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沈丘县肉牛养殖场(河南沈丘:千名“城里人”乡下“结穷亲”)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5|点击次数:

“新亮,让王君风到舒兰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采摘草莓吧,每天能收人50多元呢!”

3月31日,在河南省沈丘县白集镇李竹园村贫困户李新亮家中,来了几个“城里人”。通过交谈,李新亮方知自家新结识的“城里亲戚”是沈丘县纪委书记王琳一行。

李新亮今年42岁,患病尿毒症、脑溢血,无劳动能力。儿子李佳恒15岁,为初中三年级学生,一家3口靠妻子王君风挣钱养家。疫情期间,王君风一直在家闲着。当结对帮扶的王琳得知采摘草莓园里有活干时,随即来到李新亮家中。

位于河南省东大门的沈丘县,原为国家级贫困县,已于2018年8月脱贫摘帽。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确保疫情下如期完成全面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今年3月,沈丘县积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红色引擎”作用,从县直单位抽派1012名精兵强将,成立了94个“临时党支部”,联袂乡村干部,对未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户“三类人员”,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

抽调的上千名党员干部进村后,进农家,听民声,结穷亲,谋发展,主动与“三类人员”共商脱贫大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城里人”或“城里亲戚”。

“打工就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在‘城里人’的帮扶下,因疫情俺在家窝了两个月,现在终于能够挣到钱了。”在该县纸店镇顶收西瓜种植基地的大棚里,54岁的未脱贫户刘翠英正在给西瓜打杈。她一天的收入为50元,再加上每亩1000元的土地租金,一年收入1.6万元左右,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城里人’的牵线搭桥下,像刘翠英这样的‘三类人员’到顶收西瓜种植基地做钟点工的多达67人。”纸店镇纪委书记巩浩告诉记者,顶收西瓜种植基地是临时党支部重点支持的扶贫产业,对“三类人员”优先聘用。

“像俺这把年纪的人了,出门打工没人接收。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复工后,俺在这里剪线头,一天能挣40多块钱哩,比在家憋着强多了。”在沈丘县快乐游户外用品有限公司,66岁的张英梅忙碌着,幸福写在她那张久经风霜的脸上。

疫情不能放松,复工复产也要稳妥推进。上千名“城里人”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帮助农村扶贫车间协调解决防疫物资、线上线下招工等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200多项,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创新配训方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贫困户就业意愿,已鼓励引导109个农业合作社、服装加工厂、电子生产车间复工复产,助力12000余人上岗就业,其中“三类人员”1000多人,确保了战"疫"扶贫两不误。

同时,“城里人”积极研判,科学预测,精准发力,对有产业发展需求和能力的“三类人员”,引导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买卖、小作坊、小庭院、小电商“六小经济”,靠生产经营增加家庭收入;对符合金融扶贫条件者,协助办理户贷户用小额贴息贷款460万元,发展食用菌、大棚果蔬、养鸡养牛等特色种植养殖和加工产业43个;对有就业意愿的200多名半劳动力、弱劳动力、安排到乡村保洁、治安巡逻、护路护林等村级公益性岗位,实现了稳就业、保脱贫。(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胜昔通讯员王向灵)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