家家户户还要去砍柴维持三餐烹制,没有林木就砍灌木,没有灌木就割草。长此以往,山上愈发光秃,土壤和植被全面溃退,不少山地的地表寸草不生,全是岩石。

上世纪末,如何加快石漠化土地修复、减少群众的直接依赖,成了当地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这是一个综合性治理的过程,首先是复绿。

从1999年起,连南根据省林业局生态补偿政策,开始将石漠化土地区域划为生态公益林,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加强生态管护,禁止群众砍柴、放牧等破坏生态的行为。

与“地球癌症”战斗

与此同时,我省将生态脆弱的荒漠化地区的林地基本上都纳入了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管理,加以严格保护,并给予荒漠化等特殊区域较一般区域更高的补偿标准。

植树造林,确保成活率是关键。

“以往单靠群众去种,由于技术原因,成活率仅三四成,”房兴介绍,从2012年开始,当地林业部门通过招标聘请有林木种植资质的公司负责碳汇造林种植,将林木成活率提高至85%。2012年至今已累计完成碳汇造林59675亩。

3

封山后村民咋办

培训后联系珠三角企业送岗位

“群众靠山吃山,封山后没有了地,群众怎么生活?我们引导他们外出务工。”房兴介绍,当时县委、县政府和就业部门积极与珠三角企业联系,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联系企业提供岗位。

1999年,盘同四贵在县城经过培训,到了广州一间模具厂工作。“月薪1800元,抵得上当时在家一年的收入了。”盘同四贵说。

当时,在有两万多人的三排镇,像盘同四贵这样每年外出务工的有2000多人次,不仅实现了增收脱贫,还减少了群众对岩溶土地的依赖,有助于生态恢复。

多年的封山育林,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连南投入资金逾亿元,可谓力度极大,其生态资源也得到了优化,石头裸露成为历史,237.9公顷的石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逐渐恢复了植被丰茂的面貌。

“野山羊、野猪、野兔……现在山上多了很多动物,到了春天,黄猄的叫声还会影响村民的睡眠。”村民唐宏锋笑称。“以前村民为了生计会去打猎,现在都禁了,加上村里还有护林员每天巡山。”

4

石头山“挖”黄金

发展油茶等特色农经作物

在石漠化治理取得成效同时,也吸引了一批村民回流。打工10年后,盘同四贵于2009年回到家乡搞起了农业种植。他在50亩的石头山上种上了油茶树,施牛粪等有机肥,除草全靠锄头,不喷除草剂,“这样的油茶仔榨出的油才浓香,每斤能卖到65元。”

与“地球癌症”战斗

一年有10多万的收入,让盘同四贵感到很满意。“以前靠石头山养不饱一家人,现在却靠它实现了致富,这在20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石漠化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在治理过程中挖掘出附加值?“我们想到的是因地制宜发展、培育生态农经作物,使石漠化地区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房兴介绍。

因此,针对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贫乏、土层浅薄且不连续、保水保肥能力差等资源现状,连南积极探索以种植银杏林、油茶、桑叶、野葡萄等多种形式,在治理石漠化的同时向石头山“挖”黄金,变废为宝。

5

银杏成林引游人

生态治理景观价值转变

得益于石漠化治理,山溪村种起连片千亩的银杏林,银杏林中还修建了一条6公里多长的绿道。

与“地球癌症”战斗

“20年过去了,银杏已成林,绿道翠树成荫,近年来成了连南新景点,每到秋季前来赏林游客络绎不绝,村中车满为患。”唐一妹介绍,这为山溪村带来数万名游客,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

为展示石漠化治理成果、打造石漠化治理样板基地,在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7月1日,连南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在当地正式动工建设,这也标志着广东省首个石漠公园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尖说,连南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是我省在粤北生态脆弱地区开展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建设一次有力的探索和尝试,是广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具体行动。

全省情况

土地裸露面积逐渐减少

摸索出5种治理模式

2008-2013年,我省乐昌市、乳源县、英德市、阳山县先后纳入了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范围。

据统计,2008-2014年,国家累计投入1.5亿元对我省岩溶石漠化地区进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综合治理。我省自2011年起,也加大对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的省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开展省级岩溶地区石漠综合治理工程。

与“地球癌症”战斗

通过连续多年实践,我省逐步摸索出适合的森林植被恢复、经济利用类植被恢复治理、工程治理、生态移民治理、生态经济型治理5种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石漠化面积81329.8公顷(近122万亩)得到有效治理。

目前,全省石漠化地区土地裸露面积逐渐减少,植被更加丰富,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自然灾害逐年减少,生态状况好转。

该负责人介绍,我省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荒漠化地区生态脆弱,保水保肥能力差,极易受台风、冰冻、干旱等自然灾害和放牧、养殖、山火等人为因素影响,荒漠化防治形势依旧严峻。此外,荒漠化地区土层浅,土壤肥力有限,治理难度大。

专家观点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李意德:

充分利用水热资源

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石漠化治理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李意德分析,石漠化地区的土壤非常少,土壤保水性能非常差,这两个因素导致植被恢复的难度非常大。

李意德认为,连南充分利用广东省的水热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植物材料,在治理石漠化工作中很好地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比如该县推广种植的银杏、油茶、野葡萄等都是适合石漠化地区种植的生态和经济植物,物种不单一,也就形成了比较复杂的石山地区的生态系统,更好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更好地的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同时,这些树种又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激发了老百姓的内生动力,“老百姓看不到经济效益,他就不会参与到治理石漠化当中来”。

【记者】 黄津 黄进 张锦标

【特约通讯员】房靖洋 通讯员 张林 盘鹃

【策划统筹】王长庚 伍青

【作者】 黄津;黄进;张锦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