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沙甲养殖(福建库区移民:圆梦山水间 幸福逐浪来)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5|点击次数:

台海网9月10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移民增收致富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据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改变过去由上级财政一直“输血”给水库移民村的现状,全省各级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发展机构立足于库区资源禀赋,在全省择优筛选具有典型代表的10个县(市、区)作为移民后扶示范区来重点打造,多措并举推进发展各地优势产业,为广大移民增收致富广开门路。

因水而迁,因水而富

“移民政策好,让我们一家搬进了新房。村里发展旅游业,也让我们多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了。”谈及现在的生活,南平市松溪县花桥乡招沙甲村的库区移民危清明说。

招沙甲村是省级老区村、少数民族(畲族)村和库区移民村。三十多年前,该村村民为响应松溪县茶洲水库库区建设举家搬迁。

危清明一家四口从库区搬迁至离水库不远的河岸上,在一栋土房里住了30多年。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他通过发展种植业,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一家人住上了新房,生活也有保障了。今年6月,他与其他村民一起创办了松溪县大头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饲养田螺、甲鱼等,进一步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因水而迁,因水而富。2015年,招沙甲村被列入全省培育的库区旅游乡村之一。如今,美丽的招沙甲村以其淳朴的乡村气息、独具魅力的畲乡文化吸引着大批游客。“我们成功将村子打造成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村庄变美,村民脱贫,真正实现了库区美、移民富的总目标。”招沙甲村党支部书记雷昌宝表示。

“像这样,充分利用库区良好的生态优势,挖掘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度假、农耕体验等移民区乡村旅游,是增加库区移民经营性收入的重要方式。”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全省已培育50多个库区旅游乡村,延平区樟湖镇香山村、连江县小沧乡小沧村、泰宁县梅口乡水际村等一批移民村,都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旅游服务品牌,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旅游。

项目拉动,促进库区移民增收

1日16时,莆田市仙游县赖店镇玉墩村的种植大棚里热闹十足,20多位村民正忙碌着把菊花苗移植到大棚里。

“我每天都会来这里做工,一天工作8小时,能赚70元钱呢。”古洋水库库区移民陈元连说,自家孩子都外出做生意,平时自己一个人,在这里做工,活不重也能打发时间,大家边工作边聊天,很开心。

2012年开始,玉墩村统一规划,将闲置土地进行流转,利用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及村自筹资金,建设种植大棚。玉墩村党支部书记谢金欣说,目前,大棚出租给农业企业,不仅可以解决村里妇女和老人的就业,每年还能收取26万元的租金,“这些钱我们会反哺移民,为他们购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慰问帮扶经济困难的移民家庭”。

除了通过建设种植大棚、食用菌厂房等方式改善库区农业生产条件以增加移民群众的生产性收入外,我省各级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发展机构积极探索购建资产,有效增加移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截至目前,福建省已建设移民工业创业园、商贸创业园、旅游创业园共16.7万平方米和农贸市场0.5万平方米,购置商业店面3.5万平方米、农村信用社股份348万股,通过资产租赁和股权分红,有效增加移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此外,针对移民需求,我省各级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发展机构举办了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烹饪、生态养殖等各类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班521期,培训移民31276人次,以“授之以渔”的方式,有效解决移民创业“能力弱”的问题。累计为符合条件的移民提供创业小额贷款贴息2472万元,带动贷款3.84亿元,有效解决了移民群众创业“资金缺”、贷款“付息重”的问题。

2013年以来,全省库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9%,2019年达到19114元,比2018年的17132元增加了1982元,同比增长11.57%,增速比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2.57个百分点。(记者 张静雯 见习记者 徐文锦)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